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鶴共舞”30年
趙仕偉,今年49周歲,
畢業于沈陽農業大學畜牧和獸醫專業。
從大學畢業后,
他便進入遼寧遼河口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
一干就是將近30年。
這30年,
他一直做的只有一件事
——飼養繁育和野化丹頂鶴。
“看遠處那四只飛著的丹頂鶴,
就是我們野化訓練成功放飛的!”
趙仕偉告訴記者。
“它們現在還不敢飛離這片濕地太遠,”趙仕偉說,“經過幾年野化訓練后,這些丹頂鶴雖然具備了一定的野外覓食和生存能力,能夠與遷徙途經遼河口濕地的野生丹頂鶴群產生一些‘溝通’,但與真正的野生丹頂鶴相比,還是存在差距”。
對于趙仕偉和遼寧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來說,
2021年,
是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因為在今年3月初至11月末,
這里已累計放飛10批次共101只
人工孵育、飼養并完成野化訓練的丹頂鶴。
要知道從1993年到2020年,
這個數字累計僅僅是十幾只。
“與鶴共舞”是趙仕偉的微信名,
也是他的人生寫照,
每一天,他都與丹頂鶴為伴。
有幾只受傷后由趙仕偉親手救助并活下來的成鶴,跟他感情最深。他一招手,鶴便圍著他興奮地嘴尖朝上、仰頸向天,振翅、跳躍、鳴叫,仿佛癡情的少女在為白馬王子起舞?!芭c鶴共舞”曾是趙仕偉最大的驕傲,但隨著養鶴的年頭變長,他的想法也在不斷改變。如今,趙仕偉更希望它們保持野性,有一天能夠離開人類的照顧,重新回到自然中去。
“人類想要跟丹頂鶴建立真正的親密關系,需要多長時間?不用太久,15年就夠了!”話不多但有點冷幽默是趙仕偉的特點。這位養鶴人,皮膚黑紅粗糙,一年四季總是穿著一身迷彩服,只不過冬天穿的是迷彩棉大衣。從外表看,趙仕偉像個長年被風沙打磨的粗糙漢子,但實際上,他是個心細如絲的人。
丹頂鶴的繁育期在每年4月初至10月初,這段時間,趙仕偉整天吃住在單位,細心守護鶴卵和鶴雛。他每天都要用自己身體最柔軟最敏感的部位——眼皮,去感知溫度,進而判斷受精卵的孵化進度。哪怕是0.1攝氏度的變化,他都能清晰地感知。
30年間,你最痛苦的經歷是什么?
趙仕偉神色有些凝重,
他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
1993年到1996年,趙仕偉剛剛接觸丹頂鶴飼養繁育工作,那也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對這項工作還缺少成功經驗的時期,只有少數動物園有飼養經驗可供借鑒,但條件不同不能照搬照抄。
當時,保護區里只有3只丹頂鶴供趙仕偉飼養研究。1996年3月末收獲的第一枚丹頂鶴卵讓他興奮不已,之后每年都能有雛鳥誕生,他漸漸覺得自己的工作已經入門了。
意想不到的是,1998年、1999年連續兩年,保護區里一只小丹頂鶴也沒有出生!這對趙仕偉和他的同事們來說是巨大的打擊。用趙仕偉的話說,“我付出了200%的努力精心照料種鶴,人工采精、人工授精、全程人工孵化,結果卻是個0!”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這項工作,是不是該改行干點別的去。
時至今日,說起這段往事,趙仕偉依然耿耿于懷。后來,他慢慢摸索出問題的原因:原來,是孵化箱的溫度條件不達標導致胚胎在發育過程中變成了“中死卵”。更新設備后,隨著飼養和繁育經驗慢慢成熟,如今,趙仕偉的鶴群已經發展到了240只,而目前全世界公認的野生丹頂鶴種群數量也只有3500只。
30年間,
你最快樂的事情是什么?
趙仕偉說:“我每天都快樂!”
雖然工作很艱苦,
一年總有小半年的時間不能陪伴家人。
工資收入也不高,
但是“我從心底里喜歡這份工作,我喜歡跟鶴在一起!”
這是趙仕偉的真心話。
你對這項工作的期待是什么?
“希望在我退休之前,
丹頂鶴繁育野化的工作已經結束了?!?br>
趙仕偉平靜地說。
“我希望在自己退休前這十來年時間里,我們人工繁育的丹頂鶴種群擴大到500只。”趙仕偉介紹說,經專家論證,500只是遼河口近海灘涂濕地面積所能容納丹頂鶴棲息的最大數量?!跋M@500只鶴全部野化、回歸自然。十年后,希望遼河兩岸的丹頂鶴籠子里不再有一只需要人工飼養的丹頂鶴,我們的工作不再是飼養和繁育野化,而是更好更全面地保護遼河濕地,保護人類與動物共同的家園?!?nbsp;
30年,一萬多個日夜,
趙仕偉把最好的時光給了丹頂鶴。
扎根葦海,與鶴為伴,
平凡人的不凡守護
讓丹頂鶴這一珍稀物種得以延續,
致敬葦海深處的養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