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危”為安 智慧發展 ——我市道路危險貨物運輸智能監管體系建設初顯成效
盤錦,一座石油化工城市,在建設全國重要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中,必須解決危貨運輸安全這一影響行業監管和產業發展的難題。近年來,市交通運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按照交通運輸部、遼寧省交通運輸廳有關加強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監管工作的系列部署要求,大力推進危貨運輸智能監管,取得初步成效。
作為全省重要的石化產業基地,我市石化企業多、危化品運輸量大。其中,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以其靈活便利的運輸方式,成為危化品運輸的主要方式之一,約占全市危化品運輸量的50%。目前,全市危貨運輸企業245家、危貨車輛6200余臺,分別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六分之一,運輸網絡覆蓋全省,輻射全國2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由于危貨運輸危險性較大,全市運輸車輛多、危險貨物品類多、運輸網絡密集,安全監管壓力巨大,充分利用現代智能手段成為提升危貨安全監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徑。
為切實提升危貨運輸安全監管水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市交通運輸局大力推動危貨運輸智能監管,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搭建起功能完備、開放共享、智慧高效、客觀精準、監管與服務于一體的智能化、信息化、現代化監管平臺,全市危貨運輸車輛智能監控設備安裝率達到100%;推進制度體系建設,出臺盤錦市道路危險貨物運輸智能監管考核辦法,確定4個方面、56項考核評分標準,每月用藍、黃、橙、紅四個等級,從高到低對企業安全監管情況進行評分排名,為有效推動危貨智能監管提供政策保障;強化人員教育培訓,組織全市貨運管理人員、危貨運輸經營者、駕駛員以集中培訓、分區指導、現場教學、微信溝通等形式進行宣傳教育,培訓人員達 1.2萬人次,覆蓋率100%,達到“人人皆知、個個通曉”智能監管的效果;推動工作實踐,以“網格化”執法方式,將全市危貨企業包干到“人頭兒”,一對一進行指導、監督、考核。同時,將考核結果同業務辦理有機結合,獎優罰劣,懲前毖后,有效增強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意識,降低危險貨物道路運輸事故發生率。
智能監管,實現化險為夷,轉危為安。通過對危貨運輸企業、車輛、人員實施智能監管,創新了企業安全監管、行業監管、行業發展、執法監督、信息共享5種工作模式,行業管理實現了從“盲人摸象”到“一目了然”、從“大水漫灌”到“精滴細灌”、從“走家串戶”到“足不出戶”的跨越式轉變,形成了全鏈條、全閉環治理的工作態勢,極大提升了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一年多來,全市危貨車輛超速報警環比下降30.2%,疲勞駕駛環比下降70.9%,抽煙報警環比下降72%,接打電話報警環比下降73.2%,全市藍色等級危貨運輸企業從3月份的13家提升至目前的145家,紅色等級企業已清零,企業、車輛的電子運單使用覆蓋率100%。我市在全省重點營運車輛動態考核排名中13次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