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丹頂鶴調查:94只野鶴棲身遼河口
同時統計到去年野化放飛的68只人工繁育丹頂鶴生存狀態良好
市林業和濕地保護服務中心監測人員在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丹頂鶴。
“今年調查,一共發現了94只野生丹頂鶴在咱這兒棲身越冬,這是很可喜的突破!”1月12日,市林業和濕地保護服務中心監測人員進入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最后一輪越冬丹頂鶴調查工作,帶隊的中心主任李玉祥介紹情況時,言語中透露著欣喜。
今年的越冬丹頂鶴調查工作從1月5日開始啟動,監測人員對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區域進行了全面調查,統計到的野生丹頂鶴數量較去年增加了39只。同時,還統計到我市去年野化放飛的68只人工繁育丹頂鶴,經過觀測,它們的生存狀態良好。
在這94只野生丹頂鶴中,監測人員發現了13只帶有腳環標志的野化放飛丹頂鶴,其中5只是我市人工繁育的,4只來自于扎龍保護區,另外3只則來自俄羅斯和蒙古。這也說明了實施人工繁育丹頂鶴這項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充分印證了人工繁育丹頂鶴經過野化訓練后,完全可以融入野生丹頂鶴種群,并隨種群遷徙,最終實現復壯野生丹頂鶴種群的目標。
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丹頂鶴調查是全國越冬鶴類調查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從2019年全國越冬鶴類調查工作開展以來,李玉祥一直負責主導遼寧地區大連、錦州、盤錦、葫蘆島4個城市的調查工作。他說,連續幾年的調查和統計結果顯示:來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的野生丹頂鶴數量逐年增加。
從2012年首次發現有5只野生丹頂鶴前來棲身越冬到今年的94只,種群數據的變化背后,是盤錦始終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立市”發展戰略,在濕地保護管理和生態修復方面不斷強化、提升的決心和努力。也正因如此,盤錦的濕地成為全國第三大野生丹頂鶴越冬地,更是全球黑嘴鷗最大種群的繁殖地和丹頂鶴南北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及自然繁殖的最南限、越冬的最北限,遼河入海口處是斑海豹的重要產仔地。2022年,盤錦憑借城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獨特魅力和“濕地情懷”,從《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上“捧”來了“國際濕地城市”這塊金字招牌!
圍繞市委、市政府關于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要求,市林濕中心正在做好、做實野生丹頂鶴越冬保障和保護區管理工作,繼續深入開展丹頂鶴人工繁育及野化訓練的課題性工作,著重提高人工繁育丹頂鶴的野外生存避險能力,從而提升野化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