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動態 > 盤錦要聞

凝心聚力落實質量強省戰略 真抓實干譜寫質量發展新篇

發布時間:2022-04-18 信息來源:盤錦日報 瀏覽次數:473


——我市積極貫徹質量強省部署全面推進質量提升再上新臺階

日前,在省政府下發的2021年度落實質量強省成效突出通報表揚激勵名單中,盤錦市真抓實干富有成效受到表揚,這是對我市質量工作的充分認可,也必將激勵我市進一步深化質量工作,推進質量工作再創新再提升。 近年來,我市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遼寧省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推進質量強市建設,使全市質量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

精準培育 質量工作取得優異成績

2021年,我市對申報第四屆中國質量獎企業(組織)進行精準培育,收獲了可喜成果。市直機關綜合事務中心首創機關事務標準化管理體系榮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實現了盤錦市中國質量獎“零”的突破。市直機關綜合事務中心總結提煉出九個必須堅持的工作方法,讓標準變得可復制、易推廣,以其獨具特色的機關事務“盤錦模式”創新、引領機關事務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首個機關事務標準化培訓實踐基地、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機關事務職能化專項試點、全國第六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全國標準化實訓試點和標準化信息化“兩化融合”試點。 同時,在全市實施“卓越質量精準幫扶工程”,全面加強質量獎培育工作,精心組織篩選30家企業(組織)進入各級質量獎培育庫,邀請知名質量專家,對入庫企業導入卓越績效管理,進行精準輔導,幫助企業夯實質量基礎、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標準體系,截至目前,華錦集團等4家企業獲省長質量獎,遼河石化等11家企業獲市長質量獎,這些先進質量標桿,帶動了更多企業強化質量意識,加強質量管理,實現質量邁向卓越。

質量提升 石化企業價值鏈趨向高端

過去一年里,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實施首席質量官“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全覆蓋”工程,構建各縣區、各部門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對58家石化企業開展首席質量官培訓,指導35家石化企業設立首席質量官、15家企業設立二級質量官;充分發揮華錦集團等鏈主企業引領作用,向產業鏈內中小企業開放檢驗檢測設備資源,引導初創企業、中小企業與標桿企業進行質量對接學習;緊貼石化產業,創新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線上平臺和線下“站所”建設,打造“8+5”協同服務;建立各級、各領域專家智庫,組建市級質量技術幫扶支撐團隊,聚焦石化產業發展堵點,進行質量診斷和幫扶,對重大項目指派專人全程跟蹤;為石化企業提供標準方法應用、實驗室布局、檢驗員培訓、健全質量管理體系等“一企一書一策”質量技術幫扶,為石化企業解決質量問題200余項,推動一批精細化工和新材料項目開工建設,石化產業集群發展水平明顯提升。

創新機制 形成食品安全保險新模式

政府主導,在全市創新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機制,通過政府搭建平臺,銀行和保險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了“政府+銀行+保險+業戶”的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新機制,形成了市場主體不花錢、金融機構少投入、保險公司作保障、消費權益受保護的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盤錦模式”,實現了業戶減負、百姓受益、社會共治和多方共贏,率先在全省范圍內復制推廣應用。 2020年,有關銀行全年投入保費148萬元,為全市1.3萬家食品經營單位進行了全覆蓋投保,總保額達到650億元。2021年,相關各方續簽協議、續交了保費,實現餐飲企業、食品經營企業、食品生產企業等三個領域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全方位、全環節、全覆蓋,并將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擴展延伸到13個夜市、地攤經濟,實現了夜市、地攤經濟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全覆蓋,真正兜底保障百姓“舌尖”安全。2021年10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盤錦召開全國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座談會,向全國推廣“盤錦模式”。

標準引領 推進盤錦農業高質量發展

我市圍繞盤錦大米、河蟹等產業,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全面啟動了鄉村振興標準支撐工程。 由政府部門牽頭,先后與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遼寧省標準化研究院、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起草盤錦大米和盤錦河蟹地方標準,配套出臺7項水稻種植、儲存、加工系列標準,6項河蟹繁育養殖系列標準。建立完善了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全產業鏈的標準體系,有效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組建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兩大產業聯盟,推動品種優質化,推廣優質品種水稻34.5萬畝、優質品種河蟹15萬畝,從根本上解決盤錦大米、河蟹質量問題。推行生產標準化,聯盟企業執行盤錦大米、河蟹15項生產加工技術標準,推行“八統一”和“十大莊園”模式,大米、河蟹品牌效應持續放大,品牌價值凸顯,2021年,盤錦大米品牌價值570.08億元,盤錦河蟹品牌價值314.94億元,品牌價值逐年增長,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