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盤錦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盤錦市加快推進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布時間:2019-08-27 瀏覽次數:669

盤政發〔2019〕8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市政府八屆第23次常務會議討論研究通過,現將《盤錦市加快推進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盤錦市人民政府   


  2019年6月19日   


 ?。ù思_發布)


盤錦市加快推進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以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需求為導向,加快建設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27號)和《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遼寧省加快推進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遼政發〔2019〕5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ㄒ唬┙ㄔO內容。按照“市級統籌、統分結合”建設原則,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由市政務服務平臺、各縣區(經濟區)和市政府相關部門業務辦理系統組成。市政務服務平臺是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總樞紐和市級政務服務事項的具體辦事服務平臺,各縣區(經濟區)業務辦理系統和市政府相關部門業務辦理系統是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具體辦事服務平臺。


  1.市政務服務平臺。市政務服務平臺按照“市級統建”原則建設,市、縣區(經濟區)、鎮(街道)、村(社區)各級政務服務事項納入市政務服務平臺辦理,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全覆蓋。縣區(經濟區)不單獨建設政務服務平臺。市政務服務平臺是全市政務服務的總入口,具有相對獨立的服務界面和訪問入口,以省政務服務平臺門戶為總門戶,與省政務服務平臺互聯互通,依托省政務服務平臺辦理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政務服務業務。


  2.市政府相關部門業務辦理系統。市政府相關部門要統籌整合本部門業務辦理系統,實行統一管理,依托市政務服務平臺的公共支撐系統,統籌利用政務服務資源,辦理本部門政務服務業務。按照“誰建設系統、誰負責對接”原則,與市政務服務平臺對接,通過市政務服務平臺辦理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政務服務業務。原則上,各部門業務辦理系統依托市政務服務平臺門戶提供服務,不保留獨立的政務服務門戶。


  市政務服務平臺是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總樞紐,保留獨立政務服務門戶的市政府相關部門業務辦理系統,要按照有關標準規范要求,與市政務服務平臺做好對接,做到與市政務服務平臺門戶形式統一規范、內容深度融合,實現政務服務事項集中發布、服務集中提供、數據匯聚共享、業務協作協同。各縣區(經濟區)要依托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整合各類網上政務服務系統和資源,為企業和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鼓勵各縣區(經濟區)、各相關部門依托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開展個性化、有特色的服務創新。


 ?。ǘ┕ぷ髂繕?。建成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推進各縣區(經濟區)和各部門業務辦理系統規范化、標準化、集約化建設和互聯互通,形成全市政務服務“一張網”,與國家、省政務服務平臺高度融合。實現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互通,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協同辦理,全城通辦、就近能辦、異地可辦、“一網通辦”,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2019年底前,按照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對地方政務服務平臺建設要求和標準,完善優化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各項功能,市、縣區(經濟區)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于80%,與國家、省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對接。


  2020年底前,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功能進一步強化,各縣區(經濟區)和市政府相關部門業務辦理系統與市政務服務平臺應接盡接,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涉密等外,全市政務服務事項納入政務服務平臺應上盡上,100%網上可辦,全市政務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2022年底前,以市政務服務平臺為總樞紐的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更加完善,全市范圍內政務服務事項基本做到標準統一、整體聯動、業務協同,與國家、省政務服務平臺高度融合,全面實現全市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二、主要任務


 ?。ㄒ唬┮幏墩辗帐马棥?/p>


  1.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政務服務事項包括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面梳理醫療、教育、住房、社保、民政、扶貧、公共法律服務等與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事項,編制全市統一的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實現同一事項名稱、編碼、依據、類型等基本要素省、市、縣三級統一。規范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完善受理條件、申請材料、中介服務、辦理流程等信息要素,實現全市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圍繞政務服務事項面向企業群眾的辦事指南、受理人員的受理標準、審批人員的辦理規程等關鍵要素,以“最小顆粒度”細化量化,加快推進依申請的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實施。(牽頭單位:市營商局;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19年6月底前完成)


  2.建設全市統一政務服務事項庫。依據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和辦事指南,建設與省級統一的政務服務事項庫和管理系統,統一管理市、縣區(經濟區)、鎮(街道)、村(社區)政務服務事項和辦事指南,與國家、省政務服務平臺事項庫對接。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涉密外,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庫匯聚、一庫管理、數據同源。(牽頭單位:市營商局;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完成)


  3.建立政務服務事項動態管理機制。按照全國聯動的政務服務事項動態管理機制,加強我市政務服務事項及辦事指南的動態管理工作,進一步制定完善有關管理辦法,明確政務服務事項設立、變更、取消、下放及辦事指南調整等工作具體要求,確定各縣區(經濟區)、各部門職責。省政務服務事項庫是全市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及辦事指南信息公開、運行、申請、辦理等唯一標準,進一步規范行政權力運行。深入開展政務服務流程再造和優化,從取消申報要件、壓縮辦理時限、優化辦理流程、推進并聯審批、創新審批模式等入手,切實提升全市政務服務能力與水平。(牽頭單位:市營商局;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并持續推進)


  (二)完善公共支撐體系。


  4.統一網絡支撐。按照省電子政務外網建設統一要求,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務部門及其所屬單位,鎮(街道)、村(社區)便民服務站點電子政務外網全覆蓋。各縣區(經濟區)、各部門按照省里統一安排部署,將非涉密業務專網逐步對接整合至電子政務外網,財政部門不再安排各部門自行租賃的專網、互聯網等網絡租賃費用。國家統一規劃建設的業務專網,按照國家部署要求對接整合;省統一規劃建設的業務專網,按照省部署要求對接整合。加強網絡安全保障,提高電子政務外網的安全性、可靠性、穩定性,滿足業務量大、實時性高的網絡應用需求。原則上,市政務服務平臺、各縣區(經濟區)和各部門業務辦理系統均依托省電子政務外網建設,通過部署在互聯網上的政務服務門戶對外提供服務。(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完成)


  5.統一身份認證。以全省統一建設的政務服務身份認證系統為依托,各縣區(經濟區)、各部門要充分利用省政務服務平臺的基礎認證能力,建設完善可信憑證和單點登錄系統,納入全省統一政務服務身份認證體系,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在不同地區和部門系統重復注冊驗證等問題,實現全市政務服務事項“一次認證、全網通辦”。同時,按照國家相關規范要求對接國家政務服務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牽頭單位:市營商局;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完成)


  6.統一電子印章。省按照國家統一的電子印章技術規范建設全省統一的電子印章系統。市、各縣區(經濟區)和各部門要按照相關規范與省統一電子印章系統對接,并使用全省統一電子印章制章系統制發電子印章。(牽頭單位:市營商局;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20年12月底前完成)


  7.統一電子證照。省按照國家電子證照業務技術規范建設全省統一的電子證照系統,支持電子證照跨地區、跨部門共享。市、各縣區(經濟區)和各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制作和管理電子證照。制定電子證照標準格式文本,通過電子印章用章系統加蓋電子印章或加簽數字簽名,逐步實現全市直至全國范圍共享互認。(牽頭單位:市營商局;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20年12月底前完成)


  8.統一公共支付。省里將建設全省統一的公共支付系統,市、各縣區(經濟區)和各部門按省統一部署,做好與政務服務平臺、非稅收入系統、各執收部門收費系統、非稅收入代理銀行和代收機構專用系統等對接工作,實現全省政務服務繳費和非稅收入繳款信息在各級系統及渠道間交換共享,為市、各縣區(經濟區)和各部門政務服務提供安全、統一、便捷的網上支付渠道和資金結算服務。(牽頭單位:市營商局;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19年6月底前完成)


  9.統一政務服務中介網上交易。加快推進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中介網上交易平臺應用,實現中介服務機構“零門檻、零限制”入駐,做到網上展示、網上競價、網上中標、網上評價。企業自主選擇中介服務機構,政府部門不得強制指定或變相指定,支持中介服務機構公平競爭。(牽頭單位:市營商局;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完成)


  10.統一數據共享。按照《遼寧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遼寧省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等要求,完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設,實現市政務服務平臺、各縣區(經濟區)和各部門業務辦理系統數據共享。按照省相關標準要求及時與省政務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對接,完成國家、省、市三級數據交換共享平臺的縱向聯通。進一步完善數據開放平臺、基礎數據庫建設,健全政務信息資源數據共享交換機制,滿足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共享需求。(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市發展改革委、市智慧城市運管中心;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按照市政府既定工作時間要求完成)


  (三)優化政務服務方式。


  11.拓展網上政務服務渠道。加快建設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移動端,推動政務服務向“兩微一端”等延伸拓展,以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衛生健康、民政、住房城鄉建設等領域為重點,積極推進覆蓋范圍廣、應用頻率高的政務服務事項向移動端延伸,將鎮(街道)、村(社區)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向自助終端延伸,推動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掌上辦”“指尖辦”“終端辦”,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多樣性、多渠道、便利化的政務服務。按照國家政務服務移動端建設指引標準,各縣區(經濟區)、各部門已建成的政務服務移動端要將相關功能整合到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移動端。進一步完善“8890”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通過熱線電話、網站、移動終端APP、微博、微信、郵件、短信等服務載體和渠道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服務。(牽頭單位:市營商局;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20年12月底前完成)


  12.實行線上線下融合服務。進一步優化涉及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事項辦理流程,實現一張清單告知、一張表單申報、一個標準受理、一個平臺流轉。各實體政務服務大廳要充分利用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辦理業務,做到政務服務線上線下“一套服務標準、一個辦理平臺”。政務服務事項清單、辦事指南、辦理狀態等信息,在市政務服務平臺、各縣區(經濟區)和各部門業務辦理系統、移動終端、自助終端、實體政務服務大廳、政府網站和第三方互聯網入口等同源發布,相關信息從市統一政務服務事項庫、市數據交換共享平臺等統一獲取。各實體政務服務大廳現場排隊叫號、服務評價等配套設施數據,同步納入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實行同源管理。推動線上服務向鎮(街道)、村(社區)延伸。(牽頭單位:市營商局;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20年12月底前完成)


  13.推廣電子證照(電子印章)應用。依托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推進市、縣區(經濟區)和各部門電子證照(電子印章)使用,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的申請、受理、審查、決定、證照制作、決定公開、收費、咨詢等環節全流程在線辦理。逐步歸集與企業和群眾辦事相關的電子證照、申請材料等數據信息,持續提高辦事材料線上線下共享復用水平。(牽頭單位:市營商局;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14.完善政務服務咨詢投訴功能。建立覆蓋全市、標準統一、上下聯動的政務服務網上咨詢投訴體系,暢通網上咨詢投訴渠道,及時回應和推動解決政務服務熱點難點問題。建設完善市政務服務平臺咨詢投訴系統,與國家、省政務服務平臺咨詢投訴系統以及“8890”綜合服務平臺等政務服務訴求平臺、政務服務熱線等對接,開展政務服務全程監督、評價、投訴并及時反饋企業和群眾辦事咨詢。(牽頭單位:市營商局;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19年6月底前完成)


  15.建立健全政務服務效果考核評價體系。依據國家有關標準和省相關要求,建立全市政務服務考核與評價評估指標體系,建設完善政務服務平臺網上考核與評估評價系統,對政務服務情況進行全市考核。推動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完善線下辦事滿意度評價體系,對各級政務服務中心線下滿意度評價數據進行統一匯總和統計分析,促進市、縣區(經濟區)和各部門提高政務服務能力。(牽頭單位:市營商局;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前完成)


  16.加強政務大數據對一體化服務平臺建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完善市政務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建設,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政務服務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與國家、省相關要求進行對比分析,探索推進政務服務改革路徑與方式方法,通過對政務服務各環節“痕跡”分析,對政務服務整體效能進行客觀評價,推動政務服務改革深入開展。(牽頭單位:市智慧城市運管中心、市營商局;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20年12月底前完成)


  17.建設“互聯網+監管”系統。按照國家關于建設“互聯網+監管”系統的總體部署,建設部門監管與公眾參與相結合的“互聯網+監管”系統,對部門監管工作進行監督管理,與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對接,實現全市各部門監管信息可追溯、監管結果可共享,并通過歸集共享各類相關數據,及早發現防范苗頭性和跨行業跨區域風險,實現對監管的“監管”。(牽頭單位:市營商局;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完成時限:2020年12月底前完成)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和監督考核。市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頂層設計、規劃建設、組織推進、統籌協調和監督指導等工作。各縣區(經濟區)和履行政務服務職能的市政府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工作,建立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管具體、領導班子抓落實的工作機制,認真研究部署,及時協調解決遇到的重大問題。市政府督考辦要將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運行情況納入市政府對各縣區(經濟區)、各部門績效考核指標,加大考核權重,并進行常態化督查考核。


  (二)強化安全保障和日常運行管理。市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要積極聯系省相關部門,會同各縣區(經濟區)和市政府相關部門,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規范體系,推進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健全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安全保障體系,建立多部門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制定完善應急預案,建立責任明確、保障有力的平臺運行管理體系,確保平臺平穩高效安全運行,保護好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三)加強培訓交流和宣傳推廣。建立常態化教育培訓機制,對政務服務工作定期組織開展培訓。把面向公眾辦事服務作為公職人員培訓的重要內容,提高服務意識、業務能力和辦事效率。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設既具備互聯網思維與技能又精通政務服務業務的專業化隊伍。積極開展試點示范工作,建立交流平臺,分享經驗做法。深入挖掘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工作典型做法、特色服務、應用成效,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開展常態化宣傳報道,不斷提高社會認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