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體育(2008年)
衛生
2008年,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1184個(不含預防保健機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2個;三級中醫院1個;二級以上醫院12個(含專科醫院);鄉鎮衛生院31個;村衛生所53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61個;個體診所514個;其他27個。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7898人,其中公共衛生人員637人,臨床技術人員7261人。臨床技術人員中,醫技人員4369人,護理人員2892人,醫生和護士的比例為1∶0.67;每千人口擁有醫生3.4名;每千人口擁有護士數2.3名。在技術人員中,正高級職稱81人,副高級職稱378人,中級職稱2090人。
全市衛生系統共有床位5913張(只含一級以上醫院),平均每千人口占有床位4.6張。衛生系統全年接受診療352.99萬人次,比上年增加9.61%,其中門診317.83萬人次,急診13.44萬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1.99萬人次,較上年增加2.5%。期內實際開放總床日20.86萬天;平均病床周轉次數為22次;平均病床工作日為241.4天;實際病床使用率為66.15%;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為9.8天。出院病人每人次平均費用4360.86元;門診病人每人次平均費用為160.68元;實現業務收入為12.39億元,比上年增加70.43%;總支出為14.58億元,比上年增加54.45%。衛生系統固定資產10.33億元,比上年增加3.82%。全市用于衛生事業的財政撥款為8670萬元,比上年增加40.06%,衛生事業經費支出占本年度市財政支出的2.85%。
2008年,奧運醫療衛生保障任務異常艱巨,并面臨著地震災害、手足口病、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等重大突發事件的挑戰。針對諸多的困難和壓力,全市衛生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沉著應對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和沖擊,緊密圍繞中心工作,謀全局,求改革,促發展,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水平,衛生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省、市政府衛生目標管理責任狀再次進入甲等市行列,綜合評分99.5分,連續三年位列全省第一。
2008年,全力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調整政策,健全機制,堅持把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作為農村衛生工作的重點,將籌資標準由年人均50元提高到90元,報銷最高封頂線提高至2.5萬元,共籌集合作醫療資金4763萬余元,參合人數達529214人,參合率達到常住人口的100%,全年共有151121人獲補3789.81萬元,資金使用率達到86.18%,新農合制度對農民健康的保障作用正逐步顯現。在全市范圍開展醫療衛生機構的縱向合作,8所城市二級以上醫院與縣、鄉醫療機構建立對口支援關系,全年共下鄉義診340余人次,免費診治患者4785人,發放藥品價值20余萬元,支援農村醫療設備50臺件,價值59萬元;以醫療扶貧活動和“科普之冬”送衛生下鄉活動為載體,出動醫療隊8支,診治1676人次,發放藥品13.4萬元,發放各類宣傳單3萬余份。大洼縣籌資303萬元為鄉鎮衛生院購置17臺X光機和6臺B超儀,完善了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功能。
2008年,穩步推動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調整布局,優化結構,積極引導優良衛生資源向社區衛生服務轉軌,構筑了由2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為主體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著力打造“15分鐘醫療圈”,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到93.3%,初步建立起大病進醫院、小病在社區的城市醫療服務新格局。深入開展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化建設活動,強化以統一名稱標識、統一業務指導、統一服務標準、統一服務流程為主要內容的“四統一”管理,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社區衛生與醫院服務合理分工、密切協作、雙向轉診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年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人次達到40.66萬人次,占全市門診總人次的32%。
2008年,扎實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夯實基礎,規范管理,保障民生能力顯著增強。市疾控中心獲得國家實驗室認可資質,又被確定為全國流感及人禽流感網絡實驗室、遼寧省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獲得職業衛生領域全部資質,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已經覆蓋全省。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盤錦市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在兒童接種“一卡通”的基礎上實現了全市兒童預防接種工作的實時監控,全市各類疫苗報告接種率達95%以上。全市連續17年無脊髓灰質炎病例發生,連續9年無霍亂疫情發生,結核病病人發現率和治愈率分別達到95%和98%。全年共報告法定乙、丙類傳染病3420例,發病率為261.17/10萬,比上年下降8.77%。市衛生局與市計生委、市婦聯、市財政局、市民政局等八家單位聯合制定下發《盤錦市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行動計劃》,成立盤錦市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強化新生兒出生缺陷干預工作,全市孕產婦死亡率為0,嬰兒死亡率為8.47‰,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1.4‰,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標處于全省領先位置。無償獻血工作深入推進,連續六年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的稱號。全面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完成了省下達的1000座無害化廁所的農村改廁任務。健康教育工作深入人心,全年組織大型健康知識宣傳活動112次,舉辦講座和培訓班82次,編發健康保健宣傳資料10萬冊,《衛生專刊》發刊18期。市疾控中心與盤錦電臺聯合開播了“健康防線”欄目,共播出52期節目。
2008年,突發事件處置能力顯著提高。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災工作中,先后派出5批醫療防疫隊共計41人奔赴救災前線和對口支援單位,高質量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市衛生監督所被省委組織部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單位,徐健峰、李劍平等3人被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市疾控中心還獲得了省級文明單位。全年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并完善各級各類專項衛生應急預案21個,舉辦各類培訓班、應急演練9次,啟用市120急救指揮中心,有效地提高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能力。在田家鎮甲肝暴發、手足口病防治、雙臺子區氨氣泄漏、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等多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做到了反應迅速、科學有序、防治到位,全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及時率、處置得當率達到100%。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后,全市各級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緊急動員,統籌調配醫療資源,全力開展患兒篩查和救治工作,累計接診19194人次,確診的患兒均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療。
2008年,逐步強化執法監督綜合能力,轉變職能,依法行政,以衛生執法隊伍建設為著力點,加強衛生執法監督綜合能力建設,逐步擴大了衛生監督和全行業監管的認知度和影響力,監督覆蓋率達到100%,餐飲單位量化分級管理率達100%,衛生監督量化分級實施率達到100%。衛生法學會舉辦了第二屆“健康衛士杯”衛生執法知識競賽。繼續鞏固擴大醫療市場專項整治成果,健全了一整套長效監管機制,并以奧運醫療衛生保障為重點,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醫療機構、食品、化妝品、消毒產品、職業衛生、放射衛生、公共場所、生活飲用水等衛生重點監督專項整治行動,共出動監督人員5980人次,檢查涉檢機構3689家,限期整改818家,行政處罰89戶次,罰款金額125410元。
2008年,加強醫療服務質量管理,完善制度,提升水平,緊密合醫院“管理年”活動,制定并印發《盤錦市醫療衛生人員十條禁令》,開展了臨床用血、精神麻醉藥品、醫學檢驗、醫療文書等醫療質量專項檢查及院前急救技術大比武、“三基三嚴”培訓、護理知識技能大賽、“平安醫院”創建、公共安全隱患專項整治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強化了臨床服務能力。各醫院醫療病志甲級率平均達到90%以上,醫療糾紛比上年下降15%,無重大醫療事故發生。完成2008年度全市藥品(衛材)集中招標采購工作,累計招標金額1.5億元,實現向社會讓利900萬元。在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各醫療衛生機構不等不靠,積極主動開拓市場,盤錦第一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開展的新技術、新項目達到30余項;市傳染病醫院與解放軍302醫院建立長期的技術協作關系;市婦嬰醫院成立疼痛專科,擴大服務領域;市中醫院打造糖尿病重點專科,成立中藥飲片配送中心,舉辦了中國名中醫孫洪卓收徒拜師儀式;市六院大力扶持肛腸專科,打造醫院品牌。2008年,市直醫院共完成門診量651424人次,比上年增長8.15%;住院患者39683人次,比上年增長7.43%;醫院病床利用率達到86.6%,較上年同期提高5.09個百分點;實現業務收入30507萬元,比上年增長23.33%。
2008年,加強基層衛生人才培養,各醫療機構加強了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涌現出有一定群眾基礎、有較高科技含量、有一定發展潛力的重點專科22個,初步建立起一支門類比較齊全、整體實力日益增強的衛生專業技術隊伍。全年盤錦市醫療機構引進臨床新技術、新項目61項,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發表國家級論文105篇。依托盤錦市基層衛生人員培訓中心,完成鄉村醫生急診急救培訓311人、鄉鎮衛生院心電圖技術與心血管適宜技術培訓62人、村級醫生培訓300人,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有了顯著提高。2008年,全市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共3992人,完成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83項,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156項,培訓合格率均達到95%以上。
2008年,加快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多方協調,緊緊抓住國家加大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投入的有利時機,爭取社區衛生服務專項建設經費404.4萬元,對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標準化建設。利用中央財政資金280萬元對剩余9所鄉鎮衛生院進行標準化建設。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爭取中美聯合肺炎監測項目資金10萬美元。市第一醫院完成病房樓改擴建工程。市第二醫院完成購買八一飯店房舍與病房樓改擴建工程。雙臺子區衛生局籌資320萬元,購置區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業務辦公樓,改善了實驗室用房條件。這些項目的爭取與實施,為衛生事業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全年衛生系統累計對上爭取資金1576萬元。
2008年,全面開展衛生道德核心教育,創新載體,豐富內涵,把以病人為中心、以道德為核心作為衛生系統行風建設的主題,繼續在全市衛生系統開展以“雙爭”活動、“五好班子”創建活動、“四型機關”創建活動為載體的行風活動。廣泛開展行風問卷調查、社會監督員評議、醫院誠信服務評價等活動。聘請有人大、政協、媒體記者以及相關部門參加的社會監督員174名,采取集中暗訪、個別走訪等形式,隨時聽取監督員的反饋信息。通過民心網、盤錦衛生信息網向社會公示各種衛生信息,并在《盤錦日報—衛生專刊》上對行風建設、單病種價格、藥品價格、群眾滿意度進行公示,廣大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滿意程度逐步提高,社會問卷調查顯示,群眾對醫療服務的綜合滿意度達到93.32%。在抗震救災工作中,全市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臨危受命,踴躍請戰,無私無畏,以精湛的業務能力和高尚的醫德出色地完成了抗震救災階段性任務。
(董云飛)
食品藥品監督
盤錦市藥檢所充分發揮技術支撐優勢作用,在完成計劃和監督抽驗工作的同時,注重重點科研項目的探索與研究。年內,市藥檢所“藥品化學快速檢驗”共完成15個品種、37個批次的起草工作。審核完成外省市藥檢所起草的54個品種的快檢標準和驗證的31個品種的快檢標準。承擔“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藥品安全關鍵技術研究》、《安全用藥監測研究與預警技術系統的研究及應用》、《安神類中成藥非法添加檢測方法的研究》等重點科研項目。建立安神類中成藥非法添加化學藥的檢測方法,完成地西泮等10個品種的薄層色譜檢出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對22個廠家的22個品種23批次的安神類中成藥制劑進行薄層色譜的鑒別。加大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管理的推進力度。按照GSP和省局《關于做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藥品經營企業規范化藥房建設進程,截至目前全地區藥品批發、零售市場已確定30家藥品經營企業為盤錦市規范化藥房。
鞏固認證成果。先后對7家藥品生產企業和新開辦的12家藥品零售企業進行了GMP、GSP現場檢查,并對不嚴格執行認證標準的企業依法進行了查處,推動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增強了跟蹤檢查的實用性和企業的競爭力。加大藥品抽驗工作力度。充分發揮藥品檢驗技術支撐作用,增加了抽驗批次,全年共抽樣557件,完成檢品547件,不合格293件,不合格率53.6%;受委托檢品429件;評價性抽驗檢品71件。為凈化藥品市場提供了及時、準確、可靠的監督依據。進一步貫徹落實《遼寧省醫療機構藥品和醫療器械使用監督管理辦法》。根據市內個體診所及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分布情況,采取“條塊分割”的方法開展拉網式專項檢查,共檢查藥品生產企業7家,藥品經營企業200余家,藥品使用單位130家。開展保健品冒充藥品的專項檢查。經過廣泛調研、認真分析,以食品與藥品同名,明示或暗示功能主治。與藥品同名,未標示功能主治。與藥品名相似,明示或暗示功能主治三種情況均屬以食品冒充藥品為切入點,對利用集貿市場、早市、車站、賓館等場所進行違法活動的行為給予嚴厲的打擊,共檢查相關企業52家,檢查品種20種。為加強興奮劑治理,保障奧運藥品安全,確保不發生藥源性興奮劑問題。根據《關于開展興奮劑生產經營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國食藥監辦〔2008〕164號)的要求,深入開展興奮劑專項治理工作。與相關單位簽訂了責任狀和承諾書。以“情系五色卡”實現“五個對接”為切入點,走進學校、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進藥品企業、走進食品企業,廣泛宣傳興奮劑專項整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和相關知識,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的反興奮劑意識和責任意識,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參與反興奮劑工作的氛圍。對重點區域、重點單位和重點品種進行針對性檢查,對含興奮劑目錄所列禁用物質的藥品品種,其包裝標識或產品說明書均按照有關規定標注了“運動員慎用”字樣。第一時間暫停銷售使用標示為黑龍江省完達山制藥廠生產的所有注射液,保證了臨床用藥的安全。加強藥品、醫療器械廣告檢測工作,不斷增強打擊虛假違法藥品醫療器械廣告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對盤錦日報、盤錦電視臺、盤錦廣播電臺、遼河石油報、遼河電視臺、大洼電視臺、盤山電視臺實行重點監控。新聞單位基本保證無虛假藥品廣告宣傳。加強特殊藥品的管理,保證特殊藥品生產、銷售的安全、合法,防止流入非法渠道,向遼寧天龍藥業有限公司派駐監督員,對該公司特藥管理實施駐廠監督,并制定《盤錦市向特藥生產企業派駐監督員實施方案》,并與遼寧天龍藥業有限公司簽訂《盤錦市注射劑類、第二類精神藥品安全管理責任狀》。全年對遼寧天龍藥業有限公司的第二類精神藥品鹽酸曲馬多和鹽酸曲馬多注射液生產共現場檢查8次,檢查頻次符合要求。藥品市場不憑處方購買不到精神藥品的特殊藥品。
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海產品檢查和嬰幼兒奶粉事件處置工作措施得力。赤潮高發季節組織對全市貝類產品開展抽檢和風險評估工作。結果表明,4種貝類產品中鎘含量的檢出值均超標,立即采取緊急措施,禁止上市。對霍亂病菌專項檢查,檢查結果未檢出霍亂病菌。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經媒體公布以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要求食品安全委員會充分發揮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查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職能作用,建立相關部門工作協調機制,啟動食品安全應急預案,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確保了市場穩定、人心穩定、社會穩定。截至年底,全市臨床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嬰幼兒泌尿系結石累計篩查10631人次,確診837例,無新增住院病例。共檢查奶粉經營主體10979戶次,出動執法人員2931人次,下架奶粉總量6015.5公斤,受理消費者有關奶粉咨詢、申訴和舉報240件;檢查液態奶經營主體6738戶次,出動執法人員2817人次,下架液態奶總量289.3公斤,受理消費者有關奶粉咨詢、申訴和舉報184件,答復解決184件,答復解決率100%。下架退市6個廠家有問題奶粉,為消費者退貨數量達2644.1公斤,金額為434489.3元。據統計,盤錦市奶粉年供給總量為1186噸,需求總量為1095噸。液態奶年供給量為9900噸,需求總量9700噸。全市奶制品貨源充裕,現庫存量為200噸,后續貨源基本穩定。
全年共審批開辦藥品零售企業47家,醫療器械經營企業33家,受理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變更事項3件,藥品經營許可證許可事項變更17件。立案714件,結案707件;結案率99%;收繳罰沒款722129.31元;沒收違法藥品貨值近70669.00元;上報MDAE報告31例;上報ADR報告882例,其中新的、嚴重的234例,占報告總數的26.5%;
嚴格遵守行政執法責任制,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全年共組織開展“12·4”普法、197號令等普法宣傳活動10次;對行政處罰案件復核進行了改革;全年無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案件發生。
年內,轄區內農村藥品監督網、供應網的覆蓋率已達到100%,10個配送主體的藥品配送率達到90%,建立藥品配送企業的監管檔案,建檔率達100%,實行動態管理。進一步完善三級藥品監督網,已達到鎮鎮有協管員,村村有信息員,并建立了監督員舉報記錄,保障了供應網渠道明晰、管理規范,充分發揮了監督網的監督作用,有效地促進了藥品監督和打假工作的開展。
遼寧興海制藥有限公司與北京清華大學經過幾年的探索、研究,就磷酸亞鐵鋰新工藝開發于2008年10月28日正式簽訂了合作合同,期限為10年,投資額為1500萬元,全部由遼寧興海制藥有限公司出資,清華大學以技術入股,投資地點在盤錦市遼寧興海制藥有限公司院內。截至年底已投資500萬元,廠房已基本建成,設備圖紙已經設計完畢,正在聯系設備生產廠家。
(李曉波)
體育
一、場地建設。全年對市內26處路徑健身器材進行檢查和維修,重點對興隆臺區和雙臺子區內的14件器材進行更換,并對盤山縣、大洼縣下撥維修器材款8萬元。市政府提出“全年建成100個村級文化體育廣場”,共投資368萬元,建成100個體育健身廣場。做好棚戶區和新建小區健身器材的建設工作,年內投資8萬元,為遼河濕地公園安裝健身器材,并在社區繼續建10處健身廣場。
二、組織建設。進一步完善社區和村級全民健身領導組織,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全年共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50人,建立、健全社會體育指導員(站)管理制度、健身場地管理制度,形成以社會團體為主線,以社會體育指導站為點的點線結合。
三、活動建設。2月,舉辦“元宵節”全民健身展示活動、少年兒童乒乓球賽、學校“冬三項”體育活動比賽。4月28日,在世紀廣場成功舉辦“迎奧運倒計時100天萬人長跑活動暨全民健身月啟動儀式”,全市各行各業、學校、部隊10000余人參加長跑比賽和健身展演。6月,承辦全國“蒙牛”113個城市之間健身活動,并選拔出10名隊員,代表盤錦市參加全國總決賽。10月,參加遼寧省群眾體育干部健身技能培訓和撫順“三塊石”登山活動。配合盤錦市直屬機關工委及教育系統組織籃球、排球、乒乓球、中國象棋等比賽。
一、年度賽事中,4月份參加了遼寧省健美操比賽,盤錦市獲得混合雙人第二名;5月,參加遼寧省少年排球錦標賽,盤錦市取得第七名;6月份,參加遼寧省半程馬拉松賽,盤錦市分別獲取男子甲組、乙組第二名。5月~6月,參加遼寧省舉重比賽獲得2枚金牌,參加遼寧省摔跤比賽獲得2枚金牌。8月,參加遼寧省田徑賽,盤錦市取得4枚金牌。
二、從5月開始,在盤錦市體育場舉辦迎奧運盤錦足球俱樂部聯賽和盤錦足球聯盟聯賽。共有21支參賽隊伍,100余場次比賽,10月底比賽結束。
三、參加奧運會比賽。盤錦市運動員劉震在奧運會其間,參加男子八人艇有舵手比賽,取得第七名的成績,是盤錦市建市以后首次有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比賽并取得名次,省委、省政府及市政府同時給予了獎勵。
完善體育主題公園建設,強化管理,組織專門管理隊伍,建成的體育公園整潔清新、始終保持設備完好,運轉正常。對晨練和晚間健身的群體,進行科學指導與管理,形成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圍。定期對場內設施進行檢修和保養,提高了場地利用率。
2008年,體育彩票發行量達1.2億元,比上年增長17%,直接獲取公益金800余萬元,并始終保持彩票發行量全省排名第四位。
(朱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