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環保督察邊督邊改進行時側記
把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把群眾的訴求利益扛在肩上。
我省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為契機,把自覺接受、主動配合督察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提高政治站位,推進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
對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的信訪投訴問題照單全收、立行立改,建設環境長效機制,促進綠色發展,下大力氣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的環境問題,以看得見的問題整改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滿意度不斷提高。
我省環保督察邊督邊改工作在扎實推進中。
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
4月25日,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我省,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環保督察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當天,省委召開工作動員會,以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希要求,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把自覺接受、主動配合督察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切實抓緊抓實抓到位,確保中央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各項要求部署在遼寧落實落地、見到成效。
“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正是在這樣的認識高度和重視程度下,我省自覺接受、主動配合環保督察工作力度空前。
4月26日,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首批72件信訪投訴問題后,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希,省長陳求發第一時間作出批示,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強化邊督邊改,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全省14個市的市委書記、市長也都對各市做好相關工作作出安排。
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從垃圾清運到下水堵塞,從油煙污染到噪聲擾民,我省明確要求,對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的信訪投訴問題,照單全收,立轉立辦,邊督邊改;列出清單,明確責任,認真組織調查,做到見人見事見責任,按照程序依法進行處理,實事求是形成處理意見,并在10天內反饋結果;問題處理和整改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截至5月16日,中央第三環保督察組已向我省轉辦21批群眾環境信訪投訴問題3504件。從前13批轉辦信訪投訴問題辦結情況看,中央環保督察組轉辦1624件,已辦結1568件,辦結率96.6%。
這一組數字,不僅表明我省緊緊抓住環保督察的良機,勇于正視并補齊“生態環境”這塊短板的擔當,而且也表明我省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讓群眾真正參與進來的襟度。
我省通過各級媒體、網站公布中央環保督察組信訪投訴問題受理專門值班電話、郵政信箱,省、市級電視臺滾動播出。對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問題的受理數量、地區分布、信訪舉報轉辦和邊督邊改情況,每天在媒體公示。廣泛的宣傳使環保督察家喻戶曉,極大地調動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一次扎實的作風洗禮
我省把中央環保督察作為推進干部隊伍作風轉變的難得機遇,把自覺接受、主動配合督察作為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過程,全省上下各級領導干部撲下身子扎扎實實抓落實。
4月30日至5月1日,李希到撫順調研,在遼寧省“母親河”渾河源頭等地,詳細了解水源地保護和生態建設情況。5月4日,陳求發到營口盤錦調研,先后察看了存量垃圾堆填場綜合治理工程現場、農村污水處理項目等。
環保督察期間,李希、陳求發還分赴丹東、盤錦、錦州、朝陽調研督導。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率先垂范,帶動著各市黨政一把手深入一線。各市普遍建立了主要領導包片、包案等制度,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堅決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義。
為確保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我省成立了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工作協調組。省工作協調組成立4個督辦小組,對重點案件掛牌督辦。省委省政府還聯合成立督辦小組,赴沈陽、鞍山、本溪等9市實地督辦。
每一項交辦問題及時整改到位,需要上下聯動、左右配合的高效運轉,需要全體工作人員努力把各項工作往前趕、往實做。環保督察期間,省工作協調組每天都要將當日交辦問題迅即轉往相關市和省直有關部門。各市當天分解到縣區,落實到責任單位。廣大基層干部員工倒排時間,能立即解決的事雷厲風行絕不過夜。沈陽市于洪區造化街道大轉彎村周邊環境存在臟亂差現象,接到督辦件后,于洪區當天調集區執法、城管、造化街道辦事處等部門執法力量200余人,當晚清運垃圾25車、200余立方米。
環保督察大連市工作協調組每天19時召開的案件辦理調度會都持續到23點以后。環保督察沈陽市工作協調組駐地24小時配有醫療人員,因為信訪受理組很多人在帶病堅持工作。
為給中央環保督察組一個準確全面的答復,給人民群眾一個及時滿意的交代,全省各級環保督察工作人員都在這樣忘我地奮戰著。
一份真實的民生答卷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人民群眾對空氣、陽光、水的質量關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烈。生態環境問題作為遼寧振興發展的短板,越發成為群眾關心關注的重點民生問題。
我省正確對待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把人民群眾高興、滿意、有獲得感,作為整改落實情況的評判標準。能解決的問題馬上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提出整改落實的目標、時限和責任單位,做到“問題不查清不放過、整改不到位不放過、責任不落實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放過”。
群眾對督察問題辦結的速度快、效果好紛紛點贊。
“真沒想到投訴的問題這么快就解決了,白天也不嗆得慌了,晚上也沒動靜,能睡個安穩覺了”。錦州市黑山縣陳屯村村民自發給縣環保督察工作協調組送去錦旗,感謝他們接件后兩天就解決了混凝土攪拌站噪聲、揚塵擾民問題。
“集中供暖效果好、污染少,我們歡迎。”“供暖管網改造、污水直排處理說干就干,看得見的整改,讓咱們心里有底兒。”葫蘆島市綏中縣新世紀家園小區群眾滿心歡喜。
在邊督邊改工作中,我省要求,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無論是原有問題還是新發現的問題,都要敢擔當、敢負責,不回避、不遮掩、不護短,加大整改力度,確保整改見底。
“五一”期間,在沈陽市于洪區造化街道大轉彎村,二手樓房市價每平方米漲了500元。居民說,垃圾清理了,環境越來越好,住著舒心多了。造化街道辦事處主任劉陽說:“大轉彎村位于城鄉結合部,垃圾多,環境差,過去也年年整治,屢禁不止。以這次環保督察為契機,市政府準備把這兒列入2017年于洪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村民能不高興嗎?”
日子越過越舒心,越過越踏實,越過越有獲得感。全省環保督察邊督邊改工作扎實推進,解決了大批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普遍稱贊和擁護。
一批長效的制度建設
徹底打破“破壞——治理——再破壞——再治理”的惡性循環,絕不允許環保整治出現反彈。我省出臺省級環境保護督察方案,決定從今年開始,每兩年左右對全省各地環保督察一遍。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貫徹落實<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若干意見>方案》《遼寧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2017——2020年)》《遼寧省“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實施方案》《遼寧省污染防治與生態建設和保護攻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關于設立四級總河長及河長和設置三級河長制辦公室的意見》……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臺,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我省還把落實環保督察邊督邊改工作納入省委全會專題研究,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以環保督察為契機,全省各地區各部門舉一反三,將長效整治作為開展邊督邊改工作的重點,形成了推動源頭治理的工作制度和務實管用的制度規范。
沈陽市沈河區以海上五月花南垃圾村為突破口,清理垃圾村滯留承租戶違章建筑85000平方米,清理占用綠地小開荒后植樹3萬余株,并計劃在未啟動收儲開發工作前,臨時性租用該片土地做綠化苗圃,有效推進該區域生態恢復。大連以點帶面,全面整治非法占道、修車洗車污染環境和噪聲擾民等問題。本溪市已累計清理露天燒烤1400戶,城市沿街露天燒烤問題得到有效控制。阜新開展揚塵噪聲污染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效。
我省各市也都出臺了相應的環境污染長效治理方案,如沈陽整治黑臭水體,大連加強秸稈綜合利用,阜新防控粉塵、噪聲污染、揚塵污染等。
環保督察中,我省各級干部的環保理念有了實實在在的轉變。于洪區委、區政府認真反思大轉彎村的整治后取得共識:作為基層政府,硬環境上的風清水潔是政治上的青山綠水的現實體現,更是檢驗標準。在保一方青山綠水上不能只算經濟賬,還要算環境賬,更要算民心賬。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省扎實推進環保督察邊督邊改工作,并必將以此為契機,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新路,讓遼沈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稿源:《盤錦日報》5月18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