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繪就高質量發展底色
綠色,是生命的原色、發展的底色、希望的成色。
今年,盤錦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綠色答卷: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注重留白留璞增綠,全面實行河長制、灣長制、林長制,協同創建遼河國家公園,遼河流域一體化保護修復項目開工建設,生態系統質量持續提升。扎實推進藍天、碧水、凈土工程,空氣優良天數達標率86.3%,再創新高,50%地表水歷史性邁入優良水體行列,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穩中向好,“無廢城市”建設經驗在全國推廣,堅持以碳達峰、碳中和倒逼產業結構調整……10月14日,喜訊飛傳,盤錦成功入選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這是盤錦堅持生態立市的成果,也是逐“綠”前行的嘉獎。
今年以來,我市堅定不移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立市,推動全面綠色轉型,重視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的融合和促進,將“綠”厚植為城市的發展底色。
污染防治 持之以恒
10月14日上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生態文明論壇開幕式在昆明舉行。開幕式上,生態環境部宣讀了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對相關代表進行表彰授牌,盤錦入選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這是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國字號”榮譽,彰顯了盤錦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成效,在平衡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方面闖出了“雙贏”道路。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是改善環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當務之急。今年以來,我市圍繞“鞏固氣、提升水、研究碳、強生態、防風險”的目標,鐵拳“治氣”、鐵腕“治水”、鐵律“治土”、鐵心“治廢”、鐵規“保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今年6月,市政府印發了《盤錦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全市共劃分優先保護、重點管控和一般管控三大類共85個環境管控單元。今后,我市將“三線一單”分區管控要求作為重要依據,明確生態環境監管的重點區域和內容,促進科學治污、精準治污。
抓好環保督察問題整改,需要拿出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舉措、最扎實的工作。今年以來,我市抓實抓好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19項反饋意見整改,細化分解68條工作措施,制定責任追究工作方案,清單化、項目化推進任務落實,水體污染、噪聲擾民、工廠偷排等63件群眾環境信訪轉交案件全部辦結。自覺接受、主動配合完成省生態環保督察,23件轉交案件19件全面辦結、4件階段性完成,確保問題整改見底見效。
生態紅利 持續釋放
近期,拍攝于遼河入海口的一條“與鶴共舞”短視頻在網絡里被頻頻轉發。截至12月中旬,僅抖音短視頻平臺瀏覽量就已突破120萬次。曠野里,人鶴共舞,鶴鳴悠揚,美妙的場景震撼人心,也讓我們看到了遼河口濕地的勃勃生機。自我市實施“退養還濕”以來,遼河口濕地在逐漸恢復往日的地貌,灘涂、溝壑、葦蕩、水灣在自然力量和人的悉心呵護下慢慢展現曼妙姿態。基本實現了水系連通,生物洄游通道貫通,植被恢復顯著提高,生物的棲息數量種群明顯提升,海水水質穩中趨好,濕地的生態功能正在全面恢復。如今,盤錦濕地的鳥類由以前的267種,增加到301種,黑嘴鷗的種群數量也由1992年的1200只,增加到1萬余只。我市自2019年啟動國際濕地城市認證申報工作以來,已完成階段性任務。今年6月中旬,盤錦市以第二名的成績入圍“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推薦名單。當前,我市正以“國際濕地城市認證”為契機,認真做好濕地城市建設規劃,不斷完善濕地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濕地文章,講好濕地故事,助力全市生態文明建設。
12月20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林長制。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構建市、縣(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林長制組織體系;市、縣(區)建立林長制部門協作機制;科學確定各級林長責任區域;建立林長會議制度;明確林長、林長制辦公室、協作單位、林長會議工作職責,做好“增綠”“護綠”“用綠”“活綠”四大文章,加強森林草原濕地資源生態保護、修復、災害防控、監測監管、基層基礎建設。至此,我市全面實行河長制、灣長制、林長制,強化責任擔當,加強生態管護,確保“青山安好、綠水無恙”,這是我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創新引領 科技賦能
今年11月,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走進遼寧”的活動現場,盤錦市政府與來自德國的世界500強企業——SAP(思愛普)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這標志著國內首個、全球屈指可數的SAP(思愛普)綠色發展暨雙碳創新中心項目正式落戶盤錦。引入與構建盤錦—SAP(思愛普)綠色發展暨雙碳創新中心項目,不僅是我市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的具體實踐,更是通過數字技術賦能盤錦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有力舉措。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以碳達峰、碳中和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從源頭上有效控制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編制實施“十四五”能源消費替代儲備方案,與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共建盤錦碳中和產業技術研究院。雙方的合作對促進我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碳中和及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具有重要作用。
遼河油田把“綠色低碳”列為重點戰略工程之一,截至11月中旬,遼河油田雙229區塊“碳埋存+提高采油率”首個先導試驗井組已注入二氧化碳3200噸,見到了明顯吸碳、驅油效果。這是當前遼河油田加快打造區域碳封存服務基地的一個縮影,也是勇擔使命、主動擁抱“雙碳”時代的新作為。
今年以來,我市以國土空間規劃為統領,抓住遼河國家公園創建、遼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和城市更新的重大機遇,圍繞遼河兩岸編制以“遼河生態景觀帶+科創+文創(康養)”為核心的“一帶雙創”專項規劃,全力打造高品質的城市活力區,讓城市生活回歸河流——新時代遼河“母親河”,使城市更加充滿靈氣,朝著“十里生態廊,百年盤錦夢”的規劃目標進發。
生態財富是最大的財富,綠色家園是最美的家園。盤錦將繼續推動全面綠色轉型發展,致力讓生態建設成為盤錦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城市美好形象的發力點、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綠色也必將在盤錦建設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先行區新征程中彰顯最靚麗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