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山農戶在大棚里收獲“甜蜜事業”
紅的草莓、翠綠的黃瓜、圓滾滾的堿地柿子……這些設施大棚里種植出的優質果蔬成為盤山縣廣大棚菜種植戶手中的“寶貝”。近年來,盤山縣積極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加快發展設施棚菜產業,不僅填滿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更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石新鎮大金村的朱旭,早年間一直在外打零工,看到家鄉棚菜產業在不斷地發展壯大,讓她萌生了回鄉搞棚菜種植的想法。今年,朱旭以租賃的形式,承包了四棟溫室大棚,在鎮農技人員的指導下,選擇了市場前景好的禮品西瓜進行種植。朱旭告訴筆者,雖說自己是首次嘗試,但得益于種出的西瓜口感清爽,甜度適宜,吸引省內多個城市的客商前來采購,效益一增再增。
走進太平街道張家村于民的堿地柿子大棚,筆者被懸掛在棚中的LED顯示屏吸引,土壤的濕度、成分,在屏幕上一目了然。于民告訴筆者,今年,在街道溝通協調下,他所在的合作社申報的盤山縣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堿地柿子品種)建設項目,成功入選數字盤錦工程,通過項目實施,他家的溫室大棚運用上了補光燈、水肥一體機等農業新設備。于民以此為契機,嘗試種植了最新品種505堿地柿子。
從“土里刨食”到“棚里淘金”。盤山縣將發展棚菜產業作為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在鞏固原有棚菜生產規模的基礎上,不斷引導農民合作組織及各地種植戶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改良種植品種,向綠色、有機、特色、高質、高效方向發展。目前,全縣設施大棚發展到1.4萬棟,種植品種包括油桃、櫻桃、小柿子、草莓、火龍果等10余大類100多個品種,年產各類新鮮果蔬36萬噸,平均每棟溫室大棚年可實現純收入3.5萬元,1.3萬戶農民依托設施棚菜產業實現了致富增收。時下,盤山縣各地的棚菜種植戶們忙碌在自家的大棚里,用辛勤勞作唱響冬季“增收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