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人才工作系列報道之三 匯聚政策“向心力” 打造人才“強磁場”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奮斗的盤錦,求賢若渴;發展的盤錦,海納百川。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實施“盤錦英才計劃”,完善“引育用留”人才政策和制度體系,加快引育高層次人才、各類專業人才和“盤錦工匠”,匯聚政策“向心力”,打造人才“強磁場”,最大限度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蓄澎湃動能。
優化升級政策,匯聚強大“向心力”
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頂層謀劃是引擎。
市委市政府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注重政治引領,在吃透黨中央精神基礎上,緊密結合盤錦實際,通過深入調研,多方征求意見,集中各方智慧、廣泛凝聚共識,研究制定了《深入實施“盤錦英才計劃”加快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若干政策措施》(簡稱《“盤錦英才”若干政策措施》),并對政策的項目體系進行系統重構和優化升級,為盤錦建設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先行區提供智力支持。
《“盤錦英才”若干政策措施》精準有效,務實管用,操作性強。包含了“實施‘盤錦英才計劃’,打造盤錦創新發展主力軍;加強平臺建設,匯聚人才干事創業;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優化服務保障,營造中小城市最優人才發展生態”四部分主要內容。
——三個“面向”精準有效。面向“帶土移植”,把引團隊、引平臺、引機構作為集聚人才主攻方向。推行“團隊+項目”模式,支持各類團隊來盤開展技術攻關或創辦科技型企業。面向產業領軍人才、高端人才、工程師、技能人才以及高質量發展所需的專業人才,突出對重點產業、企業的支持和對人才業績貢獻的考量,引領帶動各領域各行業人才隊伍協調發展。面向發揮平臺集聚人才優勢,下大力氣打造支持創新平臺、產才融合平臺等五類平臺,重點打造國家級公共精細化工中試基地。
——三個“關注”務實管用。關注實施,計劃出臺30個實施細則和辦法,包括高層次人才分類目錄、急需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認定辦法、“盤錦英才計劃”10個項目子類實施細則和17個操作細則。關注授權,向用人主體授權,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在人才認定上讓企業唱主角,構建“企業認可、市場評價、政府支持”的人才認定新模式。關注統籌,政策的組織實施需職能部門采取有效措施,通過向上爭取、日常推進、評審評價、項目驗收等方式予以全力推進。
——三個“圍繞”操作性強。圍繞政策兌現受益主體,將本地人才和引進人才一視同仁,在獎勵、項目資助、生活服務等方面政策一致、同等對待。圍繞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制發“五色盤錦人才服務卡”,打造子女入學、配偶安置、健康體檢、就醫問診、職稱評審等綜合服務平臺。圍繞營造識才愛才敬才氛圍,落實聯系服務專家制度,加強政治引領,加大宣傳引導,形成講科學、愛人才、重創新的社會環境。
謀篇布局,落地有聲。全市各級黨政領導履職于身,擔責于行,“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立產業就要立人才”已成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識。
“雙招雙引”共振,集聚人才“強磁場”
對人才特別是頂尖人才、創新人才來說,與物質待遇相比,機會、平臺、環境以及創新土壤更不可或缺。盤錦彰顯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決心勇氣,發揮人才集聚“強磁場”的效能,釋放出“天下才盤錦用”的滿滿誠意。
“選擇高新區,就是選對了事業發展的舞臺。”盤錦高新區立足市第八次黨代會確立的“兩心”“兩極”目標定位,實施精準引才,以“三新”和電子信息產業為方向,引進百思特達氮化鎵半導體研發團隊和核心人才。開展急需緊缺人才摸底、“中科院專家走進高新區”等人才活動,先后幫助企業引進各類專業人才323人、技能人才586人。同時,鼓勵企業與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中科院蘭化所等高校院所聯合攻關,柔性引入高水平團隊和人才。目前,入選2022年省“揭榜掛帥”重點項目和“盤錦英才”帶土移植項目已讓更多的專業和技能人才有了發展的舞臺。
以事業激勵人才,以人才成就事業。我市堅持把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同步謀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立足“小而精”“去規模化”,舉辦“海外學子盤錦創業行”“雙創盤錦精英薈”“高端海創人才綠色石化學術論壇”“盤錦科技成果對接活動”等“雙招雙引”品牌活動,600余名專家學者先后考察盤錦,累計推動達成創新創業合作意向76項,落地項目22個。近3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實踐團隊百余名學子來盤實習實踐,對多個技術與社會課題項目進行集中研發與攻關,幫助實踐單位解決各類技術難題近20項。
集聚人才“強磁場”。“雙招雙引”為人才搭建了更高更優質的平臺,促進人才成長鏈與城市產業鏈、價值鏈高度匹配,猶如強大的“人才引擎”,更好實現了“產”“才”和諧發展、生產鏈價值鏈穩步上移、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同頻共振。
做好“用才留才”,建好成長“溫馨園”
為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激發人才內在動力,我市充分向用人主體授權,更好地實現人才與用人主體的“適配”,創新人才評價機制,破除“四唯”傾向,在人才認定上讓企業唱主角,構建“企業認可、市場評價、政府支持”的人才認定新模式。打破論資排輩思想桎梏,大膽選拔起用年輕才俊、中青骨干,放手讓人才挑重擔、接重任,充分發揮各個層面人才積極性創造性。圍繞政策兌現,將本地人才和引進人才一視同仁,在獎勵、項目資助、生活服務等方面政策一致、同等對待。強化重點研發平臺作用支撐,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積極為人才松綁,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真正做到人崗相適、量才適用,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優化服務留人才,形成人才成長的“溫馨園”。我市不斷完善畢業生就業政策。為北方華錦集團、盤錦凱翔職業培訓學校等機構開展職業鑒定,為技能人才就業提供支持。提高社會工作者職業補貼,提升群眾對社會工作人才認可度。以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為契機,為醫院廣納人才提供政策支持等。暢通人才晉升渠道,建立職稱評審“直通車”制度。實行職稱異地互認互通。實施“人才有所需,我們有所應”人才服務進階工作,發布人才服務事項清單、開設“線上服務窗口”。全市各部門傾力當好貼心服務的“后勤部長”,全力解決人才遇到的工作、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困難問題,真正讓人才心無旁騖干事業,一心一意創大業,讓人才在盤錦享受便利、得到關懷、感到溫馨。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在新的歷史征程上,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加快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廣大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奮力建設現代化新盤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