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動態 > 上級媒體看盤錦

遼河油田技術專家溫靜 用“擠”和“鉆”的釘子精神搞科研

發布時間:2022-03-04 瀏覽次數:893

溫靜:我們像穿越地層可達地心的“眼睛”。 本報記者 楊靖岫 攝

  溫靜在辦公室接受記者采訪。本報記者 楊靖岫 攝

  2010 新聞回顧 刊發時間 2010年3月5日 作者 劉立綱 報道摘錄 在我國有很多老油田,它們因為達到極限開采狀態已經或即將被棄置。但事實上,這些油田的地下并非無物可采,而是有著相當多的油氣資源,只不過傳統的開采技術對其束手無策而已。然而有一個人卻帶領著她的團隊在國內率先突破了這一難題,使老油田“再生”。她就是溫靜,遼河油田研究所油田開發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

本報記者 張 穎

2月10日,時鐘的指針悄然走過零時,伴隨著滴答的響聲,在遼河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辦公樓二層,溫靜抬起頭,揉了揉已經發紅的眼睛,干澀,有點灼熱。她僅閉目休息了幾秒鐘,就重新對著兩個電腦屏幕,旋轉著鼠標,抓取出一張井位部署圖,仔細地研究起來。

溫靜是遼河油田一名企業級技術專家,她的辦公桌上鋪滿了圖紙,電腦里存滿了數據和曲線。工作至今,溫靜用她的熱愛與執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和鉆勁在石油勘探開發領域綻放風采。她坦言,收獲最大的不是外人羨慕的閃光榮譽,而是在無數次的技術攻關中學會與失敗共處,與自己和解。

我們是給油層號脈的“老中醫”

來盤錦的人都喜歡看一望無際的蘆葦蕩,喜歡品嘗肉質肥美的盤錦河蟹,喜歡欣賞遼河岸邊嬉戲的候鳥。深埋地下的“黑金”石油是當地人與外來游客熱絡起來的一個絕好話題。

走在盤錦街頭,與石油相關的標識隨處可見,“石油大街”“興油街”“遼河油田體育館”“遼河油田電視臺”……種種跡象表明這里確實是先有“油田”,后有城市的。

1970年出生的溫靜人如其名,溫和而嫻靜。采訪當天,因處于緊張的收尾階段,項目的壓力令她右眼球嚴重充血,布滿血絲。

怎樣來形容溫靜的工作呢?溫靜打了一個比方:“我們就像是可以穿越地層可達地心的‘眼睛’,也像是給儲油層號脈的‘老中醫’。”油田開發工作復雜而枯燥,每天與曲線的剖面做伴。經過最燒腦的分析與總結后,溫靜需要幫助決策者確定油井的位置,通過打井獲得高油產量。

在一摞部署圖中,溫靜隨機抽出一張,深吸一口氣說,這是接下來要布置的油田的井位情況,根據出油量大小,決定打井的數量和位置。“每一次我手握部署圖的時候,都感到責任重大。”每一口油井的投資和維護費用都在幾百萬元以上,有的甚至要幾千萬元,所以容不得半點疏忽和失誤。

這些年,溫靜帶著科研團隊潛心研究,反復試驗,將深藏地下的油藏情況刻畫得愈發精細和精準。每天面對浩如煙海的數據,做了多少次試驗和分析已經記不清了,整個團隊的人起早貪黑,完全沒有了上下班的概念。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們從工作方法上進行創新,在油藏描述的精密程度上砂體刻畫從40米至50米精細到10米,再到目前的2米至3米。

“看到自己部署的井位產量提升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一掃而光,這就是成就感。”溫靜說。

找到開發潛山的三把鑰匙

科研路上猶如怒海行船,闖過一個驚濤又會迎來一個駭浪。

潛山是潛切割低山的簡稱,具有良好的儲集空間。當其上被比較致密滲透性差的地層覆蓋時就形成了有利于油氣聚集的“潛山油氣藏”。

在盤錦市興隆臺區地下就潛藏著一個巨大的興古潛山。它是遼河油田近些年發現的最大潛山,油層厚度在全球十分罕見。溫靜說,它就像一個倒扎進地心的泰山,油藏深度在2300米至4500米之間,是泰山高度的一倍半。

興古潛山對急需資源接替的遼河油田來說是一塊大蛋糕。但是,蛋糕里的“奶油”分布不均,超深、難采,如何才能將蛋糕吃到嘴,這是個世界級的難題。

面對這樣一個棘手的重大課題,溫靜帶著項目組成員跟興古潛山開發較上了勁兒。參與項目的唐海龍說,接到這個任務時的第一反應是自豪,攻堅克難不就是科研人員的工作嗎?然后毫無思緒,無從下手的無力感讓大家還沒開始,心里就打了退堂鼓。

那時候團隊成員著急上火好幾天,有的成員嘴上起滿了泡。“叫苦有用嗎?天上不會掉餡餅。開弓沒有回頭箭,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勁兒干,從零突破。”關鍵時刻溫靜就是大家的主心骨,她的一番話撫慰了大家焦躁的心。

首先確定井型。這就費了很大一番功夫,直井?螺旋井?掃把井?一個個試驗,一個個排除。最終確定了大斜度井和魚刺井的復雜結構井型,這成了高效開發興古潛山的第一把“鑰匙”。

井型選完了,空間上如何配置?又是一大難題:最終溫靜拿出了16套方案,經過反復的比較、優化、完善,創新設計了“縱疊平錯”“四段七層”的立體開發方案。這填補了開發設計史上的空白,成了高效開發興古潛山的第二把“鑰匙”。

解決完地下的難題,又遇到了地面的問題。最佳井位可能在一棟辦公樓下或家屬區里,可你不能把大樓給拆了,只能改變工程設計。“樓不變,井的軌跡變”,這樣終于保障井位能夠順利實施,這成了開啟興古潛山的“第三把鑰匙”。

溫靜說,科研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就像一樁懸案告破一樣,問題一個接一個地出現,需要科研人員用創新一個接一個地去找到破解的鑰匙,而這背后,是無數次的自我否定,艱難論證和大膽創新。“開發興古潛山,我們在技術上一次次超越,不斷打造‘金鑰匙’,最終使得興古潛山產量節節攀升,成為油田千萬噸穩產的重要支柱。”

用熱愛戰勝孤獨寂寞

溫靜一直從事稀油高凝油開發技術研究工作,立足油田開發需求和關鍵瓶頸難題,推動技術創新。曾主持中石油集團公司重大科技專項稀油高凝油提高采收率無堿二元驅、潛山重力穩定氣驅、多元化注水等核心技術攻關,近5年組織部署井位750余口、編制方案100余項。曾獲省級、油田公司以上科技進步獎29項,先后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榮譽背后是她近30年的堅持,一次次試驗失敗后與自己的和解。溫靜是土生土長的遼河油田子弟,小時候受到父親的熏陶,高考時選擇了大慶石油學院的油藏工程專業。1992年畢業分配到遼河油田,在興隆臺采油廠的多個一線崗位輪崗,做了四年一線技術工人。1996年,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面向全油田首次招聘,溫靜脫穎而出成功應聘進入研究院。

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心中都信奉這樣一句話“板凳甘坐十年冷”。進入研究院,溫靜先做了六七年的基礎數據收集和圖標繪制工作,日復一日的重復工作枯燥、乏味,沒有成就感。她的心也出現過搖擺。

堅持還是放棄?她選擇了前者,對科研的熱愛戰勝了孤獨和寂寞。為了在這里闖出一片天地,溫靜下了苦功夫。工作的時候,她比誰干得都認真,休息的時候,她跑到資料室查資料,到巖心庫看巖心。在所有科研人員里她是最喜歡跑現場的一個,為此她特意準備了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放在辦公室。到了井上,油泥污水她都不在乎,仔細地查看新出筒的巖心和碎鉆資料,把需要的數據記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

無數個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讓她獲得了多個第一。油田二次開發時她選定的“新海27塊”油田是全國第一個獲得成功的區塊;無堿二元復合驅配方體系研發是全國首個突破,興隆臺潛山2300米巨厚儲層開發設計及補能首次嘗試……

2008年臨近春節,站在路邊等車的溫靜被飛馳過來的出租車撞飛,瞬間失去知覺的她在醫院昏迷了3天。醫生說是她堅強的意志戰勝了死神,撿回了一條命。

想到還沒完成的項目,亟待布置的油井,她如坐針氈,只休息了不到兩個月就申請出院。在還沒有完全康復的情況下,溫靜就主動承擔了兩次大的專題匯報,帶著項目組完成了井位部署、方案編制等各項科研任務。

現在,用腦時間長了,溫靜偶爾還會覺得頭疼。“可能是落下后遺癥了吧,不過沒事,自己注意點就行。”這就是溫靜,在事業上敢打敢拼,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