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健全 服務規范 管理有序
——《盤錦市殯葬管理條例》施行兩年來殯葬領域發生新變化
《盤錦市殯葬管理條例》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涉及殯葬設施管理、殯葬服務管理、喪事活動管理以及惠民殯葬政策、散埋亂葬治理等內容,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自2021年7月份以來,我市民政部門精密部署、內擴外延、全面覆蓋推動盤錦地方性法規集中宣傳,讓殯葬新風吹進千家萬戶。兩年來,條例的施行使我市殯葬領域發生了可喜變化。
殯葬設施 逐漸健全
推進智慧化信息化殯葬,創新殯葬服務機構視頻監測系統建設,涵蓋全市19個殯葬服務單位,設置了40個監控點位。搭建盤錦民政殯葬服務管理平臺,開通了24小時免費殯葬服務熱線96144,為市民提供殯葬相關業務預約、政策咨詢等“3大類9大項21小項”殯葬服務,實現了“線上一站式受理、線下一條龍服務”的殯葬服務模式,有效解決群眾遇事慌亂、司儀管理服務不規范、特定行業服務標準公眾了解甚少、行業規范沒有參照等問題。
全力推進公益性公墓建設,制定了《盤錦市公益性公墓建設“十四五”規劃》。以滿足人民群眾殯葬服務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對公益性公墓建設規劃指導,引導節地生態安葬,治理散埋亂葬。創新“飛地”模式推進市鶴棲園公墓擴建項目,破解主城區公益性公墓建設缺少符合條件土地資源的難題、公墓限制城市發展的困境,規避了公益性公墓易虧損的風險。
不斷提升殯葬服務機構殯儀服務能力,目前全市共有高檔火化機13臺,運尸車輛26輛,市殯儀館新建一座117平方米存尸冷庫,可存放遺體150具,徹底解決了存尸能力不足問題,有效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處置能力。加大散埋亂葬整治力度,建立骨灰去向跟蹤日報告制度,通過專人入戶勸導、司儀靈堂勸導,層層鎖定骨灰去向,引導百姓集中安葬,年減少散葬骨灰約2000具;持續開展違規建設經營墓地和硬化大墓專項整治,排查違規硬化大墓。
殯葬服務 更加規范
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民政局局長任副組長,民政、公安、衛健、市場監管、城管執法等8部門為成員的專項治理小組,常態化對我市“違規殯葬用品、違法違規喪事活動、違法違規運尸行為”3大殯葬領域10項重點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全市殯儀館、公墓已全面禁止紙牛、紙馬等紙扎實物入內,停止焚燒一次性紙絹花圈,改為電子花圈租賃。
每逢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春節等,市民政局會同公安、應急、市場監管、城管執法等相關部門和縣區民政局,對全市區域內殯葬銷售網點進行聯合檢查,持續加強對殯葬市場的監管和執法力度,為百姓營造健康有序的殯葬環境。探索將殯儀服務前置,成立駐市中心醫院和遼油寶石花醫院殯儀服務處,有效遏制非法運尸和“喪托”販賣死亡信息行為。
喪事管理 文明有序
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了殯儀服務從業人員能力評定工作,邀請省殯葬協會,對全市251名報名從業人員通過報名審核、入圍考核、教育培訓和能力評定考試四個程序的層層篩選,最終160人取得殯儀服務員、殯葬禮儀師、殯葬策劃師能力資格。同時,建立從業人員監督管理體系,定期對其服務能力考核打分,接受群眾監督舉報,由市場進行優勝劣汰。
推進節地生態安葬。1999年至2023年,我市共舉辦24次海葬活動,1362位逝者骨灰入海為安,參加人員3600余人。對參加海葬活動家屬每具骨灰發放一次性補貼500元。同時,通過多種形式加大節地生態安葬宣傳力度,鼓勵和引導群眾轉變喪葬觀念,引領文明節儉綠色的殯葬新風尚。市鶴棲園公墓充分利用“邊角土地”設立小型化、節地式生態墓葬群,利用文化景觀增設花壇葬,建立墓碑背靠背的節地安葬模式,減少公攤面積。園區內樹木既作為綠化景觀,也可用來樹葬,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盤錦市殯葬管理條例》充分結合我市殯葬管理工作實際,明確了殯葬設施、殯葬活動管理和各部門監管責任,細化了殯葬違法處罰措施,加強了對殯葬違法行為約束。實施至今,為我市殯葬管理和執法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