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 > 養老服務
索 引 號: | govsmzj-2020-027096 | 主題分類: | 養老服務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民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養老院院長培訓大綱(試行)》 和《老年社會工作者培訓大綱(試行)》的通知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20-11-10 | |
主 題 詞: |
民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養老院院長培訓大綱(試行)》 和《老年社會工作者培訓大綱(試行)》的通知
民辦發〔2020〕3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
按照經國務院同意、民政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民發〔2019〕88號)提出的“開展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提升行動,確保到2022年底前培養培訓1萬名養老院院長、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切實提升養老服務持續發展能力”工作要求,為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培訓科學性、系統性和實用性,民政部組織制定了《養老院院長培訓大綱(試行)》和《老年社會工作者培訓大綱(試行)》(以下簡稱兩個《大綱》),現印發給你們,供參考使用。
兩個《大綱》以當代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為導向,以提高養老機構管理人員、老年社會工作者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在總結各地人才培養經驗基礎上,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所列課程包括養老院院長和老年社會工作者應知應會的政策趨勢、理論方法、實務技巧等,是各級民政部門、培訓機構組織開展培訓的重要依據。
各地民政部門要高度重視養老機構管理人員、老年社會工作者培訓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條件保障,在保證基本培訓要求的基礎上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完善相關內容,及時總結經驗,并將實施情況報送養老服務司。
附件:1.養老院院長培訓大綱(試行)
2.老年社會工作者培訓大綱(試行)
民政部辦公廳
2020年10月23日
附件1
養老院院長培訓大綱(試行)
一、制定說明
為指導開展養老院院長等管理人員培訓工作,提高養老院管理人員法規政策水平和職業素養,推動養老服務規范化、專業化、高質量發展,民政部組織制定了《養老院院長培訓大綱(試行)》。
《養老院院長培訓大綱(試行)》以建設職業化、專業化、規范化養老院管理隊伍為目標,聚焦養老院管理服務的特點和實踐,突出針對性、實踐性、規范性、指導性和時代性,明確了養老院院長等管理人員的培訓目標、培訓方式、培訓內容、培訓課時、考核方式等重點內容,為規范培訓工作、保證培訓質量提供了依據。
二、培訓目標
《民政部關于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 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民發〔2019〕88號)明確提出“2022年底前培訓1萬名養老院院長”的要求。養老院院長培訓擬通過科學設置課程,開展專業化的培訓,打造一支適應養老服務迅速發展要求的高素質管理人才隊伍,推動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三、培訓對象
(一)養老機構院長及管理人員。
(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負責人及管理人員。
(三)養老服務企業、事業單位業務骨干。
四、培訓方式及時間
(一)培訓方式。
授課講座、觀摩學習、場景模擬、沙龍討論相結合。培訓可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開展。
(二)培訓時間。
建議培訓總時長為5天(40學時),其中3.25天(26學時)為專業理論課程集中授課,觀摩學習、場景模擬、沙龍討論共計1.25天(10學時),0.5天(4學時)為考核與結業儀式。(以上學時分配僅供參考)。
五、培訓內容
培訓設置四個課程模塊,分別為政策與發展趨勢模塊、服務實務模塊、管理實務模塊和能力建設模塊(見下表)。
政策與發展趨勢模塊旨在幫助學員掌握養老行業尤其是養老院相關的宏觀政策及發展趨勢。服務實務模塊旨在幫助學員了解掌握養老機構的核心業務。管理實務模塊旨在幫助學員了解掌握養老機構的管理實務。能力建設模塊旨在幫助學員進一步提升管理能力與技巧。
培訓課程設置和學時要求(學時分配僅供參考)
培訓模塊 |
課程名稱 |
學時 |
時間 安排 |
備注 |
政策與發展趨勢模塊 |
養老政策與行業發展趨勢/養老院發展與管理的國際經驗 |
3 |
第一天上午 |
授課講座 |
養老院的發展與改革/ 養老產業的發展與展望/區域養老一體化 /老年用品的應用 |
2 |
第一天下午 |
||
服務實務模塊 |
失智失能老年人照護管理 |
2 |
第一天下午 |
授課講座
|
醫護服務管理 |
2 |
第二天上午 |
||
社會工作管理 |
2 |
|||
管理實務模塊 |
行政管理/標準化管理 |
3 |
第二天下午 |
授課講座 |
質量管理 |
2 |
|||
風險管理/合同管理/危機管理 |
2 |
第三天上午 |
||
能力建設模塊 |
院長領導力建設 |
2 |
第三天上午 |
授課講座 |
文化與團隊建設 |
2 |
第三天下午 |
||
信息化管理 /智慧養老應用 |
2 |
第三天下午 |
||
機構養老與社區養老的融合發展 |
2 |
第四天上午 |
||
公辦與民辦養老機構的服務與管理 |
2 |
觀摩學習+ 場景模擬 + 沙龍討論 |
||
養老機構實景實訓沙龍 |
4 |
第四天下午 |
||
社區養老的服務與管理 |
2 |
第五天上午 |
|
|
智慧養老設施與平臺/康復輔具產業園區 |
2 |
|||
考核與結業儀式 |
4 |
第五天下午 |
六、基本要求(學時分配僅供參考)
(一)政策與發展趨勢模塊(5學時)。
1.養老政策與行業發展趨勢/養老院發展與管理的國際經驗(3學時)。
(1)了解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近年來國務院、民政部及各省市頒布下發的各類養老服務法規、政策、標準,掌握國家養老宏觀政策、了解養老行業發展趨勢。
(2)了解其他國家或地區養老機構發展的情況、特點、可供借鑒的經驗。
2.養老院的發展與改革/養老機構的改革與創新/養老產業的發展與展望/區域養老一體化發展分析/老年用品的應用(2學時)。
(1)了解養老院的產生、發展歷程與相應的政策變遷,熟悉養老院的發展趨勢。
(2)了解近年來各地養老院改革實踐的具體做法與成效,了解機構的創新做法,探討其可復制可借鑒性。
(3)掌握養老產業的政策環境、發展探索與問題瓶頸。
(4)掌握區域養老的相關養老數據、政策法規、地方或團體標準及因地制宜的實踐探索,了解區域養老一體化發展的現狀、相關政策與發展趨勢。
(5)了解老年用品的分類、在養老機構中的應用場景、相關政策等。
(二)服務實務模塊(6學時)。
1.失智失能老年人照護管理(2學時)。
了解失智失能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掌握失智失能老年人的照護管理要點及注意事項。
2.醫護服務管理(2學時)。
熟悉掌握養老機構醫療護理、疫情防控、傳染病防治相關制度、服務內容、服務流程、應急預案等。
3.社會工作管理(2學時)。
熟悉掌握養老機構社工服務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應急預案等。
(三)管理實務模塊(6學時)。
1.行政管理/標準化管理(3學時)。
(1)掌握養老院的日常行政管理,包括綜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經營管理、檔案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內容。
(2)了解養老機構開展標準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掌握目前現有的養老服務國家標準(含強制性國家標準和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等,掌握標準化工作的制定、實施與改進過程與方法。
2.質量管理(2學時)。
了解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管理的重要意義,掌握質量管理的依據、流程、質量管理的工具與方法。
3.風險管理/合同管理/危機管理(2學時)。
(1)掌握養老院常見風險的類型,如消防安全風險、服務安全風險、食品安全風險、災害天氣安全風險等,掌握風險管理特點、風險管理方法、風險管理過程和實務技巧,掌握國家強制標準《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
(2)掌握養老院格式合同文本的條款、解釋,法律風險及使用方法。
(3)熟悉養老院危機預防,危機處理原則、策略及處置方式。
(四)能力建設模塊(18學時)。
1.養老院院長領導力建設(3學時)。
學習掌握養老院院長應具備的財務分析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危機公關能力等。
2.養老機構文化與團隊建設(1學時)。
了解文化建設與團隊建設的內涵、作用,掌握養老機構開展文化建設與團隊建設的方法與技巧。
3.養老機構的信息化管理(1學時)。
了解養老機構信息化基礎架構管理、信息化平臺管理、信息化日常管理。
4.機構養老與社區養老的融合發展(3學時)。
掌握機構養老與社區養老融合發展的路徑、方法與前景。
5.公辦與民辦養老機構的服務與管理(2學時)。
掌握公辦與民辦養老機構的特點,工作難點與要點,服務管理方法與技巧。
6.養老機構實景實訓沙龍(4學時)。
結合場景模擬、實地觀摩,組織沙龍互動,在老師和專家的帶領下,開展案例分析,討論管理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總結分享管理經驗。
7.社區養老的服務與管理(2學時)。
了解社區養老服務的特點、工作難點與要點、服務管理方法與技巧。
8.智慧養老運用/老年用品(2學時)。
(1)了解智慧養老的實現形式、相關產品與技術,了解如何通過智慧養老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務質量。
(2)了解智慧養老的趨勢、信息化管理和服務的技術與方法、大數據的收集與利用,智慧手段在養老服務中的應用。
(3)了解老年用品的分類、產業發展情況與相關支持政策等。
七、考核要求
學員完成上述學時并提交結業論文。
八、考核時間
考核時間不少于60分鐘。
附件2
老年社會工作者培訓大綱(試行)
一、制定說明
為指導開展老年社會工作者培訓工作,提高老年社會工作質量,加強老年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依據《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MZ/T 064-2016),民政部組織制定了《老年社會工作者培訓大綱(試行)》。
《老年社會工作者培訓大綱(試行)》以老年人為中心,聚焦養老服務新需求,緊扣《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MZ/T 064-2016),按照老年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內容,采取基礎班、提高班、高階班三個培訓層次分級編寫方式,逐一細化了政策趨勢、理論知識和實務技巧等內容,明確了培訓目標、培訓對象、培訓方式、培訓時間、考核要求等要素,為規范培訓工作、保證培訓質量提供了依據。
二、培訓目標
《民政部關于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 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民發〔2019〕88號)中“2022年底前培訓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的要求。老年社會工作者培訓擬通過科學的培訓課程,幫助學員掌握專業技能、符合崗位設置,具體包括:
(一)掌握養老服務的宏觀政策和發展趨勢,了解如何在養老機構和社區中發揮社會工作優勢、提升服務品質。
(二)掌握老年社會工作通用理論與方法,并能結合民政部相關標準,開展專業服務。
(三)對現階段老年服務領域焦點、熱點問題有更清晰的理解,掌握社會工作介入老年群體的策略技巧。
三、培訓對象
(一)持有助理社會工作師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的從業人員。
(二)在養老機構從事社會工作或相關崗位的人員。
(三)在社區從事養老服務社會工作或相關崗位的人員。
(四)社會組織中承接老年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社會工作者或相關崗位工作人員。
四、培訓方式及時間
(一)培訓方式。
培訓采用課堂授課、案例研討、實地參觀與實操體驗相結合的方式。
(二)培訓時間。
總培訓時長為5天(36學時)。
老年社會工作教育培訓初級班,3天(22學時)為專業理論與案例研究課程集中授課,1.5天(12學時)為實地參觀與實操體驗學習,0.5天(2學時)為考核和結業儀式。
老年社會工作教育培訓提高班,3.5天(26學時)為專業理論與案例研究課程集中授課,1天(8學時)為實地參觀與實操體驗學習,0.5天(2學時)為考核和結業儀式。
老年社會工作教育培訓高階班,3天(22學時)為專業理論與案例研究課程集中授課,1.5天(12學時)為實地參觀與實操體驗學習,0.5天(2學時)為考核和結業儀式。
五、培訓內容
培訓設置為三個課程模塊,分別為政策趨勢模塊、理論知識模塊和實務技巧模塊。
政策趨勢培訓旨在幫助學員掌握養老行業的宏觀政策和發展趨勢,了解在養老機構和社區場域中如何發揮社會工作優勢提升服務品質。理論方法培訓幫助學員掌握老年社會工作通用理論與方法,并能結合民政部相關標準,開展專業服務。實務技巧模塊幫助學員能夠對實務工作中的焦點、熱點問題有更清晰的理解,并掌握一定的服務技巧。具體培訓內容及學時分配如下:
(一)基礎班課程設置和學時要求。
培訓模塊 |
課程名稱 |
學時 |
時間 安排 |
備注 |
政策與趨勢模塊 |
養老政策與行業發展趨勢 |
2 |
第一天上午 |
授課講座 |
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構建 |
2 |
第一天下午 |
||
社區及居家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構建 |
2 |
|||
理論方法模塊 |
老年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 |
4 |
第二天上午 |
授課講座結合案例討論 |
老年人需求特點與特殊問題 |
4 |
第二天下午 |
||
老年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 |
4 |
第三天上午 |
||
老年人社區活動策劃與實施 |
4 |
第三天下午 |
||
實務技巧模塊 |
老年人面談溝通常用實務技巧 |
4 |
第四天上午 |
實地參觀結合實操體驗 |
社區為老服務中的社會工作實務技巧 |
4 |
第四天下午 |
||
機構養老服務中的社會工作實務技巧 |
4 |
第五天上午 |
||
考核與結業儀式 |
2 |
第五天下午 |
(二)提高班課程設置和學時要求。
培訓模塊 |
課程名稱 |
學時 |
時間 安排 |
備注 |
政策與趨勢模塊 |
養老政策與行業發展趨勢 |
2 |
第一天上午 |
授課講座 |
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構建 |
2 |
第一天下午 |
||
社區及居家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構建 |
2 |
|||
理論方法模塊 |
老年社會工作理論 |
4 |
第二天上午 |
授課講座結合案例討論 |
老年個案工作方法與技巧 |
4 |
第二天下午 |
||
老年個案案例解析 |
4 |
第三天上午 |
||
老年小組工作方法與技巧 |
4 |
第三天下午 |
||
老年小組案例解析 |
4 |
第四天上午 |
||
實務技巧模塊 |
老年服務項目管理:志愿服務專題—老伙伴計劃 |
4 |
第四天下午 |
實地參觀結合實操體驗 |
老年服務項目管理:老齡資源整合專題—老吾老計劃 |
4 |
第五天上午 |
||
考核與結業儀式 |
2 |
第五天下午 |
(三)高階班課程設置和學時要求。
培訓模塊 |
課程名稱 |
學時 |
時間 安排 |
備注 |
政策與趨勢模塊 |
養老政策與行業發展趨勢 |
2 |
第一天上午 |
授課講座 |
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構建 |
2 |
第一天下午 |
||
社區及居家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構建 |
2 |
|||
理論方法模塊 |
老年個案工作服務標準與督導方法 |
4 |
第二天上午 |
授課講座結合案例討論 |
老年小組工作服務標準與督導方法 |
4 |
第二天下午 |
||
老年服務項目策劃與評估 |
4 |
第三天上午 |
||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
4 |
第三天下午 |
||
實務技巧模塊 |
認知癥老年人專題 |
4 |
第四天上午 |
實地參觀結合實操體驗 |
園藝療法專題 |
4 |
第四天下午 |
||
緬懷往事療法專題 |
4 |
第五天上午 |
||
考核與結業儀式 |
2 |
第五天下午 |
六、基礎班課程基本要求
(一)政策趨勢模塊(6學時)。
1.養老政策與行業發展趨勢(2學時)。
(1)培訓內容:國家養老宏觀政策及養老行業發展趨勢。
(2)知識要點:了解我國當前養老宏觀政策與背景,熟悉養老行業發展的方向及趨勢。
2.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構建(2學時)。
(1)培訓內容:養老機構內開展社會工作服務的制度流程、服務內容及注意事項。
(2)知識要點:了解養老機構中社會工作服務需建立的制度,熟悉社會工作服務流程、內容,掌握服務注意事項。
3.社區及居家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構建(2學時)。
(1)培訓內容:在社區和居家開展老年社會工作服務的制度流程、服務內容及注意事項。
(2)知識要點:了解社區和居家場景中,社會工作服務需建立的制度,熟悉社會工作服務流程、內容,掌握服務注意事項。
(二)理論方法模塊(16學時)。
1.老年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4學時)。
(1)培訓內容:養老服務中社會工作者應遵循的專業價值理念和倫理守則,認識常見的倫理困境和應對措施。
(2)知識要點:掌握養老服務中社會工作者應遵循的專業價值觀和倫理守則,了解養老服務中常見的倫理困境,掌握應對措施。
2.老年人需求特點與特殊問題(4學時)。
(1)培訓內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特定需求,評估老年人面臨的困境和問題。
(2)知識要點:了解老年人生理、心理特點,掌握老年人特定需求,熟悉老年人面臨的困境和問題。
3.老年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4學時)。
(1)培訓內容:老年社會工作實務中接案、預估、計劃、介入、評估和結案六階段中的工作任務、內容、方法和技巧。
(2)知識要點:熟悉老年社會工作實務六個階段的工作任務和內容,掌握每個階段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項。
4.老年社區活動策劃與實施(4學時)。
(1)培訓內容:老年社區工作主要模式和社區活動策劃方法、步驟和技巧。
(2)知識要點:熟悉老年社區工作主要模式的含義、特點和實施策略。掌握活動策劃的方法、步驟和技巧。
(三)實務技巧模塊(12學時)。
1.老年人面談溝通常用實務技巧(4學時)。
(1)培訓內容:實操訓練社工與老年人面談溝通中常用的信任關系建立、積極傾聽、情緒調節、同理心回應等實務技巧。
(2)知識要點:掌握老年人面談溝通中信任關系建立、積極傾聽、情緒調節、同理心回應等技巧的基本要求和實施要點。
2.社區為老服務中的社會工作實務技巧(4學時)。
(1)培訓內容:實地參觀社區為老服務典型案例和專業經驗,實操體驗各類實務技巧。
(2)知識要點:了解社區為老服務典型案例和專業經驗,熟悉各類實務技巧
3.機構養老服務中的社會工作實務技巧(4學時)。
(1)培訓內容:實地參觀機構養老服務典型案例和專業經驗,實操體驗各類實務技巧。
(2)知識要點:了解機構養老服務典型案例和專業經驗,熟悉各類實務技巧。
七、提高班課程基本要求
(一)政策趨勢模塊(6學時)。
1.養老政策與行業發展趨勢(2學時)。
(1)培訓內容:國家養老宏觀政策及養老行業發展趨勢。
(2)知識要點:了解我國當前養老宏觀政策與背景,熟悉養老行業發展的方向及趨勢。
2.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構建(2學時)。
(1)培訓內容:養老機構內開展社會工作服務的制度流程、服務內容及注意事項。
(2)知識要點:了解養老機構中社會工作服務需建立的制度,熟悉社會工作服務流程、內容,掌握服務注意事項。
3.社區及居家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構建(2學時)。
(1)培訓內容:在社區和居家開展老年社會工作服務的制度流程、服務內容及注意事項。
(2)知識要點:了解社區和居家場景中,社會工作服務需建立的制度,熟悉社會工作服務流程、內容,掌握服務注意事項。
(二)理論方法模塊(20學時)。
1.老年社會工作理論(4學時)。
(1)培訓內容:老年社會工作常用理論的含義和類型,社會工作理論應用的原則和過程。
(2)知識要點:熟悉老年社會工作常用理論含義和主要觀點,掌握理論實務應用的原則和過程。
2.老年個案工作方法與技巧(4學時)。
(1)培訓內容:老年社會工作個案工作相關模式、服務過程和實務技巧。
(2)知識要點:熟悉老年個案工作基本概念和主要模式,掌握老年個案工作各階段工作要求和常用技巧。
3.老年個案工作案例解析(4學時)。
(1)培訓內容:老年社會工作典型個案案例解析與討論。
(2)知識要點:熟悉老年社會工作典型個案處理實務經驗,提升疑難案例應對能力。
4.老年小組工作方法與技巧(4學時)。
(1)培訓內容:老年社會工作小組工作相關模式、服務過程和實務技巧。
(2)知識要點:熟悉老年小組工作基本概念和主要模式,掌握老年小組工作各階段工作要求和常用技巧。
5.老年小組工作案例解析(4學時)。
(1)培訓內容:老年社會工作典型小組案例解析與討論。
(2)知識要點:熟悉老年社會工作典型小組案例處理實務經驗,提升小組工作帶領能力。
(三)實務技巧模塊(8學時)。
1.老年服務項目管理:志愿服務專題—老伙伴計劃(4學時)。
(1)培訓內容:高齡老年人家庭志愿者服務,家庭關愛和生活輔助服務,提升高齡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社會交往的方法。
(2)知識要點:了解志愿者向高齡老年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務的內容,熟悉“預防失能、健康科普、精神慰藉”等家庭關愛和生活輔助服務,提升促進高齡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社會交往的方法。
2.老年服務項目管理:老齡資源整合專題—老吾老計劃(4學時)。
(1)培訓內容:輕度失能老年人及其照顧者需求特點和服務內容,構建非正式照護體系,提升社區家庭照護能力的方法。
(2)知識要點:了解輕度失能老年人及其照顧者需求特點,熟悉為社區輕度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屬提供家庭照護能力提升輔導的內容,熟悉構建非正式照護體系,提升社區家庭照護能力的方法。
八、高階班課程基本要求
(一)政策趨勢模塊(6學時)。
1.養老政策與行業發展趨勢(2學時)。
(1)培訓內容:國家養老宏觀政策及養老行業發展趨勢。
(2)知識要點:了解我國當前養老宏觀政策與背景,熟悉養老行業發展的方向及趨勢。
2.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構建(2學時)。
(1)培訓內容:養老機構內開展社會工作服務的制度流程、服務內容及注意事項。
(2)知識要點:了解養老機構中社會工作服務需建立的制度,熟悉社會工作服務流程、內容,掌握服務注意事項。
3.社區及居家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構建(2學時)。
(1)培訓內容:在社區和居家開展老年社會工作服務的制度流程、服務內容及注意事項。
(2)知識要點:了解社區和居家場景中,社會工作服務需建立的制度,熟悉社會工作服務流程、內容,掌握服務注意事項。
(二)理論方法模塊(16學時)。
1.老年個案工作服務標準與督導方法(4學時)。
(1)培訓內容:老年社會工作個案工作相關服務標準、模式和過程,以及督導的原則和方法。
(2)知識要點:熟悉老年社會工作個案工作相關服務標準,綜合運用個案工作模式開展服務,熟悉個案工作督導的原則和方法。
2.老年小組工作服務標準與督導方法(4學時)。
(1)培訓內容:老年社會工作小組工作相關服務標準、模式和過程,以及督導的原則和方法。
(2)知識要點:熟悉老年社會工作小組工作相關服務標準,綜合運用小組工作模式開展服務,熟悉小組工作督導的原則和方法。
3.老年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策劃與評估(4學時)。
(1)培訓內容:老年社會工作項目策劃與評估的要素、過程和具體方法。
(2)知識要點:掌握老年社會工作項目策劃的要素、過程和具體方法,掌握老年社會工作項目評估的具體方法和注意事項。
4.社會工作研究方法(4學時)。
(1)培訓內容:社會工作研究方法論和研究范式,研究的一般過程和具體方法。
(2)知識要點:了解社會工作研究的含義與功能,熟悉社會工作研究方法論和研究范式,掌握研究的一般過程和具體方法。
(三)實務技巧模塊(12學時)。
1.認知癥老年人專題(4學時)。
(1)培訓內容:認知癥老年人的需求特點和服務焦點,社會工作介入服務的量表工具,認知癥老年人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項目及活動開展。
(2)知識要點:了解認知癥老年人的需求特點和服務焦點,了解社會工作介入服務的量表工具,熟悉認知癥老年人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項目及活動開展。
2.園藝療法專題(4學時)。
(1)培訓內容:園藝療法的定義和發展歷程,老年人園藝療法介入過程和方法技巧。
(2)知識要點:了解園藝療法的發展歷程,理解園藝療法的定義,熟悉老年人園藝療法介入過程中的工作任務,認清工作者的角色,熟悉組織和協助老年人參與園藝活動的方法。
3.緬懷往事療法專題(4學時)。
(1)培訓內容:緬懷往事療法的定義和發展歷程,緬懷往事療法介入過程和方法技巧。
(2)知識要點:理解緬懷往事療法的定義,了解緬懷往事療法發展歷程,掌握如何協助老年人緬懷過去,找回以往的正面事件和感受,從正面的角度去理解和面對過去的失敗與困擾,從而肯定自己,適應現在的生活狀況。
九、考核要求
老年社會工作教育培訓班學員完成上述學時、參加培訓結業考核合格后,可由培訓機構按照培訓班型頒發初級、中級、高級老年社會工作者培訓結業證書。
十、考核時間
考核時間不少于6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