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主題分類: | 市政府辦文件 |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此文件已失效)盤政辦發〔2016〕178號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實施意見的通知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16-12-29 | |
主 題 詞: |
(此文件已失效)盤政辦發〔2016〕178號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遼東灣新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12月28日
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國發〔2015〕7號)、《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實施意見》(遼政發〔2016〕13號)精神,進一步加快推進全市殘疾人小康進程,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工作目標
到2020年,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殘疾人生活得到穩定保障,就業層次和收入水平明顯提高。全社會關愛、支持、幫助殘疾人的氛圍更加濃厚;殘疾人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二、全面加強殘疾人基本民生保障
(一)提升殘疾人社會救助水平。對符合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殘疾人家庭應保盡保,在進一步落實好享受低保救助的殘疾人按當地最低生活標準上浮不低于20%分類救助政策的基礎上,逐步提高重度殘疾人分類救助水平。困難家庭中依靠父母、祖(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供養的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年重度殘疾人,可單獨申請最低生活保障。對納入供養范圍的殘疾人,逐步改善供養條件。
對納入城鄉醫療救助范圍的殘疾人,逐步提高救助標準和封頂線。對通過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醫療費用后仍存在困難的精神障礙患者,或不能通過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醫療費用的,要優先予以醫療救助。社會救助機構對殘疾人申請社會救助的,要及時受理并提供相應的便利條件。
(二)提高殘疾人福利補貼范圍和標準。完善并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補貼標準要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殘疾人基本需求相適應,與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相銜接并逐步提標擴面。探索建立老年殘疾人福利補貼制度,落實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55—59周歲(含55周歲)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補助政策。落實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生活用電、水、氣、暖等費用優惠和補貼政策。研究制定聾人、盲人在通訊、網絡、數字或有線電視等特定信息消費支持政策。殘疾人福利補貼按規定不列入低保收入計算范圍。發揮輔助器具中心職能,完善輔助器具適配體系,建立貧困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長效機制。繼續落實為殘疾人免費適配輔助器具政策,優先為就學、就業殘疾人適配輔助器具。爭取國家、省相關政策支持,加大市本級投入,“十三五”期間實現對全市有需求的貧困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全覆蓋。
(三)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險制度。提高重度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代繳標準,將三、四級貧困殘疾人納入政府代繳養老保險費范圍。落實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繳費資助政策,幫助城鄉殘疾人普遍按規定加入基本醫療保險。探索制定殘疾人意外傷害保險政策,逐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的醫療康復項目。完善重度殘疾人醫療報銷制度和重度殘疾人就醫費用結算服務。
(四)改善城鄉殘疾人居住條件。將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殘疾人家庭納入城鎮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城鎮殘疾人家庭優先提供公共租賃住房或發放住房租賃補貼。各地在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時,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經濟困難的殘疾人家庭。按相關要求,對房屋需要修繕和改造的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在現有政策扶持額度基礎上增加一定比例,對確實無力自籌資金的殘疾人家庭要予以傾斜照顧。到2020年,完成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任務。
三、積極促進殘疾人及其家庭就業增收
(一)落實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政策。建立各級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公示制度,督促各級政府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等履行法律義務,帶頭落實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政策,未達到安置比例的部門、單位在招錄公務員或聘用人員時,同等條件下優先招錄(招聘)殘疾人。加大各類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安置殘疾人就業工作力度,依法推進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工作。依法落實小微企業免征殘保金政策,做好殘保金代扣代征工作。制定超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單位獎勵政策,對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按規定予以獎勵,進一步明確各項稅收優惠及補貼的額度、標準、執行主體及辦理流程,鼓勵和倡導用人單位優先吸納殘疾人就業。
(二)扶持殘疾人就業和創業。搭建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產品和服務展銷平臺,繼續實施政府優先采購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的產品和服務。培育扶持吸納殘疾人集中就業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繼續發揮福利企業在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中的主渠道作用。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要優先安排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殘疾人。推動殘疾人在托養機構內實現輔助性就業,支持興辦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并提供設施設備、無障礙改造等支持,吸納更多精神、智力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實現輔助性就業。積極推進擁有國家規定的相應駕駛證件的殘疾人參加汽車駕駛員資格培訓與考試。
殘疾人創辦的小微企業和社會組織優先享受國家扶持政策,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其購買孵化服務。大力扶持殘疾人開展網絡就業創業。將經工商登記注冊的網絡商戶從業殘疾人納入個體創業扶持范疇。對就業困難殘疾人靈活就業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規定予以一定比例的社會保險補貼。有條件的縣區可以建立“殘疾人創業一條街”,為殘疾人提供創業場地。研究建立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保障機制,制定殘疾人個體經營場所水、電、暖等費用優惠政策。
(三)加大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力度。把農村貧困殘疾人作為重點扶持對象納入各級政府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和貧困檢測體系,各項扶貧措施要優先扶持殘疾人。將農村貧困殘疾人生活水平提高和數量減少納入精準脫貧考核指標。依托殘疾人就業培訓示范基地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幫助貧困殘疾人家庭掌握更多實用技術。支持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發展和殘疾人家庭參與養殖、種植、設施農業等增收項目。組織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優先參與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和產業化經營,保障殘疾人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土地流轉合法收益。
(四)強化殘疾人就業服務和勞動權益維護。加強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信息化建設,實現就業服務網絡互聯互通,提高專業化水平。建立各級殘疾人就業援助專項機制。全市就業服務網絡信息平臺要及時發布各類殘疾人求職招聘信息。鼓勵殘疾人自主選擇培訓項目和培訓方式,加強殘疾人職業技能高端人才培養和儲備工作,完善職業技能考核評價機制。依法查處強迫殘疾人勞動、不依法與殘疾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殘疾人勞動保障權益。
四、著力提升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一)強化殘疾預防、康復等服務。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殘疾預防行動計劃,加大殘疾預防宣傳力度,強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開展致殘因素監控,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因遺傳、疾病、意外傷害、環境及其他因素導致的殘疾發生和發展。進一步完善建立殘疾人健康檔案,實行貧困和重度殘疾人免費健康檢查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建立健全殘疾報告制度和殘疾預防綜合信息網絡平臺和數據庫。扎實開展0—6歲兒童殘疾篩查工作,建立衛生計生行政管理部門與殘聯組織的信息隨報與共享機制。優化整合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資源,降低新生兒殘疾發生率,建立兒童殘疾篩查、診斷、康復服務體系,加強篩查和診斷,特別是新生兒殘疾篩查,有效控制孤獨癥、腦癱、重度智力殘疾等先天疾病的發生。加大對0—8歲殘疾兒童的救助力度和康復扶持力度,創新康復服務模式,加強康復機構建設,完善項目管理制度,逐步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服務。殘疾兒童康復項目實現普惠。建立貧困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補貼制度,提高聾兒助聽器、肢體矯治手術,腦癱、智力、孤獨癥兒童康復和輔助器具適配補貼標準。實施重點康復項目,為城鄉貧困殘疾人、重度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
完善市、縣(區)、街道(鎮)、社區(村)四級殘疾人康復服務網絡體系。形成市、縣(區)、街道(鎮)、社區(村)四級康復服務網絡,層層開展康復訓練,使殘疾人就近就便得到康復服務。充分利用社區衛生資源,開展殘疾人康復服務站規范化建設,力爭使基層殘疾人康復服務站覆蓋每一個社區、村。市殘疾人康復中心要加大對各級殘疾人康復中心技術指導力度,建立各級各類康復機構的指導和轉介機制。建立醫療機構與殘疾人專業康復機構雙向轉診制度,實現分層級醫療、分階段康復。依托專業康復機構指導社區和家庭為殘疾人實施康復訓練,將殘疾人社區醫療康復納入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考核內容。結合全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確保殘疾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足額及時到位。
(二)提高殘疾人受教育水平。落實好國家《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和《遼寧省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特殊教育學校要開展學前教育,對殘疾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予以資助。積極爭取國家、省學前教育項目資金,擴大殘疾兒童受益范圍。切實解決未入學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問題,提高殘疾人教育普及水平,提升特殊教育教學質量。推行全納教育,建立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加大殘疾學生就學支持力度,落實義務教育階段貧困殘疾學生的資助政策,實施高中階段殘疾學生免費職業教育,制定殘疾大學生及殘疾人家庭子女大學生的資助政策,對符合資助政策的殘疾學生和殘疾人子女優先予以資助。逐步建立殘疾學生特殊學習用品、教育訓練、交通費等補助政策。安排一定比例的殘疾人就業保障資金支持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加大殘疾人培訓力度,充分發揮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培訓功能。提高特殊教育教師和教輔人員待遇水平,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根據有關規定享受特教津貼,在職務評聘、評先評優中予以政策傾斜。提高專業化水平和現代教育、康復訓練技術的應用能力,具有實踐經驗的專兼職教師比例提高到60%以上,教育教學管理與手段基本實現數字化、智能化。
(三)強化殘疾人服務設施建設。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城鄉殘疾人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加強殘疾人康復、托養等服務設施建設。推動各縣(區)建成一批殘疾人體育健身示范點,通過社會體育指導員普及一批適合殘疾人的體育健身項目,建立優秀運動員選拔培養機制。分類開展殘疾人群眾體育,促進殘疾人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強殘疾人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面向低保殘疾人發放免費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文化低保卡。開展歌詠、書法、繪畫、朗誦、音樂、舞蹈、戲曲等公益性文化活動,設置殘疾人便于參與的項目和殘疾人主題活動,并提供無障礙設施、手語解說等特殊服務。各級公共圖書館、圖書室、有聲讀物閱覽室、健身活動室免費向殘疾人開放,滿足殘疾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加快發展殘疾人服務產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形成多元化的殘疾人服務供給模式,更好地滿足殘疾人特殊性、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發揮殘疾人服務行業組織自律監督作用,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統籌規劃殘疾人服務業發展,培育一批殘疾人服務龍頭企業,在用地、金融、價格等方面予以優惠,在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予以扶持,支持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以培育推廣殘疾人服務品牌和先進技術為重點,加大政府采購力度。加快培養殘疾人服務專業人才。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適合殘疾人的康復、托養、護理等產品。市級電視臺主要新聞欄目加配手語解說或字幕。完善信息無障礙標準體系,逐步推進政務信息以無障礙方式發布,影像制品要加配字幕。扶持盲人讀物、殘疾人題材圖書和音像制品出版。實施盲文出版項目,開發視聽讀物,建設有聲圖書館。扶持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等方面的知識類、服務類圖書和音像制品,以及反映殘疾人工作和殘疾人事業的工具書、宣傳用書和殘疾人作家的圖書出版。扶持發展特殊藝術,培育殘疾人文化藝術品牌。
(五)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以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托養、護理等服務為重點,逐步建立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強化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管,實現政府購買服務對擴大殘疾人服務供給的放大效應。
(六)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推進殘疾人證智能化工作。開發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相承接的殘疾人人口綜合信息系統,建立健全殘疾人統計調查制度,加強數據安全與使用管理,推進數據研發與應用,形成覆蓋全市的綜合數據平臺。按照信息無障礙標準,加強各類網站無障礙建設,將無障礙評測納入政府網站考評范圍,逐步推進政務信息以無障礙方式發布。
(七)加大殘疾人權益維護力度。嚴格遵守殘疾人權益保障、殘疾人發展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圍繞保障殘疾人生存權、健康權、發展權等重大問題,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健全和完善殘疾人政策體系。構建以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機構提供的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為主導,以相關部門、殘聯和社會力量等提供法律服務為補充的殘疾人法律救助體系。健全完善法律救助工作協調機制,充分發揮縣級以上殘聯法律救助工作站作用,通過社會化方式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救助服務。建設納入全國統一的維權熱線、殘聯系統網上信訪工作平臺,切實落實主體責任,維護殘疾人合法利益訴求。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增強殘疾人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形成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進一步優化殘疾人融入社會環境
(一)強化宣傳動員工作。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和互聯網,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力弘揚人道主義思想和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現代文明理念,在全社會營造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氛圍。鼓勵廣大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積極參與和融入社會,共創和共享小康社會。
(二)大力發展殘疾人慈善事業。鼓勵和支持社會公眾、社會組織通過捐款捐物和助學助醫等方式,為殘疾人奉獻愛心,提供慈善幫扶。鼓勵以服務殘疾人為宗旨的各類公益慈善組織發展,采取公益創投等多種方式,在資金、場地、設備、管理、崗位購買、人員培訓等方面予以扶持,引導和規范其健康發展。大力培育“積善助殘,圓夢行動”系列殘疾人慈善公益項目品牌。倡導社會力量興辦以殘疾人為服務對象的公益性醫療、康復、特殊教育、托養照料、社會工作服務等機構和設施。
(三)廣泛開展志愿助殘服務。健全志愿助殘工作機制,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冊、服務對接、服務記錄、組織管理、評價激勵、權益維護等制度,鼓勵公眾參與志愿助殘服務。廣泛開展“志愿助殘陽光行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助殘扶貧”“手拉手紅領巾助殘”等群眾性助殘活動。提倡在單位內部、城鄉社區開展群眾性助殘活動,鼓勵青少年參與助殘公益勞動和志愿服務。
(四)加強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按照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相關標準和規范要求,對新建、改建設施的規劃、設計、施工和驗收進行嚴格監管,加快推進政府機關、學校、社區、醫院、康復機構、社會福利機構和公共交通等公共場所和設施的無障礙改造,積極開展無障礙市、縣(區)創建工作,逐步推進村鎮無障礙環境建設。全面實施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程。到2018年,力爭完成360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任務。繼續實行殘疾人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車政策,對殘疾人搭乘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予以便利和優惠。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擴大享受優惠的范圍。城市公共停車場要在便利的位置設置殘疾人專用停車位,其數量不少于停車泊位總數的2%,對殘疾人駕駛的機動車免收停車費。鼓勵食品藥品添加無障礙識別標識。加大殘疾人文化科技創新力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無障礙應用水平,鼓勵開發適合殘疾人使用的數字化文化產品。
六、加強組織領導
(一)健全組織領導機制。各級政府要將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小康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切實發揮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職能,及時解決突出困難和問題。各成員單位及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級殘聯要進一步履行好“代表、服務、管理”職能,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要高度重視殘疾人工作者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教育培訓,強化職業素質,增強服務意識,更好地服務殘疾人。
(二)完善工作保障機制。各級政府要按照支出責任合理安排所需經費。充分發揮公益慈善組織等社會力量作用,形成多渠道、全方位投入格局。有關政策、資金、項目要重點向農村和基層傾斜。各縣(區)要將基層殘疾人服務工作納入以社區為基礎的城鄉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改善服務條件,增強服務能力。
各相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意見要求,按照職責和重點任務分工,抓緊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各縣(區)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市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要開展殘疾人小康工作專項監測,督促檢查本意見落實情況,并及時向市政府報告。市政府將適時組織專項督查。
附件: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附件
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序號 |
工作任務 |
責任單位 |
時間進度 |
1 |
逐步提高重度殘疾人分類救助水平。完善并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逐步提標擴面。 |
市民政局 市財政局 市殘聯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6年12月底前出臺具體政策措施 |
2 |
逐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的醫療康復項目。 |
市人社局 市衛計委 市民政局 市財政局 市發改委 市殘聯 |
持續實施 |
3 |
完善重度殘疾人醫療報銷制度,做好重度殘疾人就醫費用結算服務。 |
市人社局 市衛計委 市財政局 市民政局 市殘聯 |
持續實施 |
4 |
落實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用電、水、氣、暖等費用優惠和補貼制度。制定聾人、盲人特定信息消費支持政策。 |
市物價局 市民政局 市財政局 市殘聯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7年6月底前出臺具體政策措施 |
序號 |
工作任務 |
責任單位 |
時間進度 |
5 |
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城鎮殘疾人家庭優先提供公共租賃或發放住房租賃補貼,2020年完成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任務。 |
市住建委 市民政局 市財政局 市殘聯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7年6月底前出臺具體政策措施 |
6 |
建立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公示制度。 |
市殘聯 市人社局 市編委辦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持續實施 |
7 |
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招錄(招聘)和安置殘疾人就業。新招公務員或工作人員時,同等條件下優先招錄(招聘)殘疾人。 |
市人社局 市編委辦 市國資委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持續實施 |
8 |
實施政府優先采購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的產品和服務。 |
市殘聯 市財政局 市民政局 市人社局 市工商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7年6月底前出臺具體政策措施 |
9 |
殘疾人創辦的小微企業和社會組織優先享受國家和省扶持政策,對其提供優惠孵化服務。 |
市殘聯 市民政局 市發改委 市人社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7年6月底前出臺具體政策措施 |
序號 |
工作任務 |
責任單位 |
時間進度 |
10 |
扶持殘疾人開展網絡就業創業,并納入個體創業扶持范疇,予以特殊資金扶持。支持興辦殘疾人輔助性(庇護性)就業機構。 |
市殘聯 市財政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6年12月底前出臺具體政策措施 |
11 |
將農村貧困殘疾人作為重點扶持對象納入各級政府工作機制,各項扶困措施要優先扶持殘疾人。 |
市農委 市殘聯 市財政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7年6月底前出臺具體政策措施 |
12 |
加強殘疾預防工作,建立健全殘疾報告制度、殘疾預防綜合信息網絡平臺和數據庫。開展0-6歲篩查工作,健全完善市衛計委與市殘聯組織的兒童殘疾人信息隨報與共享機制。完善兒童殘疾篩查、診斷、康復服務體系。 |
市衛計委 市民政局 市財政局 市人社局 市殘聯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6年12月底前出臺具體政策措施 |
13 |
實施0—8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建立殘疾兒童普惠性搶救性康復和補貼制度,逐步提高救助和服務補貼標準。實施重點康復項目,為城鄉貧困殘疾人、重度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 |
市殘聯 市財政局 市民政局 市衛計委 |
持續實施 |
14 |
提高貧困精神障礙者醫療救助水平。 |
市民政局 市衛計委 市財政局 市公安局 市殘聯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6年12月底前出臺具體政策措施 |
序號 |
工作任務 |
責任單位 |
時間進度 |
15 |
將殘疾人社區醫療康復服務納入城鄉基層衛生服務考核內容。 |
市衛計委 市民政局 市殘聯 |
2016年12月底前完成 |
16 |
健全完善各級各類康復機構的指導和轉介機制。建立醫療機構與殘疾人專業康復機構雙向轉診制度,實現分層級醫療,分階段康復。 |
市衛計委 市殘聯 |
2016年12月底前出臺具體政策措施 |
17 |
統籌規劃城鄉殘疾人康復、托養等服務設施建設,實現合理布局。 |
市發改委 市財政局 市殘聯 |
2018年6月底前出臺具體政策措施 |
18 |
加大力度實施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程。 |
市殘聯 市財政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8年底前完成 |
19 |
按照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相關標準和規范要求,對新建、改建設施的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嚴格監管,加快推進各類公共場所和設施無障礙建設和改造,逐步推進農村無障礙環境建設。 |
市住建委 市發改委 市民政局 市財政局 市交通局 市教育局 市衛計委 市經信委 市殘聯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持續實施 |
20 |
推進電視臺開辦手語欄目,主要新聞欄目加配手語解說和字幕。 |
市委宣傳部 市財政局 市殘聯 |
持續實施 |
序號 |
工作任務 |
責任單位 |
時間進度 |
21 |
建立優秀運動員選拔培養機制,促進殘疾人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 |
市體育局 市財政局 市殘聯 |
2016年12月底前出臺具體方案 |
22 |
建立納入全國統一殘疾人維權熱線和殘聯系統網上信訪工作平臺。 |
市殘聯 市財政局 市經信委 |
2017年6月底前完成 |
23 |
健全志愿助殘工作機制,完善管理與服務,鼓勵更多的人參加志愿助殘服務。 |
市殘聯 市文明辦 |
2017年6月底前出臺工作方案 |
24 |
提高重度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代繳標準,將三、四級貧困殘疾人納入政府代繳養老保險范圍。 |
市人社局 市財政局 市殘聯 |
2017年6月底前出臺具體政策措施 |
25 |
大力弘揚人道主義思想和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現代文明理念,在全社會營造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氛圍。 |
市委宣傳部 市文明辦 市殘聯等 |
持續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