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區紀委監委優化機制提升專項治理工作效能
去年以來,大洼區紀委監委優化專項治理工作機制,探索形成“黨風統籌、監督先行、辦案跟進、巡察聯動、行業監管”的工作模式,發揮集成優勢,凝聚監督合力,推動專項治理工作效能有效提升。截至目前,共集中組織開展專項治理22項,發現問題線索246件,立案51件,處理278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62人。
實行黨風統籌,一口承接專項任務。為避免專項整治各自為戰、效果不一,區紀委監委建立監督機制,由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一口承接中央和省、市專項任務,實行“四統一”,即統一牽頭研究制定方案、統一部署工作任務、統一調度督導檢查、統一建立監督臺賬,確保各專項方向不偏、步調一致、有序推進、銜接順暢。目前,黨風政風監督室共牽頭制發優化營商環境監督、“吃空餉”、群眾身邊微腐敗等領域專項治理方案或通知14個,牽頭組織召開區級相關專項啟動部署會議6次、各類專題會、協調會、座談會等20余次,牽頭建立“大洼區紀委監委專項監督臺賬”,做到實時更新、定期報告。
突出監督先行,一線開展督查檢查。監督是對專項治理過程的有力推動,也是督促履責的有效方式。工作中,建立區紀委監委監督檢查室、派駐紀檢監察組監督并行的工作機制,根據聯系鎮街和被監督單位范圍、職責等,分戰線、分領域負責開展專項監督,直接下沉一線督查檢查。比如,在推進“城市公共停車問題”專項中,區紀委分管副書記帶領相關室(組)深入區城管局實地“督戰”,組織城管、公安、發改等職能部門召開座談會,督促壓實責任、細化措施,推動整改違規收費等問題3個,叫停收費停車場1個,釋放公共停車位360個。在常態化推進“疫情防控”專項監督中,區紀委監委各監督檢查室成立10個監督組,會同區衛健局、區市場局等部門對全區所有商超、鎮街、村(社區)、賓館、站所等逐一排查,并組織開展交叉互檢,確保監督“無空白”“無漏點”。
堅持辦案跟進,一網篩查問題線索。把查辦案件作為最有力的監督,區紀委監委指定審查調查室專門負責線索摸排和案件查辦,通過重新起底核查舊線索、公開通告征集新線索,跟進研判、深挖背后腐敗和作風問題,以案件查辦撬動專項治理向縱深推進。比如在開展“吃空餉”專項中,由審查調查室定向分析研判,重點對公職人員養老保險等進行線索摸排,查實并清退“吃空餉”人員17人,對未嚴格履行請銷假制度的14人予以黨紀政務處分,給予45名相關人員批評教育,收繳違紀所得80余萬元。
實施巡察聯動,一并發揮利劍作用。加強巡察監督與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的相互貫通、協調銜接和深度融合,最大限度促進巡察監督與執紀監督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推動專項治理工作提質增效。工作中,結合本地實際,充分發揮專項巡察“小隊伍、短平快、流動哨”的機動靈活優勢,做到哪里是重點、哪里有問題,巡察利劍就指向哪里,通過即巡即移即辦形成高壓震懾。比如,在開展“糧食系統”專項中,區委成立專項巡察組,對區糧食局、區糧食集團及地方國有糧食收儲企業開展專項巡察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線索9件、正在初核中6件,立案3件,采取留置措施1人,移送審查起訴1人。在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監督”專項工作中,由區委巡察辦開展了“優化營商環境”機動式巡察和優化營商環境常規巡察“兩輪”專項整治巡察,目前已移交問題線索8件,整改問題25個。
協同行業監管,一體推進專項整治。在開展專項治理過程中,注重加強和規范行業監管,促進行業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中,充分發揮職能部門整治先行、紀檢監察監督跟進、各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作用,通過談話提醒、調研座談、聽取匯報、下發建議等,壓實主體責任,促使行業監管與執紀監督同頻共振,推動專項治理實現標本兼治。比如,在啟動“吃空餉”專項工作前,組織人社、財政等部門召開碰頭會,集中討論專項整治方案,統一思想認識,落實落靠相關職能部門責任,切實形成整治合力。在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整治“回頭看”結束后,成立工作組對已化解案件逐一暗訪督查,群眾回訪滿意率100%,提前半年實現省委專項整治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