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盤錦河蟹質量 叫響遼寧示范品牌
冬至,天氣晴朗。
一大早,太陽剛剛升起,孫秀玲就帶著幾名合作社社員,冒著零下十幾度的氣溫,來到繞陽河胡家鎮域內的河蟹冬儲基地。他們是來冰面上觀察冬儲河蟹的環境變化等情況,適時做好冬儲管理。
“隨著氣溫的降低,冰面會越來越厚,冰面的透明度也會越來越差,需要重點測一下溶氧量……”孫秀玲對冬儲河蟹非常有經驗,對結冰厚度、水的顏色、水下河蟹活動等情況,她都會一一察看,從中知道是否缺氧。而像這樣來河蟹冬儲基地觀察、及時監測,每隔兩三天就要來一次,這是河蟹冬儲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
“如果是冰面結冰超過了0.8米,就容易缺氧,就要打冰洞,或者補氧。要是遇到下雪天,就要及時清除冰面上的積雪,以保證冰下河蟹有足夠的光照,不至于缺氧。”孫秀玲作為合作社的技術負責人,經常要帶著社員巡察幾百畝的河蟹冬儲基地,及時給予技術上的指導。
近年來,盤錦不僅河蟹養殖產業發展迅猛,形成了地域品牌,而且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非常成熟的河蟹冬儲技術,讓養殖戶賺足了冬儲河蟹帶來的產業效益。
盤錦河蟹冬儲技術,幾年前就曾以《把河蟹養在冰下面》專題在央視7套播出。冬儲河蟹最初是盤錦部分河蟹儲戶嘗試將秋季成蟹放到養蟹池中育肥,等到春節前再捕撈售賣。因為冬儲河蟹格外蟹肥味美,再有“兩節”消費市場熱銷,讓冬儲河蟹供不應求。隨著盤錦河蟹冬儲技術成熟,盤錦河蟹從7月上市可一直銷售到次年4月,市場活躍期達10個月,充足的冬儲河蟹為市場供給提供了重要保證,有力拉動了盤錦河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去年4月,我市圍繞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和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提出籌建“遼寧省河蟹產業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的目標,拉開了全面提升河蟹產業生產能力、產業化水平和整體效益,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盤錦河蟹產業的序幕。
以創建“遼寧省河蟹產業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打造“中國河蟹產業第一市”為目標,出臺了“遼寧省河蟹產業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創建規劃”;建立優質大蟹養殖標準化示范區25萬畝;建立域外大水面和稻田養大蟹示范基地30萬畝。強化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建成河蟹良種選育示范基地5000畝、優質大規格扣蟹培育示范基地6萬畝;建設標準化優質河蟹種苗冬儲基地1萬畝。通過扎實推進,取得了可喜成效。
近期,每天發往各地的河蟹銷量一直在增長,價格也出現了上行趨勢,二兩母蟹每市斤60元、三兩公蟹每市斤55元!”孫秀玲說。
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去年盤錦地區河蟹冬儲池塘62600畝,冬儲種蟹80萬只,冬儲扣蟹1.8萬噸,冬儲商品蟹0.6萬噸,為“兩節” 河蟹市場和今年生產打下良好基礎。
如今,盤錦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河蟹冬儲基地,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河蟹出口基地、河蟹批發基地、稻蟹共生養殖基地、蟹田大米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