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入海口觀“潮”
位于遼寧盤錦的遼河入海口處,大潮漫灘后,彎彎曲曲的潮溝形成美麗的冰凌景觀。
樓群、樹影、大橋、云朵,還有水面上閃閃的銀星,倒映的襯景鋪展在寬闊的河面,安詳而寧靜,這是遼河,穿城而過,城市因為有了一條大河,更加水潤和飽滿。
我時常于午后或者黃昏,去遼河邊的濕地公園,一坐就是很久。
大河泱泱,幾乎看不出水流的方向。無風時,它靜若處子,起風了,水面的波浪隨著風向起伏,搖擺不定,仿佛整個世界也跟著動蕩起來。事實上,它是一路向西,流入渤海灣的。目送著遼河在我的眼前靜靜地追著碩大的夕陽而去。
我喜歡這條河穿城而過時的雍容和優雅,但更愛它抵達遼河入海口展示出來的原始的涵養和野性的美,那是萬千生靈的天堂,尤其春天的遼河口,太熱鬧了。
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遼河入海口的春天,我選擇“潮”字,既不浮夸,也沒辱沒。
先是“風潮”。地處風口浪尖上的遼河入海口,當來自內蒙古和西伯利亞的大風裹挾著寒流,日日夜夜地吹拂,硬生生用冰雪鎖住了一條大河,也鎖住了潮漲潮落的海浪,讓大海一退再退,退到天邊。
千里冰封的遼河入海口一進入2月,風力不減,卻不知不覺中少了冷厲刺骨之勢。蠢蠢欲動的河水,鼓脹著積蓄一個冬天的憋屈,沖破冰層,掀起了又一個“潮”——冰潮。
遼闊而堅固的冰雪世界開始坍塌、碎裂、碰撞,仿佛一場盛大的出征,鐵馬冰河浩浩蕩蕩,所向披靡地撲入大海的懷抱。有的冰排被擠壓到岸邊,猶如銀龍護佑著堤岸,那些聳立如山堆積如倉的冰排,被一波一波的浪頭掏空了五臟六腑,留下泥沙混雜的遺骸,裸露在河床上,過不了幾天,連這樣的遺骸也融入了大地,新的葦芽便開始破土而出……
其實,在遼河口,比冰潮更早抵達的,是北歸的“鳥潮”。丹頂鶴、東方白鸛、天鵝、大雁、黑嘴鷗……200多種鳥類,“封書欲寄天涯意,海水風濤不計程”地飛越千山萬水,在遼河口濕地棲息或者中轉。
為了保護遼河口萬千生靈的家園,盤錦人以“退養還濕”的決絕,放棄利益,大步地后退著,這片越來越廣袤的濕地,迎來了它的又一個高潮——孕育潮。
1萬多只黑嘴鷗的繁殖地,南小河擔負起名副其實的產床。與此同時,蓬勃的萬物,在冰雪消融的遼河入海口,奮力地為新生命的誕生準備著、忙碌著。雛鳥破殼,葦芽簇擁著新鮮的生命;在海潮一遍一遍沖刷之下,翅堿蓬開始為天下眾生鋪展了紅地毯,走紅毯的海潮,讓一個觀潮的人,感受到了滄海桑田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