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強產業鏈 寫活“大文章” 提升競爭力
——“五色”成果之工業本色
為了充分展示盤錦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的生動實踐,圍繞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城鄉融合、惠民工程等內容,本報今起推出“五色”成果報道,分為工業本色、生態底色、開放成色、城鄉亮色、民生暖色五篇,展示全年工作成就。
頓足蓄力圖遠躍,伏翼待發為高飛。
一年來,市委、市政府統籌部署各縣區、經濟區、各部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產業鏈培育提升作為推動盤錦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引擎,全力構建現代化工業新體系。
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一心、攻堅克難,著力保障疫情期間的產業鏈推進、項目建設、企業生產,實現了工業經濟的逆勢而進、平穩向好。
——今年,我市進一步明確了產業鏈布局,編制了產業鏈圖譜,建強了重點產業鏈。
年初出臺的《關于開展重點產業鏈培育提升行動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指明了“堅持以產業鏈培育提升,推動深層次結構調整”的產業發展方向。
以政企“雙領辦”推進機制為牽引,我市建立了石化及新材料、精細化工等12個產業鏈專班,落實了副市長以及8個牽頭部門、16個市級專班和10個園區專班成員單位的具體分工,實現了政企同步聯動,共商產業鏈發展思路和舉措。
經過對各條重點產業鏈上下游以及配套情況進行動態摸底,我市形成了供應企業清單、下游客戶清單、配套服務企業清單和高質量項目庫、重點企業庫、創新平臺庫,完成了產業鏈圖譜編制,為重點產業鏈推進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據。
目前,石化及新材料產業鏈上,華錦集團已與北化魯華、北方戴納索、北方化學、龍光塑料等多家域內企業形成了原料供給關系。
光學電子產業鏈,更是捷報頻傳:高新區電子產業園以中藍電子為核心,引進了弘康科技、麗景科技、中昊科技等配套企業入駐,實現了馬達、鏡頭短供應鏈的生態產業基礎;光學電子產業基地一期工程于7月竣工,中藍電子將在今年陸續完成6條高端生產線的進駐……
——今年,我市圍繞產業鏈布局,實施精準招商,強化營商服務,積極推進高質量項目。
將產業鏈作為重點,把頭部企業作為焦點,我市通過春季冬季大招商活動、“線上”項目、走出去招商等多種方式開展項目對接。僅1—10月份,就完成簽約注冊項目168個,協議投資額305.36億元。
全市累計“走出去”235批次,“請進來”700批次,對接企業1352家,洽談項目1479個。從中篩選5大類、45個重點謀劃實施產業鏈高質量項目,計劃總投資2289億元,構建起高質量項目“五類同推”體系。
同時,我市在“鏈長+項目管家+店小二”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全面推行重大項目建設工作專班,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構建起金融、人才、科技三大惠產利企平臺,全力推動已簽約項目盡快建設完工、已竣工項目及時投產達產。
重點推進了遼寧臻德化工集團10萬噸/年廢潤滑油綜合利用及潤滑油加氫、黃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000噸/年聚醚醚酮新材料單體等項目竣工投產;
以“減油增化”“三新”項目為重點方向,推進長春化工1.8萬噸/年鋰電池銅箔等76個續建項目,實現新開工項目82個,儲備項目49個,已竣工項目49個,預計全年新增產值24.5億元;
——今年,我市切實寫好“三篇大文章”,聚精會神改“老”、強“原”、壯“新”,加快壯大工業經濟規模。
“老字號”的改造升級,聚焦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化轉型。
遼河油田物聯網項目預計到年底完成錦采、特油等7家采油單位的物聯網建設,井、站數字化覆蓋率將攀升至53%、57%;
瑞邦石油智能采油系統和新科石油智能密閉油管桿處理裝置在國內外油田得到良好的應用推廣;
遼河石化公司系列技改增效項目逐步顯現了效果,綜合能耗同比下降8千克標油/噸,年可節約成本970萬元;
禹王無紡布通過智能化改造,使得新生產線在人員只增加3人的情況下,日產能增加了2倍……
“原字號”的深度開發,聚焦補鏈、強鏈、延鏈夯實產業基礎、提升產業鏈價值。
遼河石化公司與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打通瀝青互供渠道,實現區域物料互供;
盤錦興旺油脂廠以米糠為原料,持續不斷攫取從原料制油到毛油精煉再到副產品深加工全產業鏈價值,產品各項技術指標已達到國際標準,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天然阿魏酸生產企業,正在加大對米糠蠟、天然二十八烷醇、神經酰胺、角鯊烯等新產品的研發。
“新字號”的培育壯大,聚焦新興產業,打造吸引項目落地的高質量平臺。
偉英興1500噸/年聚芳醚酮項目正式開車運行,裝置單體產能國內最大;
金發生物材料生物基一體化、宣晟科技高級醫藥中間體等一批新材料、新醫藥項目相繼簽約注冊……
今年3月,遼寧盤錦精細化工中試示范基地獲評“省級中試基地”,新入駐5個中試項目,12個項目已進入最后的商洽階段。
——今年,我市全力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各類支持服務,全面提升了工業發展水平。
新培育潤興新材料等科技型中小企業97家,引導、激勵域內96家科技企業積極申請瞪羚企業、申報雛鷹企業省級備案、參加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成功申報省級“專精特新”產品(技術)26項、“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天意石油裝備獲評第三批支持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藍光電獲批第四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建立省、市兩級“帶土移植”項目臺賬,持續跟進松山湖、智源(遼寧)碳科技、天津大學等一批“帶土移植”重點項目,實施科技成果轉化13項;
大力扶持、推進企業創新發展,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新產品新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今年以來,我市有8家企業入選2022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和優勢企業,其中,2家企業榮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占全省入選企業數量的20%。
……
日漸堅實的工業產業鏈和不斷壯大的工業經濟規模,是盤錦遠躍高飛的底氣。
2022年,我們把這份底氣養精攢足,向高質量發展邁出了穩健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