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為準
盤錦2023年要打贏經濟發展“翻身仗”,項目建設是“生命線”,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提出,評價項目建設工作的成效,以項目落地為準。
落地為準,鮮明地體現了市委一直倡導的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無論是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的“人到人、實打實、硬碰硬”,還是去年抗洪搶險中的“到現場解決問題,抓閉環管理”,還是安全生產工作中的“抓早抓小、久久為功、日日做功”,其目的都是倒逼廣大黨員干部轉變作風,嚴謹細致、求真務實地做好各項工作。項目建設作為盤錦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在抓項目建設的作風上,更需要一脈相承,嚴格落實市委的要求做實做細。我們只有拿出“繡花”的功夫和“工匠精神”,拿出“面對面”“硬碰硬”的狠勁、“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和鍥而不舍、百折不撓的韌勁,才能把項目建設抓得緊而又緊、牢而又牢、實而又實;我們只有一切盯著項目看、一切圍著項目轉、一切扭住項目干,才能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才能提升城鄉的功能品質,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們只有把項目從紙上落到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繁茂成林,才能充分展現其對盤錦經濟的強大支撐和牽引,迸發出蓬勃的持久的前行力量。
落地為準,要求我們要有鮮明的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我們只有按照市委確定的目標任務,抓實項目落地,取得發展的最大成果,才能滿足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抓項目落地,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將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放在項目上,做好項目謀劃、做實招商引資、嚴格招引標準;我們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千方百計為企業排憂解難,快速掃清影響項目進度的“絆腳石”,對各類要素保障,一定要提前“算好賬”,做好充足準備,寧讓要素等項目,決不讓項目等要素;我們要依托現有園區,支持23家頭部企業建立“整零共同體”,繼續建強12條重點產業鏈,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協同發展,不斷提高頭部企業本地配套率、科技成果本地產業化率、科技型企業增長率,認認真真地把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填空題”完美地填好,把“問號”拉直。
落地為準,是我們為全省做貢獻的底氣。省委對盤錦寄予厚望,我們要在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做先行區,在工業增長、鄉村全面振興、石化及精細化工打造全產業鏈、綠色發展、央地合作五個方面為全省作貢獻,就得有項目落地,就是要“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這是我們的依靠和支撐,是我們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落地為準既是一種導向,也是一種要求。我們要有大局觀,必須樹牢全市“一盤棋”思想,加強宏觀統籌,妥善處理好縣區經濟區之間、部門之間的關系,決不能“小家子氣”。項目來到盤錦,適合落在哪里就落在哪里,哪里能落下就在哪里落下,全市上下要形成抓項目的工作合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營造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發展局面。
落地為準,是一種高標準的要求,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全省拼項目、抓發展的強勁態勢,我們必須迅速行動,把精力集中到項目建設上、把心血傾注到項目落實上,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沖鋒在前的奮斗姿態,打贏2023年經濟發展“翻身仗”,為實現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貢獻盤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