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黨建研究會把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
近年來,市黨建研究會認真落實全國和省黨建研究會的有關要求,努力發揮黨建高端智庫作用,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為推進全市黨的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高起點謀劃,營造重黨建抓研究的良好氛圍。市黨建研究會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提高政治站位,破除“就黨建而研究黨建”的思維定式,突出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把黨建研究放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市發展大局中來謀劃、來推進,進一步固化完善市、縣、鎮三級協調聯動機制,形成重大課題聯合攻關、重大成果及時報送、成果轉化跟蹤落實,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廣。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市委高度重視率先垂范,組織部門精心組織務實推進,各黨建研究分會爭先恐后齊頭并進,各位理事、特邀研究員積極主動參與的良好局面。
高質量推進,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全市各級黨建研究機構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重要契機,結合市委組織部的安排部署,按照全市慶“七一”系列活動安排有序推進,各級黨建研究會累計召開5次高質量的黨史理論研討會;全體黨建研究工作者充分發揚覆蓋面廣、置身基層的特點,廣泛開展“永遠跟黨走”群眾性主題宣講活動,深入所在地區、行業系統、基層單位進行宣講,每位理事、特邀研究員至少宣講一課,達到了以黨史學習教育鼓舞人心、以主題宣講凝聚力量的目的;各縣區分會、市直會員單位全面鋪開,扎實推進;市教育、群團等部門精心組織,創新載體,以講黨史開啟新學期第一課,進書本、進
課堂、進思想。市黨建研究會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多次舉辦骨干培訓班,開展主題培訓、專題研討、現場觀摩,不斷提高黨建研究工作者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高標準站位,積極發揮高端智庫作用。全市各級組織部門、黨建研究會做到深入調研、廣集民智,市、縣、鎮、村四級聯動,行業部門上下互動,全體理事、特邀研究員、黨建工作聯系點一起行動,市縣(區)兩級共收集意見106條,經過分析整理,向市委提出14條建議,均被采納。就市政府工作報告的修改,經過調研與思考,提出6條修改意見,得到市政府的采納和好評。為了總結固化去年市、縣、鎮、村四級換屆大滿貫的好經驗好做法,認真開展了四級黨委換屆專題研究,形成了1萬多字的書冊《風正一帆懸》,得到市委和上級的肯定。同時,認真做好省重點課題研究工作,在省級論文評選中,獲一等獎 1篇、二等獎2篇、三等獎1篇的好成績。
高效率轉化,迅速推動研究成果的實踐應用。市黨建研究會多次召開重點課題推進會,并針對具體問題深入實地調研指導,幫助各課題組把脈定向,有效整合調動各方面研究力量,取得了顯著成效。2021年,先后出了四期黨建研究簡報,涉及課題研究成果30多篇;有關部門采納并落實課題成果10多次;媒體刊發6次,會員單位內網發布、到基層推廣課題成果情況90多次。2021年,全市組織部門和黨建研究系統共完成省重點調研課題7個,市重點研究課題10個,形成研究成果108篇。這些研究成果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注重理論和實踐創新,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有些已經被引入黨委政府決策,較好地推動了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
市黨建研究會注重加強研究會自身建設,在五屆四次全體會議上,增補了1名理事和聘請了5名特邀研究員;在聘請武漢大學原黨委副書記,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駱郁廷的基礎上,又吸納浙江紅船干部學院副院長徐連林為特邀顧問,在市委組織部的領導下,狠抓制度建設,建立課題研究組織管理機制、評審獎勵機制、課題成果報送與轉化機制、經費保障機制,確保全市黨建研究工作高效、有序開展,不斷激發全市黨建研究工作者做好新時代黨建研究工作的激情與活力。目前,專兼結合、梯次配備、內外互補、上下聯動、結構合理的智庫人才隊伍已經初步建立并發揮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