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季度招商引資喜迎“開門紅”
預計可實現到位內資144.12億元
日前,我市招商引資工作傳來捷報:一季度,全市預計可實現到位內資144.12億元,同比增長47%,招商引資喜迎“開門紅”。
年初以來,我市始終堅持將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一號工程”和“第一戰場”,以“首戰就是決戰,首戰就要必勝”的爭先意識和“起步就發力、開局就沖刺”的拼搶作風,錨定目標,鉚足干勁,堅持多方聯動、高位推動,全力抓好招商引資“春季攻勢”。
堅持頂格推動。充分發揮黨政主要領導“風向標”和“定心丸”作用,堅持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親自出征、親自洽談、親自推進重大招商項目。市商務局對全市招商引資實行月調度、季通報、年考評,在全市范圍內迅速形成招商引資“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各縣區、經濟區瞄準世界500強、全國500強及行業領先企業,常態化開展專業化敲門招商活動,一季度全市累計“走出去”65次,“請進來”157批次,對接企業286家,洽談項目229個,著力引進一批“補鏈、建鏈、強鏈、延鏈”的高質量項目,以頭部企業為主體、鏈條企業眾星拱月的高質量產業生態圈正在逐步形成。
堅持提質增效。圍繞石化及新材料、精細化工、糧食及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光學電子、高端能源裝備制造及油服等5條頭部企業優勢產業鏈,醫藥康養、新能源電池、氫能、數字經濟及北斗、現代物流、文創旅游、綠色低碳等7條新興產業潛力產業鏈,組建6個招商工作專班,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自主招商與委托招商相結合,面向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開展招商引資。同時,加大外資項目招引,以精細化工與原料工程等重大項目為牽引,推動國際領先外資企業通過股權合作、資產盤活、產銷對接等方式,與我市本土企業合資合作,擴大外資合作“朋友圈”。年初以來,全市共簽約注冊項目7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2個,5億元以上項目3個,洽談儲備一批央企、外企、民企高質量項目。
堅持多措并舉。用實平臺招商,充分發動各級各類招商平臺,精心組織好各類招商推介會, 實施“乙類乙管”以后,迅速赴德國、瑞士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市領導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代表開展“云洽談”,省領導視頻會見利安德巴賽爾總部領導,成功舉辦盤錦市光學電子專題招商推介會,招商項目“對接率”和推介活動“成功率”進一步提高。用活高新技術,不斷深化與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高校院所的戰略合作,構建實質性產學研聯盟,充分釋放我市精細化工中試基地優勢,通過技術創新拉長產業鏈。用好央企資源,放大“央企+”效應,深入推進央地合作,推動與兵器華錦、遼河油田、遼河石化、北方瀝青等重點企業協同開展招商,謀劃包裝一批央地合作項目,培育發展新的經濟增長引擎。著力提升本地配套,發揮長春化工、益海嘉里、中藍電子、利安德巴賽爾等頭部企業及骨干企業的產業牽動作用,圍繞前后端、上下游和生產服務、生活服務等,不斷提高本地配套水平。
堅持專班推進。樹牢“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開放形象”理念,營造良好發展生態,組織專門力量,成立項目專班開展行動,確保項目早簽約、早開工、早投產。對簽約未開工項目進行專項梳理,建立重點項目臺賬,摸清項目最新情況,查找制約項目進展的關鍵因素,做到“一項目一專班、一項目一方案、一項目一清單”,細化分解開工竣工、完成投資等目標任務,做好服務保障,明確完成時限,落實責任人員,確保每個項目有人抓、有人管、抓到位、出實效。
接下來,我市商務部門將以“三個狠抓”為抓手,著力招大引強,促進形成千億領航、百億帶動、十億支撐、億元集聚的項目方陣,匯聚起在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中走在前列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