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儲能器 藝術的加油站
興隆臺區圖書館環境優雅、書香濃郁,擁有各類文獻資源25萬冊,可以同時接待讀者500-800人。 李江峰攝
興隆臺區文化館常年舉辦各類培訓、講座等,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李方聞攝
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文化發展成果?興隆臺區用公共文化設施與服務的不斷完善和升級給出了答案。徜徉在興隆臺區,不僅可以欣賞遼河美術館、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系列館群,還可以到國家一級圖書館——興隆臺區圖書館、國家二級文化館——興隆臺區文化館以及具有廣泛知名度與影響力的遼河畫院體驗一下文化藝術的馨香,這里濃郁的文化氣息、齊全的文化設施定會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興隆臺街中段北側,鉆石切割造型建筑的最東端,興隆臺區圖書館就坐落在這里。興隆臺區圖書館由區政府設立,是為廣大市民讀者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的公益性機構,也是一個集文化、教育、文化研究、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的現代化圖書館。館內建筑面積達7000平方米,環境幽雅、書香濃郁,擁有各類文獻資源25萬冊,可以同時接待讀者500-800人。
興隆臺區圖書館一樓為兒童區,包括少兒閱覽室、少兒電子閱覽室、幼兒閱覽室;二樓為成人綜合閱覽室,包括綜合閱覽室、報刊閱覽室、24小時閱讀室及報告廳、咖啡廳、多媒體視聽室、總服務臺等輔助性功能場所;三樓為電子閱覽室,讀者可以在此閱覽電子版圖書及查詢相關資料;四樓為成人閱讀區,包括社會科學閱覽室、分享大廳、視聽室等;五樓是建筑面積600多平方米的自習區,市民可以在此閱讀和自習,享受靜謐愜意的休閑時光。同時在一樓、二樓、四樓提供自助辦理借閱證、自助借書機、自助還書機、電子消毒柜、電子存包柜等服務。
廣廈藝術街內街,一幢圓柱形玻璃幕墻罩面的樓宇矗立當中,這棟樓就是興隆臺區文化館所在地,館內布局合理、設施先進,建筑面積達到了4300多平方米。文化館一樓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用于小型的文化活動、展覽、室內演出等項目;二樓為多功能活動區域,包括非遺展廳、活動室、聲樂教室、器樂教室、表演教室等;三樓包括展覽大廳、美術教室、書法教室、新時代文明實踐講堂、綜合活動室;四樓建有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小劇場、錄音室、化妝室、辦公室、監控室等。小劇場內燈光、音響、大屏幕等設備齊全。
興隆臺區文化館是興隆臺區群眾文化的培訓中心、輔導中心、創作中心、組織中心和對外文化的交流中心。主要職能是舉辦各類展覽、講座、培訓等,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開展社會教育,提高群眾文化素質,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中國美術家協會、遼寧省美術家協會寫生創作基地,東北地區美術會展最為密集的中心區域,遼寧省最響亮的文化名片……這么多響亮名號的擁有者,就是坐落在遼河文化廣場東端的奇美建筑——遼河美術館。
遼河美術館總建筑面積11331平方米,高12.8米,館內展廳面積6000平方米,內分4個展區,展線長度1260米,會議室、多功能廳、茶飲休閑區等配套設施完備,集收藏、展示、教育、交流、學術創作等多功能于一體。
開館至今已成功舉辦各類展覽活動300余次,接待觀眾300萬人次以上。先后舉辦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水彩·粉畫展、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港澳臺及海外華人作品邀請展等國家級展覽40余次。2020年以來,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進京作品巡展、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第八屆收藏作品盤錦巡展、首屆遼河楹聯書法文化節等大展不斷推出。
與遼河美術館并肩而立的是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主館,這里外形方正,兩層結構,清水混凝土罩面,并有連廊與遼河美術館相通,兩者渾然一體。
拾級而上,寬闊的雨搭下面,是對開的銅制大門,中式結構,古樸優雅。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是中國首家以楹聯書法墨跡為館藏主題的博物館群,館舍為10棟,建筑面積20848平方米,是由興隆臺區政府攜手老祖文化商廈共同打造的。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館藏數千幅楹聯書法墨跡,均是祖繼東20余年以來活躍于國際國內各大拍賣會收藏而來的原跡,他本人也在中國收藏界享有盛譽。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先后收藏了明末清初至民國的眾多名家楹聯書法。開館至今,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共接待社會各界專家學者、收藏家、書法家、楹聯家、社會團體、群眾近7萬人次,參觀團體最遠來自廣西北海、四川大涼山,單個參觀數量最多的參觀團體達到1200人。
廣廈藝術街北街,一棟氣韻優雅、左右對稱的小樓靜靜地面南而立,這里便是在全國畫壇具有深遠影響力的遼河畫院。
2003年,興隆臺區委、區政府在做大做強文化設施硬件基礎上,推出了“招才引智”政策,廣納賢才,吸引全國各地書畫名家來到興隆臺區共創偉業。同年9月,遼河畫院正式成立。白國文、金兆韜、金明惠、崔志安、劉鐵泉、胡澤濤、趙世杰、王密、程健、毛得粱、姚占芳等當時一批全國知名的實力派畫家匯集于此,時任遼寧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的宋雨桂先生評價遼河畫院說,這里創造了美術界少有的奇跡,可以稱為遼河美術現象,隨著時間的積累,這里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必將成為全國美術界議論和研究的一個焦點。
遼河畫院美術作品注重學術性及時代性,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北方特有的人文情懷,歷史的傳承加上新時代的氣息,整體形成了遼河流域內中國工筆畫的一種鮮明風格。同時,遼河畫院始終關注公共美育及藝術普及的助力和推廣,畫家們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及社區公益教學,開展遼河畫院繪畫公益研修班、遼河公益大講堂、社區書畫培訓班輔導講座等活動,為廣大書畫愛好者講授繪畫技法,惠及藝術愛好者萬余人。
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畫院,這些文化的“儲能器”、藝術的“加油站”常年面向社會免費開放,不僅讓文化惠民得以全面落實,而且實現了精神需求“零門檻”、文化欣賞“零距離”,讓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得到極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