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中走在前列
2月的遼寧盤錦遼東灣寒風凜冽,華錦阿美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項目現場塔吊林立,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盤錦市如何“在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中走在前列”?日前,中共盤錦市委書記王炳森接受光明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通過把教科人才的綜合優勢轉化為振興發展的支撐優勢,盤錦市在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上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
據統計,2023年,盤錦市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82.1億元、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97.6億元、增長3.6%,實際利用外資完成9.88億美元、增長79倍,實際到位內資完成375.5億元、增長17.2%。
王炳森表示,盤錦市全面落實遼寧省委書記郝鵬在盤錦調研時提出的“立足資源稟賦,發揮區位優勢,加快項目建設,在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中走在前列”工作要求,明確了經濟要止跌企穩、社會要和諧穩定、干部要提振精神的總體工作思路,制定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方案和工業增長、鄉村振興、打造石化及精細化工全產業鏈、生態文明建設、深化央地合作5個三年行動專項方案,推進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凈化和修復政治生態,爭創全域全國文明城市,基層社會治理,以協同創建遼河口國家公園為抓手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的養成等年度六項重點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市經濟平穩向好、社會和諧穩定、政治生態好轉、人民生活改善、外界預期提高,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培育新質生產力是實現東北全面振興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王炳森對記者介紹道,盤錦市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變革,抓好精細化工中試基地建設等工作,加快發展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搶占制高點,厚植新優勢。精細化工中試基地兩大區塊錯位發展、提質升級,3個項目列入省級“揭榜掛帥”榜單。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增長37.1%,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增長10.7%,雛鷹瞪羚企業總數增長20.7%。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總量連續六年位居全省第三。偉英興、研峰科技、格林凱默等新材料、新醫藥項目建成投產;光學電子產業基地一期正式投用,中藍電子馬達產品出貨量全球第二、成為行業隱形冠軍;海洋牧場示范區等17個涉海項目加快建設。
“我們以華錦阿美項目為龍頭,推動石化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壯大裝備制造、糧食精深加工等產業,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高端化延伸,構建具有盤錦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王炳森介紹,盤錦市堅持以“減油增化”“減油增特”推動高質量發展,謀劃形成精細化學品、新能源等17條細分產業鏈,實施億元以上產業鏈項目39個,石化產業產值達到1760億元,聚烯烴、工程塑料等化工產品產量增長9.9%,全國重要的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建設卓有成效。
王炳森說,盤錦堅持把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作為實現全面振興的根本保證,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我們牢固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大力培養選拔素質好有定力、悟性高有潛力、敢斗爭有魄力、肯吃苦不惜力的優秀年輕干部,注重選拔“老黃牛”“推土機”型干部,旗幟鮮明為敢于擔當作為的干部撐腰鼓勁。全面加強干部作風養成,引導黨員干部轉變作風、干事創業,自覺做到“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我們將認真學習好、運用好主題教育經驗做法,切實在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建章立制等方面取得實效,為打好打贏新時代“遼沈戰役”、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新盤錦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共同支撐。王炳森表示,高能級的科技創新平臺是吸引科技人才的“強磁場”,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王炳森說,盤錦堅持引育并舉,深入實施“盤錦英才計劃”,著力夯實高質量發展人才底座。我們著力打造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大力推動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大連理工大學盤錦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能級躍升,加快打造國家級精細化工中試基地和中試服務品牌,更好發揮創新平臺的人才磁吸作用,吸引集聚一批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同時,我們立足盤錦產業基礎和優勢,充分發揮盤錦職業技術學院、遼河石油職業技術學院作用,大力培養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問題的高素質高水平高技能人才隊伍。這次入選“盤錦英才計劃”的3個“帶土移植”團隊和5名優秀工程師主要集中在石化及精細化工、裝備制造、油氣田開發等領域,充分體現了盤錦市產業特色和未來發展方向。
展望盤錦發展前景,王炳森的話語充滿自信:“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有目標、有規劃、有支撐,一定會實現。我們將錨定遼寧振興發展的目標定位,奮力在打造新時代‘六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改革開放、區域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增進民生福祉等六個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盤錦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