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努力,盤錦建成濕地修復樣板間
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主題為“濕地恢復”。世界濕地城市盤錦,用十年的探索與努力打造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樣板間”。
(盤錦濕地是丹頂鶴大陸種群北遷的最重要和最集中停歇地 攝影:趙振民)
自2021年以來的“山水項目”即遼河流域(渾太水系)下游盤錦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工程,針對遼河口濕地退化、濕地生物多樣性下降等突出問題和生態安全保障的薄弱環節,總投資10.5億元,工程主要實施油田井場退出146口、濕地修復232公頃、河道修復24公里、岸堤修復64.29公里、土地整治41.84公頃等工程。顯著改善了遼河口濕地存在的面積減少、斑塊化嚴重、上游污染負荷較大的生態問題,切實提升了遼河口濕地生物多樣性,為自然保護地內珍稀物種提供良好的棲息空間。
(河海交匯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浩瀚千里的蘆葦蕩,孕育了“天下奇觀”紅海灘 攝影:趙振民)
渤海明珠盤錦擁有我國暖溫帶最年輕、最廣闊、保護最完整的濕地。這里地處東亞-澳大利亞西亞遷飛路線上,既是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的重要點位之一,也是全球環境基金第七期項目的重要項目點。
(根據2010年全國第二次濕地調查統計,盤錦市分布各類濕地24.96萬公頃,其中自然濕地面積21.65萬公頃,占濕地面積的86.74% 攝影:趙振民)
專家介紹,每年盤錦遷徙停歇或繁殖的水鳥超過一百萬只。經過持續恢復濕地,全市鳥類由2010年的283種增加至現在的304種,丹頂鶴、西太平洋斑海豹等野生動物477種,其中黑嘴鷗繁殖種群由1992年的1200只增加到2022年的12287只,是全球黑嘴鷗最大種群的繁殖地。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斑海豹每年12月前后會來到位于遼東灣北端的遼河入海口產崽過冬 攝影:趙振民)
2022年6月,盤錦市和其他六個城市被國際濕地聯合會評選為世界濕地城市稱號。經《濕地公約》常委會批準,頒發“國際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