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強海產品質量監管
日前,市市場監管局啟動海產品質量監管行動,嚴查影響海產品質量安全的“潛規則”“黑科技”,規范海產品生產經營行為,消除食品安全隱患,保障人民身體安全健康。
此次監管行動,以海產品生產企業、小作坊和海產品集中交易市場、商超、餐飲服務等為重點單位,嚴查進貨查驗記錄制度、生產經營過程控制和出廠檢驗落實情況,嚴禁采購、加工和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海產品。加大監督抽檢力度,嚴查影響海產品質量安全的“潛規則”“黑科技”,重點檢測硝基呋喃、恩諾沙星、氯霉素等抗生素和孔雀石綠、硼砂等非食用物質。對海產品生產企業全覆蓋抽檢,每家抽檢不少于3批次,各縣區對流通環節抽檢不少于20批次。對于監督抽檢不合格的海產品,將采取封存、暫停銷售和召回等嚴格措施。
此外,對違法違規行為嚴查重處,以“吹哨人”制度,鼓勵行業內部互相監督。對采購、加工、銷售無合法來源、摻雜摻假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海產品,以及監督抽檢發現的超范圍、超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和添加、使用非食用物質等違法違規行為將嚴查重處。
市場監管部門表示,通過強化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規范生產經營行為,指導督促海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主要負責人負總責,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分級負責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建立風險管控清單,按照“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要求,強化食品安全隱患自查,持續規范生產經營行為。培育海產品生產經營市場主體,全力助推我市海產品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