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相擁 生機勃發
早春,冰雪消融,遼河入海口處的潮溝形成美麗的樹狀圖案。
遼河口入海處是西太平洋斑海豹重要的產崽地。
兩只野生丹頂鶴在遼河口國家公園濕地嬉戲。
落日余暉中的遼河入海口處萬頃葦塘。
遼河口國家公園創建區總面積:17.06萬公頃
范圍涉及盤錦、錦州二市四個縣(市)區的
10個鎮(街道、葦場)29個行政村(社區、分場)
其中盤錦市范圍:13.89萬公頃
錦州市范圍:0.38萬公頃
國管海域范圍:2.79萬公頃
大河息壤,碧海桑田。
遼河、大遼河、大凌河三條河流在此入海。
這里是我省中部、渤海最北端,是遼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帶,是遼河口國家公園創建區。
這里是我國暖溫帶最年輕、最廣闊、保護最完整的濕地。肥沃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蘆葦沼澤、淺海海域、河流和庫塘、水稻田、養殖池塘等濕地類型,也成為國際鳥類遷徙路線上的關鍵區域和西太平洋斑海豹重要的產崽地。
冰雪消融,萬物萌動。
“看!冰面上站著的那群是銀鷗,還有花臉鴨!對岸遠處的是玉帶海雕、東方白鸛。”
3月初的遼河口,春寒料峭。在盤錦市大洼區三角洲水庫邊,巨大的冰凌簇擁著向海奔涌,盤錦市林業和濕地保護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李鳳麗正在岸邊用望遠鏡觀測這幾天從遠方來到遼河口地區的“客人”們。
李鳳麗告訴記者,現在和即將遷飛停歇在盤錦的有數不清的水鳥:丹頂鶴、白鶴、灰鶴、大天鵝、小天鵝、豆雁、翹鼻麻鴨、斑嘴鴨、羅紋鴨、赤頸鴨、斑頭秋沙鴨、西伯利亞銀鷗、遺鷗、蠣鷸……隨著該地區濕地生態保護工作的力度加大,每年遷徙停歇在遼河口地區的候鳥數量越來越多。
整合優化,落實保護。
“全力建設美麗遼寧”“推進遼河口國家公園建設”被列入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成為2023年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細化的212項具體工作之一。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讓綠色成為遼寧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創建國家公園意義和作用重大。近年來,我省在遼河口地區實施了“退養還濕”、退耕還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濕地保護與生態修復、油氣生產設施退出及生態修復等工程,始終把濕地保護工作作為生態文明建設首要任務來抓,大大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改善生態,綠色共享。
河海交匯,滋養著蘆葦、鹽地堿蓬等濕地植物,為鳥類提供了棲息、覓食的場所。區域內重要物種種群數量明顯增加。
遼河口國家公園范圍內分布著各類野生動物477種。僅鳥類就有304種,每年遷徙停歇或繁殖的水鳥超過100萬只;棲息有西太平洋斑海豹近300頭;這里是全球黑嘴鷗最大種群的繁殖地,黑嘴鷗繁殖種群由1991年的1200只增加到2022年的12287只;也是丹頂鶴大陸種群北遷的最重要和最集中停歇地。2022年盤錦市林業和濕地保護服務中心還開展了全國首次最大規模的人工繁育丹頂鶴野化放歸大自然11批次共計140只。據保護服務中心2023年1月份最新統計,保護區內的丹頂鶴越冬種群更是增加到了創紀錄的94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