全市植保專業統計工作初步完成
2021年,我市認真開展植保專業統計工作,完成了大量的數據調查、分析、測算。在做好病蟲發生防治情況統計的同時,對農藥(械)使用情況、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情況、植保系統人員情況等進行統計。專業統計數據客觀地反映出我市植保工作的現狀及發展情況,強化了植保工作的系統性。
植保專業統計工作是植保工作的重要環節。在植保統計工作中,會對當年主要病蟲害發生程度、發生面積、防治面積、挽回損失、實際損失等項目進行調查統計與測算,形成客觀的統計數據。通過植保統計工作的持續開展,可完整地保存歷年來各種病蟲害的發生實況,為科學防災、減災提供歷史數據,為進行中長期病蟲害趨勢預測提供科學依據。
初步統計,全市水稻病蟲害監測趨勢性發生面積約294萬畝次,防治面積約984萬畝次,挽回稻谷損失約23.8萬噸,病蟲危害實際損失率在3%以下。應對今年低溫、寡照、多雨等不利氣象條件影響,通過推廣應用科學高效的防治技術,生產田各類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無大面積病蟲災害發生。
我市主要農作物農藥使用量持續保持零增長。依托省級農藥使用監測項目,對近200個水稻種植戶進行了農藥應用跟蹤調查記錄,結合農藥銷售、病蟲防治等數據,綜合分析統計,我市主要農作物農藥使用量較上一年略有減少,農藥應用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高效低毒農藥品種占比近100%。藥械種類結構進一步優化,電動噴霧器逐步取代手動噴霧器,植保無人機數量大幅增加,較上一年增加160臺以上。
我市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成效顯著。全市應用農業措施、生物農藥、理化誘控、害蟲天敵(赤眼蜂)、生態調控、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的面積持續加大,按照全國農技中心調查統計標準,綠色防控覆蓋率達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