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消融 候鳥春歸
丹東東港鴨綠江口濕地的“鳥浪”。
丹頂鶴起舞。
盤錦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的白枕鶴。
觀鳥愛好者們拍攝候鳥。
“看,那邊的一大群是東方白鸛,大約有300只。這兩天已經發現有500多只丹頂鶴遷徙停歇在東郭和趙圈河,來的也比往年早個兩三天!”3月14日,記者在盤錦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疙瘩樓水庫等地看到,大群的豆雁、花臉鴨和銀鷗等候鳥在天空結隊盤旋翱翔,幾十只潔白的丹頂鶴在剛剛開化的沼澤地帶覓食和起舞,大群的東方白鸛則安靜地臥在葦塘空地處小憩,時而凌空飛起,鳥鳴陣陣,為這片沉寂了一整個冬天的濕地帶來勃勃生機。
又到我省各地的“候鳥季”,不只是盤錦濕地,在沈陽市遼中區珍珠湖和康平縣臥龍湖近日也飛來大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青頭潛鴨、中華秋沙鴨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大天鵝、鴻雁、花臉鴨等;丹東東港鴨綠江口濕地數十萬只的斑尾塍鷸和黑腹濱鷸等候鳥則形成了更為壯觀的“鳥浪”。
2022年,隨著我省各地繼續大力推進濕地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我省候鳥種類和種群數量也不斷增加。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2021年3月中旬達到遷徙高峰期,種群數量為198只,今年3月14日在遼河口保護區內同步調查時記錄到丹頂鶴588只,比去年多390只;花臉鴨2021年春季3.67萬只,今年3月14日統計數據為5萬多只。2022年不僅候鳥數量多,而且停歇時間變長,候鳥們越來越看中遼寧這塊遷徙途中的寶地了。
本報記者 楊靖岫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