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產品質量安全基礎為孩子營造健康成長環境
——市市場監管局啟動2023年兒童和學生用品質量安全整治行動
中小學校園周邊的文具店、小賣部是學生放學后常去的場所之一,各種新奇的文具、玩具更是吸引學生光顧購買。然而,部分市面暢銷的新型文具、玩具含有有毒有害成分,或存在安全隱患,有的可能對未成年人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對此,執法部門啟動了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強兒童玩具和學生用品等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為孩子營造健康成長環境。
為夯實兒童和學生用品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基礎,營造兒童和學生健康的成長環境,全力解決民生領域重點問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安排部署啟動2023年兒童和學生用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專項行動主要包括7個方面的內容。
堅持問題導向,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注重結合本地實際,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嚴格落實不合格產品后處理工作要求,未經整改合格的產品,一律不得上市銷售。對在流通領域抽查中發現的非本區域企業生產的產品,在依法對經銷者做出處理的同時,及時將抽查結果通報生產企業所在地的同級市場監管部門。
聚焦重點產品,開展生產領域專項監督檢查。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以兒童玩具、學生文具、兒童紡織產品、兒童與食品接觸產品、學生燈具、兒童家具等作為重點,加強生產企業的日常監管和隱患排查。重點檢查原材料進貨、產品出廠檢驗、產品執行標準、標識標注、問題產品處置等環節;加強驗證相關進口產品強制性認證情況;嚴查無廠名廠址等來源不明、無執行標準或產品合格證明等“三無”產品;嚴厲查處使用回收廢塑料和劣質原材料加工生產玩具產品等違法行為;對無證照生產、經營假冒偽劣產品的“黑作坊”“黑窩點”,要追根溯源,清理生產源頭,鏟除銷售網絡。
開展校園周邊商超等經營領域專項治理。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校園周邊商超、批發市場等經營場所,以及農村集貿市場、城鄉接合部等區域的監管。嚴查兒童和學生用品違法廣告行為;嚴厲打擊使用誤導性表述對兒童和學生用品進行虛假宣傳的行為;檢查標簽標識、進銷貨臺賬等,對發現的“三無”產品和標簽標識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產品,責令經營者立即下架、停止銷售;對發現的危險玩具、屬于CCC認證目錄但未認證的產品、假冒偽劣產品,及時查封、扣押,并沒收和全部銷毀;對進銷貨臺賬不齊全或者不規范且未造成危害的一般性行為,督促經營者建立完善進銷臺賬和索證索票制度,指導幫扶企業規范經營;加強校園周邊盲盒產品的監督檢查,重點檢查隨意向未成年銷售質量不合格、真實產品與包裝宣傳不符、盲盒商品價格與同質同類非盲盒銷售商品價格差距過大等問題盲盒產品,切實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加強消費教育引導,開展專項宣傳教育。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開展兒童和學生用品質量安全宣傳活動,聯合相關部門共同開展“質量安全教育第一課”等系列活動。充分利用“六一”兒童節、中高考、暑期、開學季、質量月等時間節點,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兒童、學生和家長等社會群體的宣傳引導,講解兒童和學生用品質量安全知識,進一步引導社會公眾關注兒童和學生用品質量安全、增強質量安全意識,積極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中高考重點時段,開展專項治理。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嚴查轄區內無照銷售各類電信、電子器材,生產、銷售衛星地面接收設施、“三無”產品及無認證標識等電信、電子器材產品,生產、銷售作弊器材特別是5G作弊器材的違法行為,生產、銷售劣質2B鉛筆等考試用具的違法行為,督促經營者建立進銷貨臺賬,明確進貨來源及銷貨渠道,并及時查處生產銷售考試作弊器材和假冒偽劣考試用品等違法行為。
組織力量,開展兒童和學生用品產品質量技術幫扶工作。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結合“質量服務進萬企”和“質量合規行動”,建立幫扶支撐團隊,向兒童和學生用品生產企業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生產許可、技術規范等宣貫,幫扶企業提升質量水平,進一步壓實生產和銷售企業的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維護青少年兒童合法權益。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暢通申訴舉報渠道,充分發揮“12315”熱線、消協組織作用,及時轉辦與青少年兒童相關的舉報投訴案件,要派人逐件調查核實,快速查處,做到投訴有人接,件件有回音,依法維護青少年兒童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