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為高質量發展匯聚新動能
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 王浩攝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推動,科技創新是重塑生產力的基本要素。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將實現各類優質生產要素在中試階段創新性配置,全力建設國家級精細化工中試基地,走出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盤錦模式,為高質量發展不斷匯聚新動能。”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近日,筆者來到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進行深入采訪,中試基地給出了答案——推動更多原創性和顛覆性科技成果從科研院校走進企業、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打造專業化、公共性中試平臺,整合各類生產要素,提升現代化中試能力,增強專業化配套服務,打造支撐成果轉化的創新生態和服務體系,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
強化設施設備配套
實現中試項目“拎包入駐”
配套中試車間、分析化驗樓、甲類倉庫、危廢倉庫、動力車間、中央控制室、污水處理廠等完備基礎設施,并建成氧化酯化中試公共線、百噸級加氫中試公共線、規整填料催化劑中試公共線、數智中心(數字化中試公共線)等四條公共中試線,幫助中試技術源團隊減少固定資產投入,縮短中試項目建設周期,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和中試過程中去。形成公共設施共建共享、相同設備循環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增加資源通用量,有效降低中試項目投資成本,實現中試項目“拎包入駐”。
打造專業化服務體系
為中試項目“一路護航”
聚焦中試環節,突出現代化中試能力建設,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整合高校院所、合作企業、社會組織、創新平臺、聯盟協會優勢資源,構建“市場需求—基礎研發—項目中試—產業化—市場指導”成果轉化鏈條。組建專家委員會,增強技術可靠性、商業可行性評估能力;搭建專業化服務團隊,梳理中試6個節點、5個過程中的難點、堵點,提供24項專業服務;積極對接“產業基金”“中試保險”,撬動社會資本參與中試項目建設與孵化。
完善中試基地數智中心建設,實現精細化管理。建成環保應急、交通物流、綜合服務一體化智慧平臺,實施危險源實時監控、安全生產視頻巡查、違規作業動態監管,確保規范運行、安全可靠。打造一流中試環境,增強高效化服務。厚植標準化理念,進行管理體系和服務機制標準化提升行動,健全中試基地服務功能及人才體系,加強復合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師引育,協調產業、應急、環保領域審批突破,提升項目轉化效率。
布局應用現代技術
讓中試項目“加數前進”
創新要素配置,一手抓“卡脖子”“革命性”技術中試轉化,一手抓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依托中試項目,探索中試試驗設備和中試流程的數字化,優化試驗方式和管理模式,推廣數字技術在智能控制、智慧生產等環節的解決方案。挖掘數據價值,布局“數字孿生”,擬開展虛擬仿真實驗,在虛擬空間中完成對實體工業的仿真映射,進而通過模擬優化中試及產業化環節中的設備工藝和流程,縮短中試及成果轉化周期,降低中試風險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