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臺區以“迅”應“汛”,全力以赴護安瀾
堤防加固。虞偉攝
巡堤查險。
筑牢防線。
積極排水。
7月下旬以來,受多輪強降雨和上游來水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盤錦防汛大考悄然拉開序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興隆臺區高度重視、壓實責任,加強應急值守、靠前指揮,迅速組織力量開展巡堤查險,落實落細各項措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平穩安全度汛。
繞陽河左岸興隆臺區段防洪治理工程是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興隆臺區農業和水利服務中心副主任顏兵兵說,這項工程于今年6月底完工,堤防加固17.518公里,堤頂鋪設了瀝青路面,穿堤建筑物改造、險工治理、道口改造等完成之后,防洪能力得到了提升,達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標準。
作為一種全新的防洪裝備,新修建的裝配式防洪墻正在這里發揮作用,對繞陽河左岸曙12支道口進行封堵,有效阻擋洪水的侵襲。據介紹,今年首次啟用裝配式防洪墻,取代了以往采用壘沙包抵御洪水的土辦法,切實提高防洪效果。
近期降雨頻繁,繞陽河左岸興隆臺區段堤防上出現部分雨淋溝。據介紹,雨淋溝是堤壩的常見隱患之一,如果不能及時修復,雨淋溝會不斷發展,導致堤壩產生薄弱斷面,易引發險情。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輛輛小型挖掘機正在作業,及時修復堤身雨淋溝,讓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來不得半點疏忽,容不得半點馬虎。連日來,興隆臺區黨員干部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高度的責任感、高效的執行力,全力做好防大汛、搶大險各項準備。嚴格按照省、市防指工作要求,認真開展巡堤查險工作,完善各項工作措施,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確保堤防河道險情早發現、早處置。
8月8日下午,天氣依然悶熱,在遼河左岸吳屯段,幾名巡查人員正身穿救生衣,佩戴紅色袖標,手持探桿或鐵鍬等工具,由堤腳至堤身,開展拉網式排查。他們注重查看迎水坡、背水坡的情況,密切觀察堤頂、堤坡、堤腳有無裂縫、塌陷、崩垮、浪坎、脫坡、潮濕、滲水、漏洞、翻沙冒水以及近堤水面有無小漩渦、流勢變化。一次巡查下來,他們的后背早已濕透,汗水也不時順著臉頰滴落。據興隆臺區直機關工委工作人員廉卓娜介紹,遼河左岸機關工委段共有3300米的巡堤任務,各相關單位積極投入到了巡堤查險的工作當中。他們分組編班、不分晝夜、輪流值守,奮戰在防汛一線。按照巡堤查險“46553”要訣,堅持做到24小時巡查不間斷。
汛期,當雨水如注,江河水位不斷攀升,巡堤查險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壓實巡查責任,興隆臺區在汛前對遼河、繞陽河、太平河堤防劃分12個責任段,由盤錦高新區管委會、區直機關工委、興隆農場、各街道辦事處及盤錦監獄、曙光采油廠和特油公司等17家單位共同巡查值守。按照響應等級,配強巡堤查險力量,上足巡堤查險人員,加大巡堤查險頻次,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對于歷史險工險段、重點防守部位,針對性備齊砂石料、挖掘機等搶險物資、設備,加強駐壩值守,確保有險情第一時間發現和搶護。
水利部門按照水旱災害防御工作分工,安排3個技術督導組深入各河流堤段檢查、指導一線防汛工作,重點關注遼河左岸、遼河右岸、太平河右岸、繞陽河左岸等河流的穿堤建筑物、沙基沙堤段、堤頂欠高段、險工險段和迎流頂沖段,指導各部門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巡堤查險、隱患處置等工作,做到險情早預測、早發現、早處置、早消除。同時,利用科技手段助力防汛抗洪,采用無人機輔助巡堤、巡河,減少巡查死角盲區,提高了險情的發現和處置效率。
截至目前,共組織巡堤查險人員1308人,落實巡查點位43處,每個點位保障5人在崗,每4小時一巡查。派出技術人員30人次,有效處置各種隱患和險情。其中,封堵道口2處,修復雨淋溝458處,切實做到巡查全覆蓋、無遺漏,精準排險、有效除險。區防辦成立督導檢查組,每天對各巡堤責任制落實、物資儲備及巡查情況開展督導檢查,對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單位每天進行通報,確保巡查工作做細做實,堅決打好打贏防汛抗洪救災主動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