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區清廉文化建設“有味道”
清廉大洼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大洼區將清廉文化建設作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礎工作抓緊抓實抓好,與清廉大洼建設一體謀劃、共同推進,深入挖掘本地清廉文化資源,精心打造新時代清廉文化陣地。
注重“真理味”,進一步筑牢思想防線。嚴格按照中央、省、市紀委關于實施廉潔文化意見要求,逐條逐項研究推進,認真扎實抓好落實。堅持把思想建設放在基礎性地位,突出拓荒精神引領作用,筑牢全面建設清廉大洼的思想根基,分層分級組織全區各地各部門黨員干部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從政治理論學習中汲取信念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奮斗的力量,在學習領會中擰緊“總開關”,多補精神之“鈣”,管住自己、管住權力,耐得住寂寞、頂得住壓力、抗得住誘惑,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成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注重“紅色味”,進一步弘揚革命文化。用好用活紅廉文化,是黨員干部汲取力量的源泉。大洼區立足地方特色,深入挖掘整理地域紅色資源的廉潔因子,“挖掘—創新—傳承”三位一體推進紅廉文化建設,把紅廉文化作為構建清廉文化體系、營造崇清尚廉氛圍的重要助力,使廣大干部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潔文化熏陶,切實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壩。今年以來,區直各單位先后開展“黨史足跡”“重走革命路,感悟為民情”等主題黨日活動,深入甲午末戰遺址、趙圈河知青文化展館等紅色紀念地,開展清廉主題參觀、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本土紅色資源“沉浸式”教育功能,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舉辦廉政故事會,通過“村村通”大喇叭講述革命先輩無私奉獻的故事和身邊黨員干部的感人事跡,推動形成“崇廉、尚廉、愛廉、倡廉”的清廉氛圍。
注重“傳統味”,進一步融合本土文化。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為廉潔文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持。以推進清廉文化建設為契機,堅持守正創新、舊曲新唱,區藝術從業者、業余文藝愛好者將廉潔文化與非遺藝術相結合,以戲為媒,先后創作《一點點》《廉韻清風》《廉政三句半》等清廉文藝作品,并通過“百姓小劇場”開展巡回惠民演出,推動清風正氣浸潤千家萬戶。舉辦“翰墨丹青話清廉”主題書畫展,倡導機關干部通過蒼勁有力的書法、形象生動的繪畫、質樸靈秀的剪紙創造出一幅幅寓意深刻的精美作品,傳遞以清為美、以廉為榮的價值取向。
注重“泥土味”,進一步增強為民情懷。為營造全社會共創清廉、群眾共建清廉的濃厚氛圍,讓廉潔文化更近民、親民、惠民,制定出臺“水鄉之韻”清廉文化下鄉方案,通過鄉村振興大講堂、農村幸福大課堂、書香小廣場、百姓小劇場等形式弘揚清廉文化。目前,已開展清廉大講堂10場,清廉文化大課堂20節。通過打通宣傳引導干部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廉潔文化接地氣、入人心,讓廣大干部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同時,還將開展以“清廉大洼”為主題的文藝作品征集暨展示活動,旨在征集、評選和展播一批深入挖掘大洼區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清廉文化資源的微視頻、攝影、海報、書法、繪畫及文創作品,增強廉政文化建設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