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油田·華錦集團(2002年)
遼河石油勘探局
【概 況】
遼河石油勘探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中共十六大精神,按照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工作部署,圍繞六屆一次職工代表大會確定的工作目標,以發展為主題,穩妥推進配套改革,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強化企業經營管理,弘揚“四化”企業精神,深入開展群眾性增收節支活動,努力壯大企業綜合實力,提高礦區職工生活水平,在克服諸多困難中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實現全年生產經營目標。
全年完井721口,進尺124萬米;完成二維地震1375公里,三維地震1405平方公里,比上年分別增加8公里、636平方公里;井下作業30246口;實施各類測井作業7825井次,比上年增加572井次;常規錄井990口,儀器錄井225臺月;建安施工隊伍完成產值16.95億元,比上年增加8.28億元;完成機械加工產值1.95億元;供電量24.7億千瓦小時,自發電量4.1億千瓦小時;供水量5167萬立方米;通信裝機凈增4 296部。
全年實現總收入130.5億元,上繳稅費7.74億元。主營業務成本支出81.16億元,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0.88億元,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1.37億元,營業外支出2.15億元。實現年初確定的盈虧平衡的經營目標。
【內外部市場不斷擴大】
鉆探、工程技術、基建施工系統各單位,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以“精品工程”、“滿意服務”活動為載體,有效鞏固地區市場,不斷擴大國內外市場。
一、以服務地區市場為本,把為油田勘探開發建設提供工程技術和生產保障作為首要任務,通過各種創優活動和科學管理,進一步提高作業施工質量和生產效率。鉆機月進度達到3025米/臺,井身質量合格率100%;固井質量合格率100%;地震數據優級品率86%;測井合格率99%;錄井合格率100%;修井作業交井一次合格率99.5%;設計、施工質量合格率100%,基建工程設計優良率90%,施工優良率80%。
二、大力開發國內市場,以“西氣東輸”為重點,全局主體基建施工、設計單位中標24項,合同金額12.6億元。其中,2個油田建設工程公司在“西氣東輸”中標承建237公里,建筑安裝量9.7億元。筑路公司在沈大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和沈陽外環路面維修工程中,獲得1.78億元的工作量。鉆探作業系統分別在大慶、新疆、吉林、長慶、冀東等油田市場承攬項目18項,合同金額2億元。
三、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全年獲得合同金額4 043萬美元。共有7部鉆機,5臺震源車,65臺套筑路機械設備,修井、固井、測井、酸化等專業設備和配套隊伍進入蘇丹、委內瑞拉、伊朗、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巴基斯坦、埃及等國家施工作業。首次開發中標蘇丹鉆前工程項目,總合同金額2500萬美元。
【勞動組織結構得到調整】
按照市場取向,壓縮鉆井、作業過剩總量,將70部鉆機調減到65部,220支作業隊伍縮減到200支。按照區域化服務原則,重新調整作業隊伍布局,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和辦法,把地區市場的鉆機嚴格控制在50部以內,將管理水平低、職工素質低、經濟效益低的鉆井隊伍停下來,整頓培訓,基本實現合理均衡生產。在局部推進“扁平式”管理,物業、教育、醫療衛生系統專業化重組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深化產權制度改革。新型建材企業總公司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的工作進入實質啟動。
【三項制度改革繼續推進】
逐步完善勞動成果量化考核辦法,合理拉開行業之間、單位之間、崗位之間的收入差距,搞活微觀分配,調動基層單位和廣大職工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各單位生產經營特點,推行經營管理者績效考核辦法,較好地發揮分配杠桿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加大對外闖市場的激勵力度,促進全局外部市場收入的大幅度增長。對各單位經營承包超交利潤按41%獎勵,較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對挖潛增效超額利潤,按40%獎勵,較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以推進公開競聘、業績考核、適度交流、老中青科學組合為重點,探索選人用人新機制,對新提拔的52名處級干部,全部進行公示,對10個處級干部崗位實行競聘上崗。按照社會化、市場化、雙向選擇的原則,積極創造條件,做好礦區過剩人力資源向社會市場的轉移。
【企業經營管理加強】
發揮計劃管理的調節作用,嚴格立項審批和項目預算制度,實施全過程審計監督、效能監察的跟蹤管理,使投資規模得到有效控制,投資收益基本達到預期效果。加強財務資金管理,以收定支,量入為出。進一步規范財務收支行為,加大對外投、外借、外存資金的管理及清理應收款項工作力度,改善財務狀況,提高流動資金質量。以弘揚“四創”企業精神,廣泛開展群眾性增收節支活動為載體,加強成本管理,開源節流,增收節支,挖掘潛力,堵塞漏洞,有效促進全局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
【科技創效能力提升】
全年投入8536萬元,開發局重大科技項目26項,局重點科技項目38項,二級單位開發科技項目300項。集中力量抓15項科研成果的推廣和轉化,開展10項應用技術和4項儲備技術攻關,運用先進配套技術和研究成果,完成雙分支水平井試驗施工,在國內首次實現固井完井。通過“整合常規技術層,提升鉆探工程技術層,延伸拓展采油工程技術層,開發研究工程技術新技術層,建立低產低效油田開發油藏工程技術層”,大力開發具有遼河特色、在市場競爭中有競爭優勢的工藝技術,提升勘探局的核心競爭力。全局取得重大科技成果48項,“延長氣井壽命技術配套與應用”獲集團公司技術創新一等獎,申請國家專利60項,科技創效8800萬元。
【安全環保質量工作】
全面實施HSE管理,積極推進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工作。狠抓各項規章制度和責任制的落實。年初,局長王革與二級單位行政一把手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環境保護責任書》及《質量管理責任書》,將目標和指標層層分解,確保全局安全、環保、質量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繼續開展局第二屆“精品工程”和“滿意服務”活動,局第六屆“素質杯”活動和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作業施工現場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杜絕了重特大質量、安全和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工業生產上報事故起數比上年下降50%,直接經濟損失比上年下降65%,無污染作業率、鉆井率達99%以上,企業質量工作全面達標。勘探局被集團公司評為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先進單位。
【多種經營企業發展能力增強】
一、抓重點項目。勘探局投資5227萬元,實施甲醇技術改造、鈾礦試驗開發等項目。
二、抓多種經營產業、產品結構調整。立足油田市場,瞄準社會市場,多渠道籌措資金,投資1.54億元,認證、開發石蠟、陶粒砂、雙興賓館擴建、盤錦中興街改造等15個具有一定規模和發展前景的項目。
三、抓多種經營企業改制收尾工作,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完成115家企業改制工作,從業人員10232人,量化資產3.13億元,吸收職工投資1.42億元。經濟規模占集體經濟總量90.6%,改制企業占法人企業總數的85.8%。改制企業經營收入比上年增加6.5%,實現利潤6650萬元,比上年提高8.9%,社會產品銷售率比上年提高3.9%。
四、抓企業改造和扭虧工作。通過市場機制,使一批長期虧損的企業增添了發展活力。
【開展群眾性增收節支活動】
在全局范圍內組織以“弘揚‘四創’企業精神,開展群眾性‘增收節支’活動”為主題的形勢任務教育,引導廣大職工認清形勢,振奮精神,堅定信心,保證全年生產經營目標和增收節支指標的實現。各單位把活動納入領導班子的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掛帥,黨政工團組織一齊上手,把增收節支指標落實到項目、分解到崗位、責任到人頭。局、處兩級機關通過轉變職能、科學管理、開發市場、爭取政策、節約費用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帶頭搞好增收節支創效。全局各單位共實現增收節支7953萬元,超額完成生產經營單位人均增效節支1000元、預算單位人均節支500元的工作目標。局機關充分發揮組織、協調、服務、監督等職能作用,直接和間接增收創效2.04億元。
【改善礦區環境和職工生活條件】
結合礦區布局調整,解決邊遠地區職工住房困難,集資建房1432套、11萬平方米。礦區綠化投資2820萬元,新增綠化面積4.5萬平方米。調整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初步形成社區服務合理布局。投資7400萬元,用于職工住房維修;投資650萬元,用于礦區道路改建;投資6550萬元,用于礦區各類設施建設、維護和改造。在實現企業總體經濟效益目標的基礎上,職工收入總量相應增加。
【維護礦區穩定】
局黨委和全局各級黨組織堅持“講大局、講團結、講穩定”,把維護礦區和社會穩定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來抓,學習中央領導重要講話和批示,貫徹集團公司、中共遼寧省委多次召開的穩定工作會議精神,從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正面宣傳教育入手,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努力做好穩定工作。局黨政領導班子提出維護穩定、做好信訪工作的“五十六字方針”: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健全組織,落實責任;預防為主,內緊外松;制訂預案,明確對策;認真排查,各負其責;個案處理,加大力度;化解矛盾,確保穩定。局和各單位層層建立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分析排查礦區內和本單位存在及潛在不穩定因素及矛盾糾紛,落實領導包案責任制、部門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建立健全信息網絡,做好預防和控制工作,發現不穩定苗頭,及時采取措施,妥善進行處理,防止矛盾激化。針對礦區內出現的不穩定因素和群體性聚集上訪問題,發動各級干部、黨員骨干和上訪人員的子女、親屬,進行家訪勸導和現場勸說,做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政策宣傳解釋工作,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廣泛宣傳信訪條例和治安管理條例,依法規范上訪行為。局黨委組織開展以“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維護穩定”為主題的黨課教育活動,局和各單位堅持加強思想教育與嚴格執行政策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實事求是地妥善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問題。為全油田28000余名已解除勞動關系人員辦理了醫療保險接續,8027名已解除勞動關系人員實現不同形式的再就業,4040名油田待業子女被安排社會化就業。
【領導班子建設】
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重點,不斷強化理論武裝工程。進一步推進局處兩級領導干部政治理論學習,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7·1”、“5·31”重要講話,學習領會中共十六大精神。加強市場經濟基本理論、世貿組織規則和與企業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從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出發,加強金融、工商、科技等企業管理專業知識的學習。
二、深入貫徹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決定》,不斷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按照《決定》關于“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在黨員干部中深入開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落實中共中央提出的“調查研究年”、“轉變作風年”的要求,努力改進工作作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幫助基層和職工解決實際問題,樹立領導干部的良好形象,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進干部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建立、完善并逐步實施新聘任領導干部試用期制、領導干部職務任期制、領導干部辭職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制度。按照合理配置、優化結構、精干高效的原則,全年對47家二級單位、局機關部室和直屬單位的處級干部進行調整、交流和充實。按照定向培養、分類管理的工作思路,全局調整建立6個門類的后備干部隊伍。完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機制,把業績考核、組織考核與民主測評結合起來,對領導干部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加強干部管理,重申領導干部外出請銷假制度,增強領導干部的組織紀律性。
【精神文明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立足于人的全面發展,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加強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一、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以迎接十六大為主線,開展系列消夏活動。從“五一”游園開始到“十一”為止,利用局俱樂部廣場,舉辦22場專場演出,演出人數3000多人,觀看人數6萬余人。油田礦區內共舉辦各類消夏活動近1000場次,職工活動參與面達85%以上。5月,局職工業余合唱團參加全國歌詠大賽,獲二等獎,代表遼寧省和石油行業參加全國延安文藝座談會60周年大型演出。6月開始,承辦首屆中國職工藝術節中國石油杯音樂展演。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開展各類體育活動。舉辦局圍棋比賽、局職工太極拳輔導培訓班、局職工羽毛球賽等。
二、勘探局獲“中國優秀企業”、“全國推行廠務公開先進單位”、“遼寧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企業”稱號;局工會獲“全國工會干部教育先進單位”、“遼寧省工會領導機關創優活動先進單位”稱號;歡喜嶺工程技術處獲“全國安康杯競賽先進單位”、“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狀”;杜運儒、孫成君、嚴萬洪、李雪梅獲“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9個單位分別被評為遼寧省文明單位標兵和文明單位。
(牛麗波)
【遼河石油勘探局領導成員名單】
黨委書記兼副局長
宋道堂
局長兼黨委副書記
王 革
黨委副書記
孫崇仁(兼)
副局長
張鳳山
姚亞元
孫成立
工會主席
陳雨范
副局長
郝家奎
劉振軍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黃 剛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分公司
【基本情況】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分公司(簡稱油田分公司)隸屬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為主營業務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油田跨遼寧、內蒙2省(自治區)13個市(地)、34個縣(旗),是中國第三大油田、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大油田,也是全國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產基地。油田分公司下設采油、科研、集輸、銷售等19個廠、院和公司。現有員工29518人。其中,高、中級以上職稱的技術人員3285人,初級技術職稱的4639人。資產總值281.9億元,凈資產158.83億元。
2002年,油田分公司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集團公司、股份公司工作會議精神,落實一屆三次職工代表大會工作部署,克服投資不足、成本缺口較大等困難,緊密圍繞“十大工作目標”,以“基礎管理創新、增儲降本創效”為主線,認真開展“三個五工程”和“四個戰役、一項活動”,大打勘探開發管理進攻仗,大力加強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果,全面完成和超額完成了股份公司下達的業績考核指標。
全年生產原油1351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101.58%;生產天然氣11.31億立方米,完成年度計劃的113%;外供4.83億立方米,完成年度計劃的100.6%;生產輕烴14.15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106.4%。實現銷售收入147.04億元,比年度預算超收26.06億元;完成國內準則利潤45.56億元,實現國際準則利潤56.62億元,上繳稅、35.26億元。
【油氣勘探取得可喜成果】
新區勘探以發現和突破為主攻方向,加強地質前期研究,優化井位部署及實施,積極尋找新的勘探領域,落實新的勘探目標,努力實現勘探跨越式發展。西部凹陷東部陡坡帶雷家地區沙三段勘探獲得突破,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106萬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5.67億立方米。大民屯凹陷低潛山含油面積,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209萬噸。東部凹陷黃沙坨油田火山巖油藏含油面積,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31萬噸。牛心坨油田北部的中生代火山巖地層獲工業油氣流,預測石油地質儲量2000萬噸以上。興隆臺構造中生代的勘探取得好效果。
滾動勘探全面完成滾動增儲任務。在大民屯凹陷低潛山、西部凹陷中生界和淺層天然氣及東部凹陷茨榆坨潛山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07萬噸,預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2億立方米。在錦612、錦616、齊2-22-14、沈633等井區,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778萬噸,新增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02億立方米。在包14、茨629、海26、歡2-15-313、紅8-14、雷52-152、冷621、冷115等井區,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18萬噸,新增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2.39億立方米。在茨32、雷29-13、雷觀3、雷29-15、歡2-11-019、雙34-26、歡2-18-509、于30等井點提高了解釋精度,在解釋“水層”、“干層”和未解釋層中發現新的含油層段,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78萬噸,新增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0.92億立方米。
【產能建設達到預期效果】
按照“優化部署,分批實施,跟蹤分析,及時調整”的原則,精心組織產能建設,保證鉆井成功率和產能到位率,達到了預期效果。針對投資不足的實際,優化實施鉆井工作量,開發井由675口減少到580口,鉆井進尺由125.6萬米減少到90.09萬米。優化鉆井實施順序,分批下達鉆井計劃,對深層及特殊巖性油藏,堅持“完鉆一口,研究一口,投產一口,安排下一口”的原則,有效降低了低效井比例。提前實施2002年產能建設方案,從2001年10月開始,優選477口井提前實施,2002年底完鉆220口,為提高新井生產時率創造了必要條件。優化射孔方案和投產方式,保證新井投產效果。通過以上4項工作,鉆井成功率達到99.7%,產能建設到位率達到80.1%,平均單井日產油能力由方案的7.2噸提高到7.9噸,平均單井年產油由方案的1 552噸提高到1952噸,創近年來最高水平,新井年產油田計劃的90萬噸提高到110.1萬噸,超產20.1萬噸,百萬噸產能建設投資由計劃的28.49億元降低到25.06億元。
【油田開發水平有新的提高】
全年投產新井687口,日產油水平4 462噸,年產油106.61萬噸;完成老井措施7261井次,增加日產油水平12258噸,年增油286.82萬噸;完成注水2 478.5萬立方米,注水油田年注采比0.84;稠油注汽1544.08萬噸,年油汽比0.48;自然遞減率30.7%,比年度計劃低0.51個百分點,比上年下降2.09個百分點,綜合遞減率10.5%,比年度計劃低0.17個百分點,同比持平,綜合含水上升率-1.29%,比年度計劃低3.79個百分點,比上年下降2.78個百分點。
按照“準備一批,研究一批,實施一批”的工作思路,深入開展“油田分公司、廠、區”三級綜合治理工作,確定2002年三級綜合治理區塊66個,覆蓋石油地質儲量11.45億噸,主要圍繞4個方面開展工作。編制海南1、海南3、錦612、歐31、雷46、冷43等12個區塊注水開發方案并組織實施;完善大平房、海26、大洼等17個區塊的注采井網;開展了沈84—安12、法哈牛、海南1、曙二區等18個區塊細分注水和多級分注工作;全年投轉注水井131口,復注101口,新增分注井184口,增強穩產基礎。加強大修側鉆井方案審批和實施監督,全年審批大修側鉆井380口,實施368口,增加日產油水平1732噸,年增油30.5萬噸。認真組織長停井恢復,全年恢復長停井1194口,增加日產油水平2401噸,年增油54.6萬噸。通過以上工作,66個治理區塊基本達到了治理目標,其中,16個公司級綜合治理區塊年底日產油水平13 920噸,高于治理目標165噸,綜合含水73.83%,低于治理目標0.06個百分點;稠油區塊油汽比0.48,與治理目標持平,取得了較好的治理效果。
【加強開發研究及現場攻關試驗】
針對不同區塊、不同開發階段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開發工作突出7個方面的綜合研究和現場試驗。針對特高含水區塊如何進一步改善開發效果,開展錦16塊西部優化注水結構和措施結構調整試驗;針對西部凹陷西斜坡勘探程度高的實際,開展以“三老”資料復查為基礎的滾動增儲工作;針對薄層、低豐度超稠油油藏能否實現經濟有效開發的實際,開展杜813、曙1-27-454、杜212、洼83等區塊難采儲量評價工作;針對復雜小斷塊開發效果差的實際,組織大平房油田完善注采井網試驗工作;針對大井段、井況差、出砂嚴重、停產井多的實際,選擇沈67塊局部綜合治理試驗工作。針對天然氣后備資源緊張 供求矛盾突出的實際,開展興28、紅星地區天然氣挖潛增儲評價工作;針對低滲透油藏開發效果差的實際,開展新歡27塊杜家臺油層綜合研究,編制綜合治理方案,為下步實施做好準備。通過實踐,紅星地區和興北淺層挖潛、大平房油田注水開發、西斜坡滾動增儲等工作都取得階段性成果。
【天然氣開源節流與挖潛增效】
針對天然氣采出程度高、后備資源嚴重不足、供求緊張矛盾日益突出的實際,精心組織天然氣開源節流工作和挖潛增效活動。加強天然氣資源評價研究,動用天然氣地質儲量6.45億立方米,鉆氣井19口,投產18口,增磁測井技術,實施淺層氣挖潛15口,有效12口,日增天然氣15.3萬立方米;實施老井措施挖潛78井次,日增天然氣15萬立方米;通過采取高含水區塊冷輸、推廣高效節能火管爐和節能火嘴、稠油井套管氣回收等措施,日節天然氣16萬立方米;整治油田周邊零散用氣,日減少天然氣損失5萬立方米,緩解了供求緊張的矛盾。
【新工藝、新技術推廣應用】
6項規模實施項目完成3188井次,年增油43.2萬噸。其中,壓裂255井次,年增油19.5萬噸,稠油分注選注914井次,年增油13萬噸,提高機采系統效率1 082井次,年增油1.6萬噸;應用復合射孔防砂、CO2吞吐采油、套損井修復、含油污泥深度調剖、稠油分層定量配汽、注水管網調壓節能、特稠油摻活性水降粘、稠油稀化裂解等8項技術取得了階段成果;錦90塊非混相驅和齊40塊蒸汽驅試驗達到了方案設計指標,為繼續擴大試驗提供了科學依據。通過優化方案設計,加強質量監督,減少無功作業和低效注汽;完成歡三聯、曙四聯、洼一聯污水深度處理工程,投入運行后將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以增儲穩產、降本增效為目標,加強生產技術管理、新技術攻關和配套工藝推廣,勘探開發工藝技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稠油轉換開采方式試驗獲得新進展,齊40蒸汽驅試驗達到方案設計指標,錦90非混相驅試驗效果進一步改善。污水深度處理技術實現工業化應用,摻活性水降粘技術達到設計要求,二氧化碳采油技術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含油污泥調剖、有桿泵深抽、輸油管線泄漏監測、套損井修復、復合射孔防砂等技術都取得一定突破。稠油分選注、機械防砂、高溫測試、低滲透油田高效壓裂增產和提高抽油機系統效率等規模推廣技術獲得良好效果。加強對外技術合作交流,高二、三區提高采收率、海南未動用儲量開發項目取得新的進展。全年實現科技增油87萬噸。
【企業管理進一步加強】
深化實施“三個五工程”,加強投資、市場、招投標管理,優化工程技術,節約投資7000萬元。優化注汽參數,加強注汽管理,減少注汽50多萬立方米;優化措施方案,減少低效無效作業近7000井次。加強資金管理,壓縮變動管理費用,減少非生產性開支,節約資金1400多萬元。加強用電管理,推廣節能技術措施,用電量比上年減少1.63億千瓦小時。推行電子商務與網上采購,降低采購成本5500萬元;加強化學藥品管理,降低采購費用800多萬元。關聯交易平穩運行,全年完成關聯交易總額60億元。強化概預算、審計、法律合同管理,加強對外協調,打擊盜油盜氣,維護企業利益。
【企業內部改革繼續深化】
穩步推進干部制度改革,通過嚴格考核、加強聘后管理、加大交流力度,領導班子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推行副處級干部競聘制和試用期制,嚴格考試、答辯、考核程序,14人走上副處級領導崗位。推廣邊遠井站承包管理,開展內部勞務輸出,合理調整機構設置,實現勞動力挖潛1600余人,充實生產崗位,有效緩解了一線人員緊張的矛盾。全面實現勞動用工契約化管理,用工總量控制在指標之內。繼續實行薪酬總量與業績指標掛鉤,建立完善易崗易薪機制,調動各單位和廣大員工的積極性。與有關單位和部門協調配合,順利完成189名公安人員的劃轉工作。
【群眾性節約挖潛成效顯著】
廣泛發動員工,圍繞控制投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認真查找管理上的問題和漏洞,挖掘生產過程中的潛力,深入開展群眾性節約挖潛活動。各單位都結合實際,嚴格控制物料消耗,大力開展修舊利廢,減少成本費用支出。基層生產單位普遍實行了“四單核算”、“星級達標”等辦法,加強生產成本控制。各級工會組織廣泛開展員工提合理化建議活動,共青團組織扎實開展青年“創新、創效”工程,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員工參與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年員工提合理化建議25600件,采納實施12800件。
【安全環保取得良好效果】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緊密圍繞保障員工安全與健康、為油田持續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的總目標,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安全環保法律法規。加大宣傳和教育培訓力度,認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環保行”活動,深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提高全員安全環保意識。積極推行HSE和ISO14001管理認證體系,進一步健全安全監督網絡,完善領導和部門安全環保責任制,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強化重點要害部位安全管理和重點污染源治理,安全環保水平有新的提高,各項指標均控制在考核指標之內。
【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得到新的加強】
油田分公司黨委從抓好領導班子學風建設入手,建立“三個一”學習制度,組織214名副處級以上干部進行為期兩個月的WTO及相關知識脫產培訓,聘請3位知名專家、教授到油田舉辦3期專題知識講座,培養上市公司的經營理念,增強各級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基層領導班子的工作更加務實,作風更加深入,思想更具有時代感。根據《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要求,積極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競聘制和票決制,加大處級干部的交流力度。2002年,通過競聘選拔,有14人走上副處級領導崗位,異地交流15名處級領導干部。油田分公司處級干部的文化結構、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更趨合理。
【基層黨建工作水平有新的提升】
油田分公司中共黨委以迎接中共十六大為契機,積極深化黨內“創三優”活動,認真開展“創佳績、迎七一、獻厚禮”勞動競賽,先后創造共產黨員工程530個,黨員責任區1360個,黨員示范崗1280個,并舉辦基層黨務干部培訓班,召開“慶祝建黨81周年座談會”,組織中共十六大精神宣講活動和黨員先進事跡巡回報告團,并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建立黨務干部培訓制、典型培養制、黨員發展公示制等多項創新制度,全年發展新黨員454名。根據基層組織結構調整的實際,積極完善基層黨組織建設,并依據變化的新體制和基層的工作實際,放手發動基層創新黨建工作的形式、方法、內容和活動載體,調動了基層黨務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創新】
油田分公司黨委圍繞“基礎管理創新、增儲降本創效”主題宣講活動,組建形勢任務教育宣講團,深入基層,大力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同時,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體現“思路新、載體活、切入準、效果好”的工作思路,召開“有理、有情、有形、有效”研討會,設立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積極創新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涌現出一大批創新成果,使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興隆臺采油廠的“培育四有、創建六新”活動,高升采油廠的“每站一會、每站一事、每站一星”工程、油氣集輸公司的典型事跡故事會、鉆采工藝研究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三進入”活動,都收到了較好的創新效果,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面和直觀性。油田分公司機關結合開展“轉變作風年”和“調查研究年”活動,大力開展典型選樹和基層調研活動,全年撰寫調研報告35篇,培養選樹集體典型33個、個人典型24個,推動了油田分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發展。
【黨風廉政建設取得新成果】
油田分公司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紀委中共遼寧省紀委、集團公司紀檢工作會議精神,圍繞經濟效益這個中心,抓住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這條主線,堅持標本兼治,加強源頭治理,加大防范力度,狠抓“三項重點工作”的落實,并結合油田實際,制定轉變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思想、工作、生活作風的八點實施意見,促進了油田分公司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向縱深發展。
油田分公司紀委認真落實油田分公司黨委關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總體部署,以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為重點,以抓好“五個教育”為活動載體,廣泛開展“黨員干部思想作風大調查”活動,編印14起案例剖析材料,將身邊的典型案例在油田分公司內部網站上進行公布,并組織參加中共中央企業工委舉辦的“預防職務犯罪知識競賽”活動,對油田分公司機關副科級以上的黨員干部進行一次專題警示教育。“七一”前夕,組織開展重溫“廉潔自律承諾書”活動。開展教育活動,增強了各級領導干部的自我約束能力和防范意識,促進了油田分公司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全面落實。同時,油田分公司黨委大力開展案件查處和效能監察工作,全年查結違法違紀案件18件,開展專項效能監察57項,為企業避免和挽回經濟損失8933.57萬元。
【員工理論技術培訓取得新成績】
油田分公司黨委在抓好領導班子理論學習的同時,以建立“學習型”企業為目標,確立“優秀人才優先培養、重要人才重點培養、緊缺人才抓緊培養”的工作思路,制定培訓計劃,建立培訓基地,開辦6期班站長培訓班,培訓班站長180多人;組織20名專業技術人員出國培訓,選送61名學科帶頭人、專業技術人員到國家重點學府強化培訓,舉辦油田分公司第二屆員工技術大賽,涌現出25名技術標兵和25名技術能手,并有5名員工在全國石油石化行業技能比賽中進入前20名,為油田的持續穩定發展培育、儲備了一批新型管理和專業人才。
【區站文化建設內涵得到新充實】
油田分公司黨委從調動員工積極性入手,在基層區站建立“以站為家”的凝聚機制、“以站為校”的學習機制和“以站為榮”的激勵機制,努力營造激發員工愛崗敬業、進取有為的成長環境。歡喜嶺采油廠以情感建家、知識建家、民主建家、文化建家為載體,全面加強基層區站文化建設,“職工之家”的凝聚力不斷增強。茨榆坨采油廠、特種油開發公司等單位還分別開展“綠色井站”、“幸福班站”和“星級井站”的創建活動,增強區站員工的競爭意識,促進區站工作的全面提升。油田分公司企業文化建設課題組,結合油田的實際,初步完成《遼河油田分公司企業文化建設手冊》,形成具有遼河特色的企業文化框架。在集團和股份公司召開的企業文化建設經驗交流會上,油田分公司區站文化建設的做法和經驗,受到與會領導的一致好評。 (楊振喜)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分公司領導成員名單】
總經理
王春鵬
黨委書記兼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孫崇仁
常務副總經理
劉俊榮
副總經理
王正江
付從飛
謝文彥
梁作利
華錦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概 況】
遼寧華錦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遼寧省最大的跨地區化工生產企業,是全國18個大化工基地之一。該公司以化學肥料和聚烯烴樹脂為主業,兼營精細化工、塑料加工、建安運輸。其中,化肥年產量130萬噸,是中國最大化肥生產企業之一,并進入世界化學肥料制造業500強企業行列,聚烯烴年產量28萬噸,在國內居于重要地位。該公司現有華錦通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盤錦乙烯有限責任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盤錦遼河富騰熱電有限公司、盤錦遼河南方催化劑有限責任公司2家中外合資公司,另有盤錦雙興工程塑料公司等4家全資子公司,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及較強的技術開發能力。2002年末,集團總資產88.6億元,職工12016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900多人。2002年,全公司共生產尿素106萬噸,雙聚雙苯26.5萬噸,混合苯加工量78719噸,生產ABS2.04萬噸,丁二烯1.4萬噸,生產順酐1.16萬噸;完成企業總產值31.18億元,比上年增長9.87%;完成銷售收入34.34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實現綜合效益14183萬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實現20995萬元,比上年實際增加8746萬元;實現利稅18530萬元(利潤3636萬元,稅金14894萬元);全年重大事故為零。
【生產運營】
2002年,圍繞“安、穩、長、滿、優”強化生產管理,生產裝置運行水平全面提高。錦西化肥廠實現A級連續運轉的歷史最佳記錄(合成氨225天、尿素127天);盤錦乙烯5套裝置的平均有效運轉率達97.99%,為5年來的最好水平;遼河化肥廠千方百計彌補因供氣減少造成的損失,提高有效運轉率,首次實現3年一大修。錦天化、遼河化肥相繼實現16天和11天兩頭見氨的檢修目標,為增產增效贏得了運行時間。芳烴抽提和丁二烯抽提增加收入2.6億元、綜合效益1829萬元,ABS達到設計產能,進入正常生產階段。20項主要消耗指標中,有5項低于上年水平,12項達到考核要求。尿素、聚乙烯、聚丙烯和大棚膜的可控成本均比上年下降,管理費用下降1450萬元。加強從工藝設計到原料和產品的監控管理,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穩定提高,全部質量合格率達98.5%。
【市場營銷】
2002年,該公司營銷工作主動適應市場,營銷能力不斷提高。原料采購積極開辟新渠道,在鞏固供應主渠道的同時,尋找貨源,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全年進口石腦油10萬噸,純苯6000噸,保證生產的需要。嚴把市場準入關,采購成本持續降低。供銷管理的制度和工作程序進一步完善,加強采購計劃和庫存控制,形成良好的經營風氣。全年比質比價采購率達80%,招標采購率15%,節省采購成本5178萬元,減少資金占用8000萬元。加強市場調研和產品走勢分析,根據市場供求和企業效益,及時調整苯乙烯、丁二烯等產品的商品量和各種產品銷售價格,全年出口各種產品5萬余噸,創匯630萬美元。嚴格執行先款后貨制度,完全杜絕貨款賒欠,回款率達到100%。該公司從清查賒欠款項入手,明確清欠責任和目標,實施下崗清欠,及時跟蹤監督,全年累計清回2001年度以前欠款2590萬元。
【調整改造與招商引資】
2002年,盤錦乙烯工業公司成功開發出高附加值的共聚丙烯管型材料,市場試銷3000余噸,用戶反映較好。錦西化肥的聯產甲醇項目于11月順利投產。該項目投資3700萬元,年增加收入3800余萬元,增創效益800余萬元。遼河化肥廠對20萬噸復合肥工藝技術進行攻關,突破了反應器腐蝕、尿液輸送、造粒控制等關鍵難點,終于形成了專有技術,11月投入正式生產。以煤頂氣和復合肥增產改造項目,遼河化肥廠經過項目工作小組堅持不懈的努力,11月,經國務院審查和得到國家經貿委的正式批復,并獲得中國銀行5.6億元貸款的承諾。總投資8.9億元的新疆化肥廠項目,現已募集到資本金7000萬元,立項、貸款等前期工作即將完成。遼河富騰熱電二期工程于6月開工。繼2001年熱電廠合資后,與德國南方化學公司合資的催化劑公司于12月正式掛牌運營,通過合資,盤活存量資產1.4億元。
【企業改革】
下半年,該公司以工程公司和塑料公司為試點單位,實行以扭虧增盈為核心的目標責任管理配套改革。確定兩個試點企業2003~2005年扭虧增盈的目標、責任和獎罰辦法;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對機構設置、干部職數和工人崗位重新定編定員,并打破干部工人界限,對領導班子、中層干部、管理人員重新聘任,2家企業共減少中層管理人員111人,剝離人員458人。試點企業依靠職工群眾,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勞模優先、說情不聘”的正面引導,取得嚴格、穩定、真做的效果。完成商業城及大西洋酒店成建制并入大商集團的主輔分離工作,分流1119人。
【管理重塑】
2002年,提出“管理講制度、辦事講原則、工作講程序”的重塑管理要求,改進管理工作,鞏固整頓成果。適應市場變化及內部管理需要,調整組織結構,5月撤銷遼河集團建制,壓縮管理層次。實現供銷、項目、資金等集約化管理,兩級管理關系和責任進一步明確,專業管理深度有較大提高,兩級控制能力有所增強。形成統一政策、統籌安排的經營模式,整體形象逐漸凸現。解決效益流失等問題,明確采購招標、工程招標和施工隊伍管理規定,對采購和工程進行全面清理,清退施工隊伍48家。通過修改考核辦法,使考核指標更貼近各企業的實際,并定期公布考核結果,強化激勵作用;審計管理全年完成審計項目388項,審查合同912份,審減金額247萬元;工程決算管理審查工程結算578份。遼河化肥廠改造工程通過對設計和預算審查,壓縮投資計劃6000多萬元。完成廠區圍墻和監控系統改造,廠區的治安環境得到初步治理。
(欒化振)
【華錦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領導成員名單 】
董事長
馮恩良(12月離任)
齊文彬(12月任職)
副董事長
馮恩良(12月任職)
董 事
王明江
王田坤
譚中興
高 闖
劉永澤
總經理(12月以前暫缺,由馮恩良主持工作)
馮恩良(12月任職)
副總經理
于國宏
李玉德
總工程師
劉慶芳
總會計師
蔣書忱
總經理助理
王成虎
王志芳
王立人
王慶良
呂慶剛
黨委書記
馮恩良(12月離任)
齊文彬(12月任職)
黨委副書記
王明江
紀委書記兼工會主席
王田坤
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分公司
【概 況】
遼河石化分公司位于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新工街,始建于1970年,2002年有在冊員工2606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730人,占員工總數28%;大學本科畢業301人,占員工總數11.6%。全公司共有機關部室10個,由總經理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人事部(組織部)、生產運行部、機械動力部、安全環保部、計劃部、財務資產部、審計部、企業文化部(黨群工作部)、企管法規部組成,機關人員80人。共有生產車間和輔助生產車間23個(生產車間9個,輔助生產車間14個),總人數為1859人,占全公司職工總數71.3%。公司有主要生產裝置15套,即100萬噸/年西蒸餾、150萬噸/年南蒸餾、200萬噸/年東蒸餾、80萬噸/年催化裂化、1萬噸/年制氫、10萬噸/年氣體分餾、30萬噸/年加氫精制、25萬噸/年潤滑油糠醛精制、8萬噸/年臨氫降凝、15萬噸/年潤滑油白土精制、3000Nm3/h PSA制氫、50萬噸/年減粘裂化、2萬噸/年聚丙烯、30萬噸/年1號氧化瀝青、50萬噸/年2號氧化瀝青。在建裝置2套(40萬噸/年柴油加氫裝置、100萬噸/年延遲焦化裝置)。
公司占地142公頃,發展預留地35公頃,固定資產原值25.22億元,凈值15.68億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到450萬噸/年。
公司擁有鲅魚圈港口碼頭1座,年吞吐量50萬噸,6個火車裝車架臺,自有鐵路槽車471節,共有油品儲存能力58.05萬立方米。
加工的原油主要由歡采、錦采的低凝環烷基原油、坨—曙大混合稠油和超稠油、大慶的石蠟基原油4種原油組成。除超稠油汽運進廠外,其他3種原油管輸進廠,實施分輸、分儲、分煉。煉油產品形成重交道路瀝青、特種工業油等特色拳頭產品。
2002年,公司完成原油加工量231.11萬噸;潤滑油基礎油產量27.86萬噸;道路瀝青產量64.54萬噸;單位能量因數耗能13.95kg標油/噸;綜合損失率1.32%;現金單位加工費134.16元/噸;綜合商品率95.27%;實現利潤4355萬元。
全年,開展3次有針對性的大型活動。開展“認清形勢,明確任務,落實責任,確保目標”的大討論活動。通過討論,上下增強了危機感,增強了戰勝困難的信心,為全年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開展“統一思想,振奮精神,苦戰3個月,扭虧為盈”活動,從職工的精神狀態到全公司各項措施的落實,為下半年的各項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基礎。針對前8個月的生產經營形勢開展了“決戰四個月,確保四個八”活動,為完成全年經營指標做最后的沖刺。
深入開展“降本增效”活動,實現“人均降本5000,人均增效10000”的目標。全年綜合能耗比上年下降1.81公斤標油/噸,節省資金近400萬元;在未投入成本、不影響生產的前提下,全年用水比上年減少57萬噸,節約139萬元;全年用汽比上年減少8.7萬噸,相當于少支出800余萬元;在增開裝置的前提下,用電負荷同比沒有增加,催化四機組發電800萬度。2002年加工損失比上年降低0.25個百分點,相當于減少500萬元的材料成本;污油總量比上年減少2000多噸,相當于回收200萬元;油品儲運系統認真把好油品出廠關、脫水關、清罐頭,堵塞了漏洞,減少了損失;綜合商品率達到95.17%,比上年提高1.97個百分點;80萬噸/年重交瀝青項目已經達標。
【生產裝置長周期運行】
2002年,催化裝置、加氫裝置、蒸餾裝置達到2年一修(東蒸餾3年一修),其他裝置可達3年~4年一修,節約了大量的維修費用。臨氫裝置盤活、聚丙烯長周期運行取得了質的突破;南蒸餾裝置開創了中國第一流的水平,其他主要生產裝置也都實現了安、穩、長、滿、優運行。安全環保工作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達到了股份公司的標準要求。
【強化投資計劃管理】
2002年,狠抓投資控制工作,降低基建投資成本,提出力爭造價以概算節約10%的目標。在工程建設中,嚴把設計關、計劃預算審計關、比價和超標采購關、工程管理關,投資管理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全年完成基本建設投資額8809萬元。其中,40萬噸/年柴油加氫改質裝置4409萬元;4×10000立方米瀝青罐1450萬元;高壓供電系統隱患改造800萬元;凝結水回收利用工程400萬元;催化降烯烴改造500萬元;潤滑油脫氮改造500萬元;其他300萬元。均按計劃完成,所有投資項目都在預算之內。
【銷售工作有新突破】
2002年,加強對市場的調研與預測;加大對合同管理的力度,嚴格執行合同的簽訂與履行手續;積極開發新用戶,壓縮中間環節;在油品價格調整、簽訂用戶合同過程中加強溝通,互通信息,集體決策,實行按計劃銷售,達到“理順銷售體制、監管銷售行為、明確銷售思路、增加銷售收入”的目的。銷售成果喜人,瀝青銷售做到淡季不淡,全年銷售瀝青80萬噸。在價格上,創造出建廠以來的最高價1800元/噸,并且開拓了南方、西南的瀝青銷售市場,確保年度計劃指標的實現,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調整產品結構取得明顯成效】
從遼河稠油的特色出發,在手段有限的條件下,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消滅減一線、側線油等非標產品,柴汽比提高至2.35,比上年提高0.13個百分點;解決超稠油生產瀝青閃點和蒸發損失不合格的問題,采取混煉手段,將過去只能生產渣油的超稠油生產出合格的普通道路瀝青;把稠油的石腦油調入汽油,降低烯烴含量,收入得到提高。
【科技興企取得良好成果】
2002年,在突出特色產品,增加瀝青品種,拓展瀝青市場上下功夫。全年16個科技攻關項目共創效5600多萬元。根據機場跑道的特點,技術人員在改善瀝青內在質量指標上做文章,開發AB-130機場石油瀝青,成功地運用于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跑道蓋被工程,AB-90、AB-110機場石油瀝青成功地應用于天津濱海機場的蓋被工程。開創了國產瀝青應用于機場建設的先河。
2002年,80萬噸/年延遲焦化項目及系統配套工程得到股份公司的審批,并且爭取到3.6億元的投資,目前已進入實質性的運作階段,邁出了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步。 (李 明)
【遼河石化分公司領導成員名單】
總經理
李占寧
黨委書記
劉文華
副總經理
李樹槐
閆鐵倫
屠規龍
劉敬岳
張世杰
盧 鐘
總經理助理
余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