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一片“清涼”天地
自6月份以來,我市民政部門全面啟動對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市救助管理站積極響應,采取多項措施,確保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及其他臨時遇困人員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展現了政府對這一群體的關懷。截至目前,共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和其他臨時遇困人員53人次,其中站內救助50人次,站外救助3人次,發放“愛心救助包”27個,護送返鄉9人次,提供返鄉乘車憑證16張,送定點醫院醫療救治4人次。
流浪人員 全力助其返鄉
7月份,兩名流浪人員先后被市中心醫院收治。因二人當時病情嚴重,無法獲得身份信息,市中心醫院對他們進行了緊急救治,并向市救助管理站發出了甄別申請。兩人住院期間,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多次到醫院看望和詢問,他們仍然說不清楚自己的姓名、住址,只能一邊等待二人進行康復治療,一邊利用各種信息科技手段識別他們的身份、幫他們尋親歸家。
隨著治療的推進、工作人員的密切溝通及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兩人的身份最終被確認,兩人均系本省外市人。通過治療,兩人身體逐漸好轉,各項指標平穩,達到護送返鄉要求,市救助管理站積極與兩人當地救助管理機構聯系,著手安排護送返鄉事宜。因二人都沒有子女,在外流浪多年,市救助管理站于8月1日安排專人專車護送二人返鄉。
8月1日,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從醫院接回二人,在站內換上新衣服那一刻,他們臉上難掩回家的喜悅。一路上工作人員對二人照顧得細致入微,讓離家多日的他們感動不已。
臨時遇困 及時伸出援手
“喂,是救助管理站嗎?我遇到了困難,尋求幫助……”7月31日晚6時左右,有人撥打了市救助管理站的求助電話。放下電話,工作人員立即驅車趕到現場。到達現場后,發現一小伙站在路邊,年齡20多歲,身邊放著行李,精神狀態很差。經了解,小伙是外地人,因務工不著、銀行卡被凍結,一時間食宿問題無法解決,無奈只好向我市救助管理部門求助。
了解情況后,工作人員忙把小伙的行李搬上車,將其接回站內,安排好休息的地方,又給他準備了可口的飯菜及洗漱用品。隨后,工作人員對小伙進行了心理疏導,鼓勵他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就業、生活中的各種困境和壓力,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的生活、工作環境。
8月2日,小伙的銀行卡解凍。工作人員在征求小伙的意見后,將其送到盤錦火車站,他將乘火車去往他地尋求生計。分別時,工作人員再三叮囑他注意安全。小伙眼睛濕潤,連連表示:“謝謝你們的關心和幫助,我會好好生活的,有機會我還會來盤錦。”
救助巡查 密切關注重點人員
8月7日,天氣十分悶熱,上午10時左右,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來到興隆臺區開展救助巡查工作,在步行街海灣商場門前發現一名流浪乞討人員。原來是“老熟人”安徽籍男子劉某。劉某,視力殘疾,近一個月來一直在步行街附近乞討,多次拒絕接受回站救助。
“老劉,天太熱了,跟我們回站里吧,千萬別中暑了?!薄安挥?!不用!”老劉最近感冒了,工作人員不放心,經常巡查到此勸其回站接受救助,但每次都會遭到拒絕,這一次也沒有例外。工作人員再次詢問了老劉的生活情況,詳細了解了他的病情。
本著“自愿求助、無償救助”的原則,工作人員了解老劉的近況后,給他買來一盒感冒藥,又給他留下一個裝有食品、飲用水的“清涼包”。臨別時,又遞給他一張救助聯系卡,叮囑他如果需要幫助或是想回家,及時打救助電話聯系,救助管理站將隨時進行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