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常相伴 守護“春節藍”
春節期間,華錦集團盤錦遼河富騰熱電有限公司等企業像往常一樣正常運行。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中直企業大隊大隊長丁大宇牽掛著環境安全的一顆心也始終懸著。在每天收到企業“有事常溝通,沒事報平安”的工作郵件后,丁大宇決定還是去企業走走,查看一下環保設備設施安全生產工作情況。
當日,天氣晴好。廠區內有兩處“大煙囪”正向藍天噴射著白煙,難免讓人產生這是否也是污染物之一的猜想。丁大宇解釋說:“白色煙氣其實是水蒸氣!這兩個‘大煙囪’是兩套脫硫裝置,分別在2018年和2021年建設完成。這兩個‘大煙囪’作為重要環保裝置讓煙氣脫硫能力明顯增強,也讓企業實現了鍋爐煙氣二氧化硫指標超低排放。”企業相關負責人也笑著說:“新建的脫硫裝置投用后達到了預期效果,邊上那個廢棄不用的‘煙囪’在今年2月即將拆除,這是對過去的告別,也為盤錦綠色發展獻一份力。”
檢查中,丁大宇一邊詢問企業相關負責人春節期間應急值班值守安排情況等,一邊叮囑企業要加強對生產設備和污染防治設施的維護,確保穩定運行。丁大宇心中有一本環保賬、安全賬,她經常用微信提前告知企業環境保護工作注意事項,提升環境風險防范意識。企業相關負責人評價丁大宇和她的同事:“與其說他們是環境監管執法人員,不如說他們是企業的‘環境保健醫生’,時刻為我們‘把脈問診’,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執法人員的工作溫度。”
同一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監督指導科副科長王一隆和同伴正在遼寧天意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逐一排查環境安全隱患。王一隆說,平日,他們通過“互聯網+監管”系統的運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作為執法部門監管基本手段,形成了科學有效的抽查模式。同時,積極探索建立和實施了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利劍高懸。監督執法方式在轉變,服務方式也在轉變,參與環境執法工作10余年來,他最大的感觸是,隨著我國環境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環境法律體系迅速更新,環境管理指標不斷調整,唯有不間斷地學習,成為行家里手,才能助企紓困,讓企業和監管更和諧,讓碧水和藍天更常見。
隨著夜幕降臨,時隱時現的爆竹聲讓邱凱查看手機的頻率陡增。作為興隆臺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隊副大隊長,相比煙花爆竹的燃放與年味兒的關系,他更關心轄區的環境空氣質量。邱凱的手機上有兩個每天必須查看的APP,其中一個是“盤錦生態環境監管”,這是執法隊員才能查看到的空氣質量實時監測數據,每五分鐘更新一次。平臺將大氣監測國控站點、省控站點、企業污染源等在線監測數據整合,可以實時查看污染地圖、污染點位、重點污染區域等環境動態信息。邱凱他們通過實時監測空氣質量數據,可以精準鎖定污染源頭,發現擴散趨勢,準確分析污染物遷移過程,再通過開展夜查行動,科學有效進行環境監管。
夜幕下,邱凱和同伴常常要奔赴轄區重點管控區域加強巡查,查找污染源。邱凱說,年前他們主要針對不文明祭祀行為開展宣傳,呼吁大家自覺遵守城市管理的相關規定,爭做革除陋習的先行者、移風易俗的推進者、文明祭祀的示范者,疏導祭祀市民到有專用焚燒桶點位進行祭祀。春節假期這段時間,則主要針對工業污染源是否達標排放和秸稈焚燒管控開展夜查。邱凱說,近年來,他感到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臘月的祭祀少一些沖上云霄的濃煙霧,春節假期少一些不分時辰的鞭炮聲,美麗清新的“春節藍”便能停留得更長久,展現出不一樣的文明綠色新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