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彩蝶變 逐夢文明
——盤錦市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攻堅年系列報道①
2017年,盤錦市首次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桂冠,迎來了城市史上一個高光時刻。
從此,盤錦的城市“名片夾”里,不但有“石油之城”“書香盤錦”,更有“文明盤錦”。多年來,“文明盤錦”這張名片,愈擦愈亮。
盤錦,一座蝶變躍升的“品質之城”,13座“口袋公園”分布盤錦市各處,青蔥的樹木、平整的草坪、多彩的花卉……這些城市中的靜謐之地帶給人們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盤錦,一座星河璀璨的“好人之城”,擁有5名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11名省級道德模范、32名“中國好人”、70名“遼寧好人”和59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1108支志愿服務隊活躍城鄉。
盤錦,一座風光秀美的“生態之城”,丹頂鶴在紅海灘上優雅地徜徉;黑嘴鷗在蘆葦蕩里愜意地生活;斑海豹再一次洄游到遼東灣產崽。這里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標率達86.8%,為監測數據記錄以來最高水平;綠化覆蓋率達43.7%,徜徉在這座微風拂面的小城,滿目清明。
作為蟬聯兩屆“全國文明城市”的盤錦,正鉚足干勁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打造具有更高辨識度的文明高地。
頂層設計 一枝一葉總關情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文明之風拂過的盤錦,美景盡收眼底。走在街頭,道路整齊干凈、四通八達;斑馬線旁,行人靜靜等待綠燈亮起,來往車輛自覺讓行;城市口袋公園以生態畫筆繪濃綠色,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菜場里兼具煙火氣與智慧感,新鮮的蔬菜供市民挑選;垃圾分類融入生活,百姓環保意識逐步增強,綠色健康環保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生態環境治理持續加碼,藍天常在、綠水長流、魚翔淺底、繁星閃爍的宜居環境令人自豪。如今的盤錦,美麗隨處可見,幸福觸手可及。
自2017年斬獲全國文明城市殊榮至今,盤錦已經連續兩屆擦亮“文明高地”的招牌。尤其是2021年以來,盤錦市委、市政府秉承“為民惠民靠民”創建理念,堅定不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傾情傾力、真抓實干,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通過召開專題會議、實地調研、主要領導現場辦公等方式,統籌調度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不斷將創建重心從“面子”向“里子”拓展。秉承著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盤錦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動員廣度、投入力度,突破了不少長期存在的瓶頸短板,建成了一批著眼當前、利于長遠的重大項目,辦成了一批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盤錦在全省文明城市測評中斬獲頭名,在全國114個地級文明城市位居中游。大洼區、興隆臺區、雙臺子區包攬全省其他城區類前三名,遼寧省精神文明辦兩次向我市發來賀信表示祝賀。
城市攻堅 一飲一啄系民生
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最終是每一位市民,而文明創建是一場沒有盡頭的“幸福接力”。因此,繼2020年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后,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提出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奮斗目標,努力推動文明城市建設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并將其作為一項系統、長久的民生工程及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續寫“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新篇章,打造具有更高辨識度的文明高地。
盤錦這座城市也由此按下蝶變躍升的“快進鍵”。
天剛蒙蒙亮,大洼區西安鎮王家塘村的住戶門口,穿著環衛制服,開著小型電動三輪車的保潔員王炳順就開始清掃鄉村馬路。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全市的284個村屯發生。農村和城市的差別正在不斷模糊。垃圾處理體系的建立,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快推進,打通了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的最后一米線,偏遠的農村百姓也能享受城市發展的便利,使人們深刻體驗“精致城市”的美好,讓遠者來,近者悅。外地游客來到盤錦后首先感受到的是城市的綠化、美化、凈化,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秩序井然的城市面貌,驚嘆于農村的環境優美、生態宜居。
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既是一次城市的全面“體檢”,也是一次城市治理水平的高位進階。2021年作為創建的基礎年,為全面夯實創城基礎,盤錦啟動了一系列造福于民的民生和民心工程。建成“四好農村路”707公里、口袋公園13個,29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鉆井生活廣場過街天橋投入使用,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將75%以上的財政支出用于民生,持續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落實智慧停車等48項群眾“急難愁盼”民生實事,心系群眾安危冷暖。建成百公里新時代文明實踐綠道,城市綠地覆蓋率達43.18%,獲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繪就“城在綠中、人在景中”優美畫卷,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自豪感與日俱增。
文明為帆,發展為舵,盤錦正外增“顏值”、內練“氣質”,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文明滋養 一步一履塑新風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精神文明可以說是社會發展進步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本輪新冠疫情發生后,全市21萬名志愿者緊急馳援,戰斗一線。高速公路口、核酸檢測點、社區樓道……隨處可見的志愿者身影腳步不停、沖鋒在前,成為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以來,盤錦志愿服務項目也更加形式多樣,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服務項目不斷延伸,服務特色更加明顯,志愿者正成為盤錦一支重要的生力軍,他們匯聚起正能量,以實際行動踐行志愿精神,為盤錦精神文明建設注入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近年來,盤錦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深化,文明家庭、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校園等創建活動更好地發揮著導向作用,800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遍及城鄉, 1108支志愿服務團隊讓貫穿全年的文明實踐活動有聲有色、多姿多彩。在主次干道、廣場公園等場所多角度、高頻度展示公益廣告,3231輛出租車頂燈常年播放創城標語。一年來,全市選樹表彰市級精神文明建設典型325個,培育國家、省級典型221個,典范引領成效顯著。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風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逐漸形成。
如今的盤錦,文明創建已化為市民的行動自覺,市民既享受文明城市帶來的便捷和幸福,又爭做文明創建的參與者、文明言行的踐行者、文明城市的建設者、文明社會的守護者。可以說,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創建,讓盤錦文明持續進階。
文明,是城市進步的標志,是城市發展的靈魂,是城市最美的風景,堅持以民為本,是盤錦全力以赴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過程中貫穿始終的不變初心。盤錦市委、市政府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提升城市品質的強力引擎、檢驗干部能力作風的試金石、提高群眾幸福指數的加速器。盤錦正在以更加包容、更加自信、更加開放的身姿迎接時代的考驗。越來越多的盤錦人主動融入到文明城市創建的大潮中來,用一言一行為這座文明城市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