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動態 > 縣區動態

繞陽河畔受淹區災后重建工作紀實

發布時間:2022-11-08 信息來源:盤錦日報 瀏覽次數:405


10月30日,這是一個令雙臺子區陸家鎮新農村七水井子屯村民銘記的日子。這一天,全屯鄉親如愿返回家園,住進新房!

新房子里,村民未鳳君和老伴擺布著、拾掇著。院里,已經可以收獲的白菜和油菜,在大水過后的土地上展現著生機——那是8月末,老兩口頭一次回家查看時種下的……

眼前的新房對于老兩口來說,是無價的——它承載著黨和政府對人民的關切,承載著每戶受災群眾的幸福感和對未來的信心。

10月26日,七水井子屯的第一批受災群眾回家。未鳳君和老伴看著重建的新房,不敢相信在水災中倒塌的4間老土房,像變戲法兒一樣,“變”成了4間嶄新的混凝土搗制房。剛安頓好,鎮里又為他們送來“回家禮包”,從米面油到棉衣棉被,從毛巾香皂到牙刷牙膏,件件透露著關懷。

10月28日上午,當省市領導來到七水井子屯看望回家的受災群眾時,鄉親們紛紛表達了對黨和政府在轉移安置期間無微不至的照料、高度重視重建工作的贊許和感恩,未鳳君迫不及待地展示了剛剛制作好的錦旗……

早日回家:群眾所盼,使命所系

8月1日,繞陽河潰口波及周邊村莊、農田、道路和遼河油田作業區。其中,七水井子屯全屯過水被淹,246戶、700名村民在災害發生前,得到了及時、妥善的轉移安置。

自古道,故土難離。回家,成為未鳳君老兩口和全屯鄉親最熱切的期盼!

8月初,市委、市政府在潰口封堵后,便圍繞群眾最大的“急難愁盼”,著手安排部署災后重建工作。市委書記王炳森在重建工作專門會議中反復強調:“務必讓受災最重的七水井子屯的鄉親在10月底前安全返回家園!”

這是災后重建的工作目標!

這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莊嚴承諾!

水退之后,災后重建工作立即啟動。

9月8日,施工隊伍全面進駐七水井子屯,開始修繕重建水毀房屋。

這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備受關注。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國清,省委副書記、省長李樂成,副省長王明玉,市委書記王炳森,市委副書記、市長邢鵬等省市領導多次趕赴重建現場調研指導、聽取工作匯報,在政策制定方面統籌把關,對房屋重建提出具體要求,為重建工作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實保障;9月11日以來,省委副書記、省長李樂成先后兩次來到七水井子屯,現場部署指導重建工作……

家園重建:與質量并行,與時間賽跑

家園重建是一項系統工程,各個環節需要統籌兼顧,有序推進。

排澇,是重建家園的首要工作。

早在8月6日繞陽河潰口成功封堵時,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就協調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調派的增援力量,支援七水井子屯排澇,并于8月31日全面完成了村屯溝渠、農田溝渠等整體排水工作。

其他各項工作隨后展開。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供電公司、國華燃氣、電信運營商等15支隊伍立即展開自來水、供電、天然氣、通訊等公共服務設施搶修排險工作;市直相關部門聘請相關機構實施水淹房屋等級鑒定,通過公示告知村民,對鑒定后的水淹房屋根據“原址、原面積、原戶型”的標準快速制定了重建方案,為重建工作做好提前部署。

七水井子屯受損房屋修繕重建工程啟動后,雙臺子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全程督導,按照省市兩級黨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卡緊節點、倒排工期,調度各部門緊密協作,明確責任分工,落實人力、物資保障。每天至少有一名區級領導帶隊,全天堅守現場,隨時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確保了工程高質高效推進。

堵口排澇,刻不容緩;重建家園,爭分奪秒。

建設單位24小時不間斷施工,歇人不歇機,與質量并行,與時間賽跑。每天投入拆除、運輸、基建、監理、督查等各類人員840人輪崗作業,反鏟式挖掘機、大型運輸車、混凝土泵車等施工車輛50臺不停運轉。

圍繞市委、市政府的重建工作要求,雙臺子區委、區政府細化工作計劃,不斷壓縮時間、提升效率;嚴格按照方案對施工程序、用材選擇、工程監理等實施全方位把關,做到環環相扣、壓茬推進;壓緊壓實總包方、建設施工方、工程監理方、施工工作人員、督查檢查人員五方責任,緊盯關鍵領域,把安全落實到每一個環節、每一處細節……

房屋一天天在“長高”,受災群眾回歸家園的日子一天天臨近。10月上旬,七水井子屯受損房屋修繕重建工程如期完工。

修復道路:重點保通行,著力做養護

道路暢通,是災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保障!

繞陽河畔的省道法盤線、大養線在此次洪澇災害中遭受洪水浸泡,道路受損。

8月2日,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調派市交通運輸局組織相關人員第一時間對法盤線后屯段公路水毀情況展開調研,在全力協調車輛保證搶險物資運輸的前提下,提早形成道路搶修方案。

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

道路搶修,一要心中有“數”,工作量有多大;二要確定原則,明確怎么干;三要有作風,提高工作效率。

8月16日,市交通運輸局調集25名施工人員和12臺機械設備進駐現場,實施法盤線后屯段公路搶修作業。法盤線后屯段公路水淹路段共2.6公里,其中1.9公里需要修繕重建,其余需常規養護。按照“先通后暢”的原則,施工隊伍先將水毀路面鏟掉,以原混凝土路面保障重建物資運輸車輛和周邊企業群眾的通行需求,隨后采取逐段單側施工的方式,在不影響正常通行的前提下開展修繕重建和養護作業。施工隊伍頂烈日、戰高溫,經過68個小時的連續作業,法盤線后屯段公路黑色路面修復完畢,通行無阻。

洪水退去后,市交通運輸局委托專業機構對大養線進行了集中檢測和修復。經過對4.8公里洪水浸泡路段的彎沉檢測,結果顯示:大養線道路并未因洪水浸泡而造成影響。

9月17日,大養線洪水浸泡路段暫時封閉,進入養護階段。整體養護工作依據2022年養護工程計劃,結合道路實際狀態科學實施。10月4日,大養線路面養護工程全面完工。

修復法盤線、大養線過程中,市交通運輸局以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為指引,以檢測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的專業建議為基礎,以修復和提升道路的安全性能為出發點,嚴謹制定施工方案,嚴格把控施工質量,積極調配物資保障,堅決落實安全作業,實現了“補短板、強基礎,快修路、修好路”的工程目標。

當下,市交通運輸局正在對已修復道路沿線的交通安全設施進行施工建設。

電力檢修:水退人即進,人進電即通

電,國民經濟和群眾生活的必需品,從繞陽河洪澇災害期間的搶險排澇到災后重建,從群眾返回家園到油田作業區域復產,須臾都離不開!

繞陽河堤壩潰口后,擔負著遼河油田歡曙油區及周邊群眾生產生活供電保障的曙光220千伏變電站進水,部分電力設施遭到水淹水毀。

8月1日,國網盤錦供電公司第一時間啟動防汛應急預案,曙光變主動停運避險,兩條保障遼河油田重要負荷的66千伏線路保持運行,并依托“大電網”架構科學調配相鄰變電站,保障了搶險排澇和企業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用電。

8月7日,盤錦供電首次組織人員涉水進入曙光變,統計損失、制定復建方案;8月14日,在積水抽排、防疫消殺等所有前期準備工作完畢后,各支搶修復建隊伍和各類設備進場,曙光220千伏變電站復建工程正式啟動。

一方有難,八方來援。這項工程受到了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的重點關注,從錦州、鞍山等地供電系統調派80余人專業隊伍進行支援。盤錦供電主要領導靠前指揮,根據各項進度實時調整方案,有序組織晝夜施工,僅用時13天便實現了曙光變的高質量完工投運,創造了盤錦地區變電站復建工程的耗時新紀錄!

針對七水井子屯的供電設施搶修工作,盤錦供電圍繞市委、市政府的災后重建工作部署,根據“水退人進,人進電通,通則無患”的原則,提前布局、快速復供。

8月10日開始,盤錦供電運維檢修隊伍先后9次進駐七水井子屯,對3個公用臺區進行集中檢修維護,先后排除設備和線路隱患25處,協助處置室內隱患17處。

目前,新農村的電力供應已經全面恢復,完全可以滿足受災群眾返鄉生活的用電需求。為了充分保障七水井子屯受災群眾回家后的用電安全、穩定,盤錦供電安排專人每天巡查,及時處理隱患問題。

……

凝心聚力,眾志成城。

每一個肩負著重建使命的部門,每一名參與著重建工作的人,都始終堅定著一個信念——讓受災群眾早日回家!

如今,災后重建工作告捷,受災區域又重現生機。

從抗洪搶險到家園重建再到如今的群眾平安回家,省委、省政府對盤錦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抗洪搶險共轉移群眾8203人,沒有發生一起人員傷亡;

從轉移群眾到百姓回家,沒有一起安全事故發生;

雖然部分油井被淹,卻沒有一滴油污流入遼河、匯入大海;

炎炎夏日,淹死的千余頭牲畜并沒有引發一起疫病;

抗洪搶險整個過程有力有序有效,沒有發生一起沖突、社會穩定事件……

還有,如今受災的群眾沒有一人不能溫暖過冬……

其實,這太多的“一”不正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精準部署,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嗎?

急難險重時,我們有黨中央的關懷和關注。中央各部委特別是應急部第一時間調集大量人員緊急馳援;

急難險重時,我們有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從潰口到成功封堵潰口到家園重建,隨處都能看到省委、省政府領導忙碌的身影;

急難險重時,我們有各兄弟城市的傾情相助。星夜馳援、不計回報,一股股愛的暖流在盤錦大地流淌;

急難險重時,我們有全市各級干部、各級組織,廣大人民群眾的齊心協力……

如今,受災群眾已平安回家。

煥然一新的七水井子屯,在無限的希望中,又見炊煙升起,又聞笑語歡聲……

其實,屯里鄉親那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一聲聲發自心底的滿意,不正是這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和聽到的嗎?它啟示我們——

只要我們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的事扛在肩上,盡職盡責、科學施策、通力合作、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一定能向人民兌現承諾。

今天,繞陽河畔又恢復了往日的安寧,那些與搶險排澇、轉移安置、家園重建相關的人和事,將一直溫暖著人們的心房,激勵著人們共克時艱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