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送文化”到“種文化”“興文化”
——2023年全市公共文化工作亮點回眸
2023年,全市公共文化工作以“送文化、種文化、興文化”為宗旨,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績斐然。
“春雨工程”:開啟“文化潤疆”之旅
2023年8月,市文化館組織實施“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邊疆行活動,一行12人乘坐中巴車赴盤錦市援疆對口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總行程一萬余公里,實施“文化潤疆”工程,推動優質文化和旅游資源以志愿、公益的形式向邊疆民族地區流動,實現從“送文化”到“種文化”再到“興文化”,助力邊疆民族地區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創新工作:探索文旅融合新形式
——完成“蘆花致雅 團圓中秋”盤錦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榮興稻作人家景區活動,活動現場以晾曬豐收為背景,在景區和民宿中開展非遺展示、展演、體驗、銷售等活動,為游客奉上一臺高品質的文藝演出。
——完成“秋染丹黃 暢游遼寧”2023遼寧秋季文化和旅游推介活動暨第五屆盤錦蘆花節啟動儀式文藝演出活動,緊緊圍繞盤錦在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中奮力“走在前、開新局”,為盤錦一城添彩,為遼寧全局增光的主題,組織相關館辦團隊參加文藝演出,創新節目表現形式,受到好評。
——完成第四屆中國·盤錦鄉村振興產業博覽會開幕式暨第六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遼寧省主會場啟動儀式文藝演出活動。
——完成市“為黨旗增輝 做振興先鋒”主題黨日活動,在組織文藝演出的同時,組織文化館和市美協、市書協的6名藝術家捐贈書畫作品。
——完成我們的節日——“端午安康·探美漁俗”盤錦非遺進景區暨大遼河漁俗游活動,本著“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做好非遺系統性保護”的主題。
——完成盤錦市2023年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游園活動。
——完成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暨2023年盤錦非遺季啟動儀式。組織350余名演職員,35項非遺項目展示,16個節目展演,6支隊伍巡游,啟動儀式3個版塊交互穿插進行聯動,央視網35分鐘直播。另外,還有漢服、鼓舞、評劇、地域文化文藝作品等多種傳統文化現場展示,讓廣大游客暢享一場傳統文化的盛宴。
傳承發揚:致敬民族傳統文化
——“高蹺非遺課堂”培訓班合作正式簽約。10月27日,在大洼區西安學校小學部,市文化館作為丙方與大洼區西安學校、盤錦上口子高蹺忠賢藝術團簽約。“高蹺非遺課堂”培訓班合作簽約是“種文化”的具體體現,是改變傳統保守觀念拓展傳承視野的結果,以此更好地實現“送文化、興文化”。
——成功舉辦“傳承、發展、振興”共和國將軍書法作品展暨遼河書畫博物館向盤山縣捐贈將軍書法儀式。
——成功舉辦“崇德弘藝 傳承振興”全國書法名家作品展。共展出120幅作品,其作者均為中國書協會員,集全國各地不同風格流派、不同書體內容的作品于一堂,可謂豐富多彩、蔚為大觀,難得一見。
文化交流:“多兵種”成績斐然
2月21日至3月21日,由遼寧省美術家協會、遼寧美協油畫藝委會共同主辦,遼寧美術館承辦的《一元復始——2023遼寧小幅油畫作品展》在遼河美術館舉辦。《遼寧小幅油畫展》是上世紀80年代遼寧油畫家在改革開放之初創立的藝術品牌,在東北乃至全國產生過很好的影響。
2023“環渤海風采”第七屆京津冀魯遼油畫作品邀請展暨“美麗遼寧”油畫名家寫生創作活動,7月20日至7月31日在遼河美術館舉辦,我市有36名畫家的作品參加展出。此項活動第一次走進遼寧,并在遼河美術館舉辦,開啟未來展會新模式。
廣場舞《山美水美東北美》參加2023年遼寧省第十二屆藝術節,獲廣場舞展演一等獎;參加“引領新風尚 歡躍新時代”2023年全國廣場舞展演——廣場舞大會天津濱海新區片區大會,獲優秀獎;參加全國廣場舞大會(舞起來!廣場舞之夜活動),獲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