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菜籃子”工程示范樣板
——東北新發地農產品供應鏈中心項目加速推進
盛夏時節,走進位于興隆臺區的東北新發地農產品供應鏈中心項目建設現場,記者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工地上機械轟鳴,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建設者們正在加緊施工,全力以赴搶工期、趕進度,如火如荼的建設熱浪撲面而來。據了解,預計今年10月,這里的果品和蔬菜兩大業態將投入運營,目前項目已經進入火熱的招商和籌備開業階段。
“菜籃子”穩產保供連著城鄉兩頭,關系群眾一日三餐。近年來,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秉承農業數字化發展模式,堅持實施“內升外擴 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東北新發地農產品供應鏈中心項目是北京新發地基于構建城市安全保供倉,而在東北投資建設的首個國家級農產品供應鏈及智慧冷鏈示范園區,對東北乃至全國農產品流通業發展、城市保供、民生保障等方面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東北新發地農產品供應鏈中心一期項目占地1368畝,總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25億元,規劃建設農產品供應鏈交易中心、智慧冷鏈倉儲物流園區、農產品生產加工及展示中心等多個功能區。項目建成后,這里將以智慧化、數字化、信息化平臺為基礎,賦能農業生產數字化,補齊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短板,立足盤錦、覆蓋遼寧、輻射東北、服務全國、聯動東北亞、融入“一帶一路”拓展國際市場,致力于打造中國生鮮農產品“產地-流通-終端”三點一線體系。
項目從去年3月初次對接,到去年9月奠基啟動,再到目前邊建設邊招商,在實現當年簽約、當年拿地、當年開工之后,即將實現今年開業。
項目緣何能如此迅速推進?
為了讓項目盡快建成投入使用,市、區相關部門主動作為、靠前服務,不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項目開工前各種手續的辦理,而且在項目建設中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跟蹤服務,誠心實意地為項目建設排憂解難,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項目建設的影響。這背后得益于我市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讓優質的軟環境成為項目發展的硬支撐,無疑讓更多的人看到了盤錦擔當、盤錦精神和盤錦速度。
“我們項目之所以選址在盤錦,不僅看中盤錦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而且更看好盤錦良好的營商環境。”東北新發地(盤錦)項目總經理徐巖對我市營商環境高度認可。市、區相關部門甘當“店小二”,為項目建設提供了“保姆式”的貼心服務,幫助企業用足用好用活各項政策,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特別是對項目實施基礎設施配套工程,進一步完善園區功能,切實提升承載能力。針對項目建設過程中面臨的供暖等問題,相關部門積極開展協調工作,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今年1月,項目被納入遼寧省推進“一圈一帶兩區”區域協調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中,著力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
項目首期重點打造的農產品供應鏈交易中心,主要建設智慧農業數字商業中心(包括交易結算平臺、電子商務平臺、產地溯源與農殘檢測平臺、會展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等方面)、農產品供應鏈交易大廳、1號智慧冷庫及配套輔助設施,力爭于今年10月試營業。未來,這里將成為東北地區一級全品類農產品流通集散平臺,涵蓋果品、蔬菜直批、副食雜品、糧油干調、水產海鮮、凍品等多級業態,可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務,滿足采購商多元集采需求。
“隨著項目招商啟動之后,我們得到全國同行業的關注,市場響應超出我們的預期。”徐巖說。來自北京新發地市場的銷售單品百強商戶與綜合經營百強商戶助力項目招商運營,目前已經吸引了大量國內一級農批采購商、供應商。大家對參與新發地國內“北品南下、南品北上、西品東流、東品西流”循環貿易體系,以及新發地“一帶一路”國際沿線“內品外銷、外品內銷”體系感興趣,表示愿意背靠大商貿、大物流,加入大聯盟,在更高平臺上實現新跨越。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及堿地柿子等特色產品也將搭上“快車”,走上越來越多外地消費者的餐桌。農產品交易板塊全部運營后,場內商戶的容量將超過2000戶,場內從業人員將達到1.6萬人,預計年交易量突破400萬噸。
“菜籃子”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而產銷信息不對稱是農產品“賣難”的核心癥結。東北新發地農產品供應鏈中心項目將依托北京新發地的品牌效應、客戶資源、管理經驗等綜合優勢,疊加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應用,向上游種植養殖戶進行賦能,把農產品導入到大流通、大消費的場景中來,真正解決他們的痛點難點問題,推動形成完整產業鏈。
東北新發地農產品供應鏈中心項目建設緊鑼密鼓,將加速聚集發展新動能,推進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快速流動,帶動盤錦經濟社會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城市影響力。而在盤錦建設農產品保供倉項目,對盤錦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建立健全暢通高效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促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增進民生福祉,都具有重要作用。預計項目將于2023年底基本完成規劃建設,屆時,這里將成為東北地區最具規模、國內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大型農產品供應鏈交易中心和智慧冷鏈倉儲物流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