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蓄發展動能 激發經濟活力
——盤錦高新區二○二三年發展亮點回眸
盤錦高新區獲批國家級綠色園區稱號。
高新區打造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鏈專項方案,積極融入全市推動精細化工產業發展布局。
遼寧天意石油進一步深化海外市場,訂單不斷增加。
北斗通航產業園、遼寧鴻業瀝青交割、錦程環保新型建筑材料等23個新項目開工建設。
園區設施配套日趨完善。
園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2023年,盤錦高新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戰略,認真落實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1+5”系列方案,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1.2%——以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詮釋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光學電子“微產業園”模式,在全省進行經驗推廣——以產業連“質”的提升折射經濟發展的旺盛活力。
……
翻開盤錦高新區2023年“成績單”,不僅有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數量,更有園區建設的高質量。其中,國家高新區創建工作成效顯著;在省級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中獲得第一名;獲批國家級綠色園區、2023年高質量發展十佳園區稱號。一項項成績、一個個榮譽,提士氣,增底氣,壯骨氣,傳遞出實干篤行、創先爭優的強烈信號。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是高質量發展題中之義。
2023年,盤錦高新區針對產業鏈條延伸不足、石化及傳統裝備占比較高、新興產業整體規模不大等實際問題,不斷補短板、強弱項,通過建“群”、強“鏈”等措施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舊動能接續轉換,進一步提高產業的競爭力。
能源裝備產業企穩回升。隨著中石油、長城鉆探市場訂單增加,金碧科創、跨克石油、和裕實業等企業產量顯著提升;傳統制造業加快向專精特新道路發展,全年獲批創新型中小企業32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家,專精特新企業總數達到19家;不斷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組織企業參加克拉瑪依石油裝備展,天意石油進一步深化俄羅斯能源領域合作,海外市場訂單不斷增加。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7月,石油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獲批遼寧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石化產業運行穩定。圍繞全面振興新突破專項行動制定高新區打造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鏈專項方案,積極融入全市推動精細化工產業發展布局。遼河石化、北瀝公司陸續實施一批技改項目,頭部企業產能進一步釋放、精細化水平不斷提升;鍵凱科技醫用藥用聚乙二醇、蔚藍科技油田化學助劑等項目加快建設,石化產業壓艙石作用進一步鞏固。
新興產業爆發式增長。中藍光電獲得華為35億元訂單,光學基地新上15條產線并實現量產,核心產品產能大幅提升。百思特達氮化鎵半導體芯片項目進入試產階段,科安隆鋰電池石墨負極材料、華益派特醫用顯影劑、美滋林眼用醫療器械項目投產運行,山高多能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進展順利,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產業發展不斷加快,園區新興產業向更深領域拓展。
產業集群發展既是產業競爭的內在必然,也是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在建“群”、強“鏈”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數字化水平。化工園區智慧管理平臺運行平穩,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展廳投入使用,海興科技、北新禹王獲批省級數字化車間。2023年,盤錦高新區獲批省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稱號。
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強引擎”。
縱觀盤錦高新區2023年項目建設,可謂是有力有序——
投資13億元的北斗通航產業園、投資5億元的遼寧鴻業瀝青交割、投資1億元的錦程環保新型建筑材料、投資1億元的多屏超級玻璃生產、投資1億元的達晨實業改性瀝青等23個新項目開工建設。
光學基地一期、鍵凱科技聚乙二醇、中藍光電5億顆高精度馬達、東工潤滑油添加劑、蔚藍科技油田化工助劑等19個續建項目有序推進。
百思特達氮化鎵半導體芯片、華益派特顯影劑、遼河石化東蒸餾改造等7個項目實現竣工。
以項目之“進”,支撐發展之“穩”。今年以來,盤錦高新區謀在實處、干在一線,以重點項目建設為突破口,為產業發展聚勢蓄能,“開工”“竣工”交替上演,推動盤錦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據了解,高新區全年共實施項目42個,計劃總投資94.5億元,預計完成投資17億元,同比增長10%。
一手抓存量,一手抓增量。2023年,盤錦高新區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的理念,緊緊圍繞高端裝備制造、光學電子、“三新”產業集聚,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黨政主要領導帶隊,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高質量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和科技招商。全年簽約注冊項目22個,協議簽約額12.7億元;儲備項目31個,意向投資額23.5億元。其中,年產40萬平多屏超級玻璃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年產3萬噸改性瀝青生產及10萬噸瀝青產品調和建設項目已開工建設。上海岡匠精密電子元器件用鐵殼制造等光學電子延鏈補鏈項目已完成選址工作,預計2024年一季度完成簽約注冊。
放眼高新區,新落戶項目厲兵秣馬、蓄勢待發,在建項目快馬加鞭、熱火朝天,合奏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一年來,盤錦高新區把項目建設作為“強引擎”和“硬支撐”牢牢抓在手上,以項目增投資、促產業、優結構、穩增長,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科技創新不斷增強
科技創新是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的重要動力。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也是盤錦高新區關注的焦點所在。
2023年,盤錦高新區從創新型企業培育、創新人才引育、創新環境營造等方面入手,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不斷以新技術培育新產業、引領產業升級。
在科技型企業培育方面,重點加大苗企業孵化力度,有效促進了科技型企業的擴張提速。2023年盤錦高新區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32家;北新禹王通過省瞪羚企業認定,3家企業通過省雛鷹企業認定;30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其中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家。
在人才引育方面,機制不斷創新,通過“帶土移植”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企業孵化水平。2023年,盤錦高新區引進“帶土移植”團隊2個,高層次人才3名。與此同時,實施“高校畢業生留盤來盤”專項行動,組織企業參加招聘會12場,開發科研助理崗位69個,引進各類院校畢業生人才524人。據了解,已有3名優秀工程師入選“興遼英才計劃”、2名優秀工程師入選“盤錦英才計劃”、1個“帶土移植”團隊入選“盤錦英才計劃”。
在創新要素保障方面,推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收集匯總107家科技企業創新積分數據,初步建成企業量化評價平臺,與農行、盛京、郵儲等銀行深入對接,探索設立“積分貸”科技金融產品。2023年根據創新積分累計向高新區科技型企業授信0.43億元。
在創新環境營造方面,成功舉辦盤錦創新創業大賽,菜根堂、氪維數字2家企業分別獲得大賽一等獎、三等獎;成功舉辦“盤錦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創新發展及科技成果轉化論壇”,精準謀劃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藍圖;成功舉辦盤錦石化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研討會,來自清華大學、大連化物所等高校院所的資深專家和30余位企業家參會,共謀石化新材料發展方向和機遇。
細數盤錦高新區科創的“高新”力量,科技成果轉化是頗為亮眼的一環。菜根堂等2家企業獲批省實質性產學研聯盟,美滋林獲批省級專業技術創新中心,中藍電子“音圈電機與關鍵部件”、中錄石油“智能錄井檢測系統”產業化應用項目分別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21個成果轉化項目進展順利,為盤錦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如今,盤錦高新區在推進科技創新的征途上快馬加鞭,奮勇向前。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近者悅,遠者來。2023年,簽約注冊項目22個,實現到位內資27億元,同比增長23%,實際利用外資1080萬美元(上年同期4.8萬美元)……“增資擴產”的背后是盤錦高新區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
盤錦高新區努力以“暖心服務”換取企業的“真心滿意”,用最好的營商環境將自己打造成為要素集聚的“磁場”、企業發展的“沃土”、投資興業的“寶地”。
服務企業能力不斷增強。組建高新區“助企先鋒服務振興新突破”專項行動工作專班,開展助企服務300余人次,幫助解決企業反映的建設手續辦理、融資貸款、生產空間不足等問題40項。與寶石花人才基地合作,高新區出資對66家規上企業法人及安全員開展應急安全教育專項培訓。“12345”便民熱線平臺解決企業訴求案件23件,各項辦理指標均為100%。
行政審批效能穩步提升。商事登記與興隆臺審批局實現融合審批;承接水土保持審批、政府投資項目初步設計審批等6個政務服務事項。編制《高新區辦事不找關系指南》,營造“辦事不找關系,用權不圖好處”的濃厚氛圍,推進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事項庫的協調統一,政務服務窗口榮獲“清風遼寧政務窗口”稱號。
園區設施配套日趨完善。工業街道路改造工程第一層路面已鋪設完成,沙化破損等十條道路維修工程順利竣工,企業交通運輸和職工出行更加便利;園區水系清淤、風景廊道改造、休閑廣場建設等工作均已完成,園區環境進一步提升;“三新”產業園供水、供電、供暖等市政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化工園區道路修復及排水防澇管線清淤維修工程全面竣工;化工園區應急事故池啟動建設。
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讓經營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親清政商關系已成為盤錦高新區高質量發展重要保障。
行至歲尾,回望全年。盤錦高新區篤行實干的“氛圍感”一路拉滿,信心和實力一路增強,“進”的態勢、“優”的結構、“新”的動能撐起高質量發展“硬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