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五舉措規范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
近日,市民政局貫徹落實民政部、省民政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全省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的通知要求,組織市、縣區級核對工作人員通過視頻方式,積極參加全省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培訓會。同時,召開市級核對工作部署會,強化核對工作人員對跨區核對工作流程及省核對系統操作應用能力,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健全完善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作出了制度性安排和部署。通過“五舉措”,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助推社會救助工作精準認定和高效開展。
明確責任分工。確定縣區級核對機構,根據同級社會救助部門委托直接開展核對工作并出具核對報告,核對報告只作為救助審批的參考依據。已獲得社會救助的救助對象動態復核工作,由市級核對機構負責統一開展;簡化工作流程。縣區級核對機構開展核對過程中,取消原市級核對機構二次審核程序,縣區級核對機構可直接通過省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進行核對委托申請、資源配置和出具報告等工作;取消周期限制。將原來按月開展新申請社會救助對象的核對工作周期,修改為每月即時開展核對;擴大核查資源。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可核查資源由原來的省、市級范圍的23類信息擴大至部、省級范圍的89類信息,共享資源更全面、更精準;完善保密制度。縣區級核對機構完善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分級簽訂安全保密協議,嚴格落實核對工作責任人,確保核對工作安全規范有序開展。
據了解,今年以來,市民政局提高政治站位、協調各方、統籌推進,堅持內外互補兩條路,借助大數據技術,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不斷完善精準高效的核對共享機制,助力社會救助精準認定工作提檔升級。依托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服務平臺,先后與市銀保監分局、人社局、市場監管局、自然資源局等8個相關部門、單位和機構建立信息共享核查機制,實現了人口基準、殯葬、婚姻登記、房產登記、住房公積金、車輛登記、醫療保險、養老金、退休、失業和銀行存款等23類信息核查,核對工作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市民政局將持續加強核對隊伍建設,通過定期開展集中培訓和實地督導檢查等方式,提升各級核對工作人員系統操作、政策理解、信息安全等能力水平,充分發揮核對機制在兜底保障基本民生工作中的基礎支撐作用,為我市社會救助精準高效認定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