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轉化促發展一枝獨秀領風騷
遼寧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是全省首批“省級中試基地”和首家“遼寧省典型示范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雙臺子區自2017年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合作,共建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盤錦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現遼寧精細化工產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以來,積極探索市場化建設與運行模式,以解決精細化工領域先進技術成果中試難題為導向,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創新,全力推進專業化、精細化、高效化精細化工中試基地建設,打通了“小試——中試——產業化”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讓更多先進技術成果成為現實生產力。
高起點謀劃
持續投入實現蝶變躍升
中試基地采用“政府主投+公司主管”的建設運營模式,雙臺子區政府承擔中試基地基礎建設,遼寧精細化工產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原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盤錦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中試基地運營管理。基地規劃面積16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7.6億元,已完成投資4億元。建成后,將擁有甲類中試車間22棟,甲類倉庫6棟,危廢倉庫2個,分析化驗樓2棟,抗爆控制室2個,動力車間2個,以及配套消防水池、消防水站、事故應急池等,為中試項目提供完備配套基礎條件。
同時,持續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完善實驗室、檢測分析室等配套設施,并啟動高標準中試車間及中試基地智慧化平臺建設,為技術成果中試放大提供場所、場地、設備等科研條件。去年,再投入5000余萬元完成C區危化品倉庫外墻改造、消防系統和GDS控制室施工等,D區新建工程完成場地平整,原有水田、油井的管線轉移,持續推進中試基地功能完善并提檔升級。
高質量推進
持續引進夯實產業支撐
中試環節是科技成果市場適用性的試金石。遼寧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探索建立“輕資產服務平臺+基金”的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以高端化、專業化能力提升為核心,聚焦催化劑、醫藥中間體、電子化學品、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5個重點領域進行引進,并大力支持項目實現轉化成果產業化。目前,已有三力中科、格林凱默、鍵凱科技、研峰科技等6家企業在盤中試并實現本地產業化。其中,三力中科完成“甲基丙烯酸甲酯”千噸級中試,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格林凱默通過中試生產格列齊特側鏈等藥用材料中間體,將國外同類催化劑成本從30萬元/千克降低至3萬元/千克;研峰科技的項目中試攻克聚烯烴催化劑及助劑中間體合成技術,打破了我國齊格勒納塔催化劑主要依靠進口的局面。
2022年,重點推進的萘二甲酸中試項目建成并正式中試,實施的規整填料催化劑等5個項目正在辦理環評等手續、設備定制,華錦研究院研發項目入駐基地實驗樓。儲備高質量技術源10余個。先后獲得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激勵試點單位、遼寧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遼寧省新型研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遼寧省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資質,并帶動建設產學研聯盟、聯合實驗室等,推動構建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主導的產業創新體系。
高標準優化
持續創新提升機制效能
圍繞精細化工產業鏈和創新鏈,緊盯高校院所小試成果及企業技術需求等精細化工等技術源,建立成果庫、產業化需求庫,定向對接實現“雙贏”,推動精細化工高端化、集群化發展。嚴格要求篩選項目準入,進一步創新完善中試基地合作、管理、評估、準入等體制機制,繪制項目入駐流程圖,加快構建協同高效的運行管理體系。打造“開放式”的中試服務基地,組建專業化運營服務團隊,引進遼寧省輕工設計院、遼寧省環境規劃院等工程化設計團隊,對入駐中試項目開展常態化、針對性服務。聯合市科技局,發布遼寧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專家工作管理制度(試行),擬定專家委員會名單。持續健全中試基地管理和服務企業機制,提升基地效能,全力打造東北創新新高地。對驗證成功的成果在盤轉化的中試技術源,優先支持項目入駐與實施,提供全程“專業化”服務。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是雙臺子區建設現代化北方水城的攻堅之年,更是遼寧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建設關鍵之年。中試基地將始終堅持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理念,致力解決化工技術成果中試難問題,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深化探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模式,致力于攻克“卡脖子”技術,實現科技成果本地轉化,打造“立足盤錦、面向遼寧、輻射東北、服務全國”專業化的一流精細化工中試基地,打造區域人才高地和創新示范引領標桿,為盤錦市精細化工產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