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文件 > 盤錦市 > 政策解讀 > 政策解讀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解讀

發布時間:2016-10-27 瀏覽次數:241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
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解讀 
 

  一、《實施意見》出臺的背景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著眼我國經濟發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為經濟持續增長培育新動力、打造新引擎,實現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工業是我省的立省之本,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當前,我省正處于推進新一輪全面振興、加快制造強省建設的關鍵時期,工業經濟發展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和挑戰。面對持續加大的下行壓力和制約工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迫切需要通過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培育新的增長動力,進一步優化工業供給結構、提升工業供給質量和效益。

  為大力推進我省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據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工信委研究起草了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并按照省領導的批示意見,對《實施意見》進行了補充完善,通過征求省發改委、金融辦、科技廳等相關部門意見,經省政府同意,于8月15日下發了《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遼政發〔2016〕55號)。

  二、《實施意見》起草的總體考慮

  一是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用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堅持加減乘除并舉,促進大中小微企業協同發展、各產業協調有序發展;堅持構建綠色制造體系,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國際產能與裝備技術合作,引進一批先進技術和重大支撐項目,努力用“遼寧裝備”裝備中國、走向世界;堅持共享發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互聯互通,形成更加公平公正、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

  二是緊緊圍繞“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在去產能方面,以冶金、石化及建材為重點,從嚴格控制新增產能、有效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三個方面引導產業有序發展。同時,引導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兼并重組、國際產能合作與轉移等方式化解過剩產能。在去庫存方面,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雙重作用,加大本地工業產品推廣應用力度,從供給端和需求端雙向發力,以產銷對接、產品配套等多種形式幫助企業開拓市場,降低產品庫存。在去杠桿方面,支持企業開展直接融資,減少間接融資,有效防范融資風險。特別是鼓勵企業通過直接融資以及市場化、法制化的債轉股等綜合方案來降低企業的投資杠桿。在降成本方面,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物流、融資等企業外部運營成本,以及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用工、用電、采購、管理、財務費用等企業內部成本。在補短板方面,立足于優化供給結構,提高有效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裝備制造業重點補齊高端裝備產品少、核心技術及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的短板;石化產業補齊化工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的短板;冶金、建材產業補齊精深加工水平低、高端品種少的短板;消費品產業補齊在品種、品質、品牌方面的短板;電子信息產業補齊產品結構、產業規模、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能力的短板。

  三是緊緊圍繞國家新一輪振興發展戰略和遼寧工業發展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中央7號文件)、《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中央28號文件)和《中國制造2025》等重要文件精神,特別是準確把握中央對遼寧的產業發展定位和要求,將文件的精髓要義充分體現到《實施意見》中。同時,對接和參照《中共遼寧省委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中國制造2025遼寧行動綱要》、《遼寧省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求發省長在五個產業發展座談會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明確重點改革任務,把《實施意見》與推廣應用本地工業產品、實施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三品”工程等重點工作相結合,與實施八大門類五個產業發展政策相銜接,力求符合遼寧實際、體現遼寧特色。

  三、《實施意見》的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在結構上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提出了我省工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第二部分是主要任務,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以優化供給結構為重點,補齊工業發展短板。具體包括鞏固提升裝備制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做優做精消費品工業、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4項任務。

  二是以化解過剩產能為重點,引導產業有序發展。具體包括加快化解過剩產能、嚴格控制新增產能、推進兼并重組壓減產能、推動國際產能合作4項任務。

  三是以創新融合發展為重點,培育工業供給新動能。具體包括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開展兩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推進軍民融合發展、開展服務型制造行動、大力推動工業綠色發展、推進工業強基工程7項任務。

  四是以供需協同為重點,不斷擴大工業有效供給。具體包括促進重點行業有效投資、推動本地工業產品擴大應用、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3項任務。

  五是以推進企業降本增效為重點,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具體包括加大幫扶企業力度、開展降低企業成本行動、拓寬企業融資渠道3項任務。

  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包括4條措施:一是強化政策保障和資金引導;二是營造良好的發展軟環境;三是加快完善人才保障體系;四是抓好各項工作的責任落實。    

  文件鏈接: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遼政發〔2016〕5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