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創新轉型發展 加快振興步伐
金秋時節,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的喜訊,讓盤錦市廣大干部群眾備受鼓舞。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更大擔當、更大作為奮力開創盤錦振興發展新局面。
在喜迎黨的二十大熱烈氛圍中,盤錦市喜訊頻傳:輻射東北三省的樞紐性農產品集散中心——東北新發地農產品供應鏈中心已基本建成,有望近期正式營業;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重點工程,遼河儲氣庫群目前整體日注氣能力提升到3000萬立方米,成為全國注氣能力最大的儲氣庫群……
當前,盤錦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結合起來,一體學習領會、一體貫徹落實,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寬視野謀劃盤錦振興發展。
錨定“奮力建設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先行區”發展目標,盤錦市履行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補齊“四個短板”,做好“六項重點工作”,抓實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堅持生態立市、工業強市、以港興市不動搖,創新轉型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努力推動各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在加快引育壯大新動能上走在全省前列。盤錦市堅持創新驅動引領,扎實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依托石化及新材料、光學電子等12條產業鏈謀劃高質量項目群,不斷提高頭部企業本地配套率、科技創新成果本地產業化率、科技型企業增長率,加快形成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新格局。今年以來,全市精細化工、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精細化工中試基地獲批省級示范基地,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在已轉化6個項目的基礎上,今年新上5個中試項目進展順利。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在營商環境建設上走在全省前列。盤錦市把凈化政治生態作為根本,把法治環境、信用環境作為營商環境建設最突出、最緊迫的任務,以政治生態的持續凈化,法治環境、信用環境的持續改善來促進和保障營商環境的根本好轉。深入推行柔性執法“721”工作新模式,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全市“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等改革不斷深化,自今年5月以來,已為企業群眾提供集成化服務4000余次。
在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上走在全省前列。堅持以港興市,全力打造東北開放新前沿,盤錦市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一圈一帶兩區”建設,主動融入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全力提升盤錦港能力能級,16條集裝箱直航航線和23條外貿線路陸續開通,30萬噸級航道一期10萬噸級拓寬型深水航道建成投用。加快建設石化和糧食強港,暢通“北糧南運”通道。阜盤鐵路前期工作持續推進。大力發展港鐵聯運綠色交通運輸方式,打造東北和蒙東地區最近出海通道,港口支撐作用更加凸顯。
在生態環境建設上走在全省前列。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盤錦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以協同創建遼河口國家公園為牽動,統籌推進遼河流域綜合整治和生態保護,實施全國最大的“退養還濕”單體工程,歷史問題、生態欠賬全部解決。積極提升蟹稻品牌價值,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品牌價值分別達到570.08億元和314.94億元。城鄉一體化大環衛及遼河油田“無廢礦區”建設模式被篩選為全國可復制可推廣典型經驗模式。
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上走在全省前列。盤錦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爭創全域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契機,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實解決48項群眾“急難愁盼”實事。率先完成全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類縣創建任務,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樣板。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