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省級核對系統應用完善經濟狀況核對機制
今年以來,市民政局順應信息化發展趨勢,聚焦一體化省級核對系統全方位應用,不斷健全和完善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著力提高核對服務效率,為社會救助對象精準認定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截至目前,我市依托核對平臺開展低保、特困、住房保障、臨時救助、困難職工和殘疾人兩補6類社會救助受托核對共計50221戶次78681人次,總預警547人次,通過省系統完成跨區域省外異地核對140戶286人,省內異地核對280戶525人。
提高政治站位,夯實系統基礎。為了發揮核對信息化建設精準高效作用,市民政局通過組織召開內部調度會、局長辦公會和研討會等方式科學部署、明確責任、統籌推進,完成了市級核對系統向省級核對系統迭代更新工作,確保了市、縣區級核對系統全面一體化應用。新系統可核查資源由原來的省、市級范圍的23類信息擴大至部、省級范圍的89類信息,并實現了30個工作日完成跨區域異地核對,核對共享資源更全面、更精準,大大減少受助群眾辦事成本。
規范業務流程,縮減核對時限。為了進一步提升核對工作效率,市民政局將新申請社會救助核對和在保人員復核工作權限全部下放至縣區,通過低保系統推送開展。把每月初開展核對更改為即時委托開展,將核對流程時限從30個工作日縮減至20個工作日,確保為社會救助審批部門及時提供高效、精準的審批參考依據。
加強業務培訓,提升人員素質。積極組織市、縣區級核對人員參加省廳救助處集中業務培訓2次,按季度對縣區級核對人員開展現場業務指導3次,組織各縣區核對機構對鎮街核對人員開展業務培訓9次。通過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統分結合的多樣化培訓方式,促進核對隊伍思想素質、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增強了各級核對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著力提升我市社會救助核對人員為民服務能力和水平。
落實保密責任,保障數據安全。持續完善我市核對工作網絡信息安全與數據保密機制建設,落實各縣區核對機構網絡信息安全和保密責任,對各縣區核對機構開展信息安全和數據保密指導工作3次,組織各縣區核對機構自行開展鎮街網絡信息安全與數據保密督導檢查工作4次,縣區核對機構與鎮街新上崗核對人員簽訂保密協議29人,提高核對工作人員網絡與信息安全防護能力和保密意識,確保核對工作依法依規開展。
強化內部協調,形成聯動機制。指導縣區核對機構與救助部門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對核對工作新政策、新要求做到及時傳達和解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嚴格按照救助部門委托內容和時間及時發起核對和出具核對報告,確保與救助部門聯系通道暢通,工作協同聯動。
常態指導監督,層層壓實責任。市民政局制定季度定期監督檢查機制,責成信息服務科按季度對各縣區核對機構的核對業務指導、核對系統操作和網絡信息安全進行定期指導和監督,做到在檢查中提升核對人員經辦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在指導中梳理和解決業務難點堵點問題,在監督中落實各級核對機構工作責任,形成市、縣區、鎮街核對工作“一盤棋”合力發展格局,為我市社會救助精準高效認定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社會救助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