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風勁帆起 雙臺子區全域旅游工作碩果累累
“十三五”時期,雙臺子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雙臺子區文化旅游產業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聚焦文旅融合,切實把文旅產業打造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推動雙臺子區文化旅游資源全域整合、產業全域融合、要素全域配套、結構全域優化。
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建任務圓滿完成
按照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標準,雙臺子區不斷完善基層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在各村(社區)建設了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社區(村)書屋覆蓋率達95%以上;不斷加強村級文化廣場建設,在統一鎮統一村、前腰村,陸家鎮友誼村新建村級文化廣場,配套安裝體育健身設施、座椅、閱報欄等設備,有效滿足群眾文化體育需求。大力推進圖書館、文化館標準化建設,完善場館內部功能,成立理事會,建設網站平臺,與市大數據中心進行數字化對接。
旅游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全區以南部依托遼河旅游、北部依托荷花小鎮、東西部依托高端觀光農業、中部依托高鐵站高鐵高端商旅集聚區為發展思路,確定“東西南北中”全域旅游大格局。制定了《雙臺子區推進遼河濕地文旅引導區建設實施方案》《關于充分發揮遼河碑林優勢助推環湖文化產業街區發展的實施方案》,構建了“春踏青、夏賞荷、秋觀燈、冬戲雪”的四季旅游路線,全力叫響遼河濕地旅游品牌,全新旅游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文旅項目發展取得突破
進一步完善了盤錦火車站地區城市設計方案,推進火車站東站房及旅游集散中心建設啟動,加速形成以高鐵樞紐為核心的高端商旅集聚區。遼河碑林通過科學謀劃整體布局,在園內建設完成了遼河書法院,并站在國家平臺上啟動了揭牌儀式,充分展現了書法文化的藝術魅力。梳理全區目前需要整改提升文旅項目,不斷完善景區基礎設施,認真準備申報材料,做好A級景區評定工作。目前,遼河碑林公園4A級景區創建工作已接近尾聲。遼河濕地動物園采用引入社會資本的方式,通過改造升級,于2019年6月1日正式開園營業,開園當日游客總量突破23000人。
文旅活動載體不斷創新
廣泛開展了詩詞朗誦會、書法雅會、畫展、攝影作品展等文化惠民活動。“十三五”時期共開展寫送春聯活動26場,為百姓寫送春聯、福字萬余幅,送戲下鄉354場、送圖書40場、送文化輔導40場、高雅藝術巡演20場、公益電影放映1700場,在全區營造出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持續性舉辦了“遼河濕地國際燈會”“遼河濕地徒步大會”“荷花旅游文化節”“冰雪嘉年華”“千人迎新長跑”“非遺游園”“桃花正紅映碑林”攝影展、“滿城飄書香 相逢談讀書”全民閱讀等品牌活動,提高了雙臺子區全域旅游知名度,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完善了區域文化旅游產業結構。
文化精品創作日益繁榮
廣泛發動全區文藝骨干、文藝工作者創作了一批具有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文藝精品,組織文藝展演,弘揚社會正能量。代表作品有:原創歌舞《紅海灘與黑嘴鷗》《盼》、藝術表演舞《煙雨江南》《紅顏舊》《舉杯吧朋友》等。疫情防控期間,通過今日頭條、微信等新媒體平臺,推送書畫、攝影等原創作品,舉辦網絡書畫作品展9次,科學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營造出了“以藝戰疫”的文化氛圍。
碑林改造取得顯著成效
完成遼河碑林轉隸工作,捋順遼河碑林管理體系。在保留原有風格的基礎上對遼河碑林進行改造提升,館舍環境、內部功能得到不斷完善。充分放大遼河碑林效能,高標準建設遼河書法院,于2020年10月10日舉行了遼河書法院落成揭牌儀式,舉辦“當代書法名家作品、歷代金石碑拓墨跡展”,廣泛邀請國家和省市書協、省市及各縣區領導蒞臨指導,并由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先生親筆題寫了遼河書法院的正門牌匾及對聯,央視、省、市等各級新聞媒體以及網易、騰訊等主流網絡媒體平臺進行了宣傳報道,迅速提升了碑林影響力、文化傳播力。
書法研學活動全面開啟
遼河碑林與各級書法家協會、教育部門及魯迅美術學院、大連大學等院校開啟了交流學習和研學合作,碑刻講解、文字探秘、書法講座、拓片體驗等研學課程受到歡迎。累計開展研學活動11次,接待各類學者、書法愛好者、學生、市民等5000余人。遼河碑林被授予“盤錦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大連大學豐澤之軒工作室文化實踐基地”“盤錦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盤錦市科普基地”等多項榮譽稱號。
“十四五”時期,雙臺子區將充分發揮遼河碑林、遼河濕地、遼河水系、老城印記等文化資源優勢,持續實施“遼河濕地文旅引導區”發展思路,推進“雙臺城”等文旅項目建設,有效盤活利用閑置資產,加強文化展館建設,鼓勵引導民博事業發展。通過政策引領、項目拉動、資本注入、產業提升,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市場主體進一步壯大,文化旅游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文化旅游產業政策體系和發展環境不斷完善,文化精品創作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旅游重點景區品質進一步提升,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