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
——“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
戰略地位突出、資源稟賦優良,這是遼寧沿海經濟帶鮮明而突出的特點。作為東北地區唯一的沿海地帶,遼寧沿海經濟帶不斷構建起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為實現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帶來新動能。
4月3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主題系列(第十三場)新聞發布會。丹東市委常委、副市長劉永熙,錦州市政府秘書長門大為,營口市委常委、副市長孫政,盤錦市政府秘書長王冰分別介紹為確保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戰告捷,今年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聚焦沿海經濟帶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并回答記者提問。
丹東:加快推進“黃海翼”建設
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丹東市明確了以上目標,并將在10個方面取得新突破。
推進經濟增長,加快壯大整體實力。要加快擴大有效投資,緊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力爭實現20%”目標,接續推進660個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方面,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地區,圍繞丹東農產品資源、特色產業、互市貿易等開展精準招商。加強與央企集團的對接。
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工業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園區支撐力,并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做大做強旅游業。
著力強化科教人才支撐,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加強基礎性研究、核心技術攻關。同時打造人才聚集優質環境,構建人才安心、安身、安業的良好生態。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通過做大做強民營經濟,加快推進央地合作,不斷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加快促進各類企業競相發展。同時,通過統籌港產城融合發展,完善重點邊境口岸基礎設施等,完善通道平臺,加快開放型城市建設。
發展現代農業方面,要堅決維護糧食安全,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從而在加快推進鄉村振興上下功夫。
著力統籌協調發展,加快融入區域發展新格局。加快推進沿海經濟帶“黃海翼”建設,深化拓展與其他沿海城市物流、旅游、城鄉建設等領域合作,并加快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設,大力發展海洋經濟。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要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民生福祉,通過提升城市形象品位,繁榮民生社會事業,維護邊境地區安全穩定等,加快幸福宜居城市建設。
錦州:綜合經濟實力努力邁入全省“第一方陣”
錦州部署了經濟社會發展11個方面的新突破、52項具體舉措。通過大干三年,經濟總量確保實現1500億元,力爭達到1600億元,綜合經濟實力努力邁入全省“第一方陣”。
加強項目建設,提升城市發展能級。錦州要全力以赴擴大有效投資,激活民間投資,爭取國家及省投資。建立項目“謀立推建”機制,策劃包裝一批具有時代感和引領性的項目群。同時,千方百計促進消費。綜合施策提振出口,鼓勵支持外貿企業參展進博會、遼洽會等,加強外貿企業與RCEP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
實施“存量倍增、增量拉動”行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倍增行動,建設石化及精細化工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實施產業鏈提升工程,大力培育發展新材料、集成電路、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有機顏料產業集群和全國潤滑油產業基地,加快推進寧德時代新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打造全國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生產基地。
聚焦規模、結構、實力,扎實開展“經營主體年”活動。實施經營主體“量質雙升”行動。從“個轉企”“小升規”、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壯大民營經濟,破除市場準入壁壘,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實施央地合作提升行動,組織系列專項招商活動,吸引央企在錦設立區域性總部。
要高質量建設沿海經濟帶,構建高水平開放平臺。強力推進招商引資,緊盯“建設東北陸海新通道、打造物流樞紐城市、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3個重大發展題材,緊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6+1”產業鏈頭部企業,緊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緊盯500強企業、上市公司等,實施產業鏈招商、精準招商。
營口:聚焦全域開發開放實現新突破
營口市明確1個總體目標、8個分項目標、8個方面新突破、50項重點任務及5項保障措施。
充分發揮投資、消費、外貿拉動作用,聚焦推動經濟增長。營口市提出,要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建立重大工程、央地合作、中央資金和城建計劃等重點項目清單,全年計劃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30個以上。推動消費加快恢復,發展假日經濟、夜間經濟、平臺經濟等,并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穩定發展外資外貿,綜合施策擴大進出口,加強與RCEP成員國經貿合作,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模式新業態。
充分發揮“三次產業”支撐作用,聚焦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實施企業技術改造項目100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保稅物流、國際貿易、現代商務、金融保險等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全力推動鄉村振興。
充分釋放體制機制改革紅利,聚焦培育壯大經營主體。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法治環境、信用環境建設,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暢通政府與企業家常態化溝通機制,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并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充分發揮科技、教育、人才引領作用,通過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等,聚焦塑造發展新動能。
充分發揮區域協同發展合力,聚焦全域開發開放實現新突破。通過完善港口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等,促進港產城深度融合。通過培育壯大縣域主導產業等,大力發展縣域經濟。通過加快工業互聯網數字產業園區建設等,做強開放載體平臺。
同時,營口市還提出,要充分發揮城市文化鑄魂作用,聚焦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通過穩就業、強保障、優生態,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通過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營口。
盤錦:打造石化及精細化工全產業鏈
通過深入研究謀劃,反復推敲打磨,盤錦市制訂形成了“1+5”三年行動系列方案。“1”是盤錦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方案,“5”是工業增長、鄉村振興、打造石化及精細化工全產業鏈、生態文明建設、深化央地合作5個專項行動方案。
工業增長方面,盤錦市提出,要實現工業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將堅持工業強市,狠抓項目投資,加快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生產性服務業,在產業布局、結構優化、數字化升級等方面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鄉村振興方面,盤錦市將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等特色產業,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統籌推進。
打造石化及精細化工全產業鏈方面,盤錦已形成了乙烯、丙烯、碳四和芳烴四大化工全產業鏈布局,具備了年產150萬噸乙烯、145萬噸丙烯、200萬噸芳烴的能力,規模以上石化及精細化工企業營業收入占全省22%,成為全省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的“兩極”之一。盤錦市將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精細化工”發展路線,在“減油增化”“減油增特”上狠下功夫,進一步筑牢煉化一體化及基礎化工、精細化工和潤滑油產業根基,培育壯大“大化工+精細化工”產業集群。
生態文明建設上,盤錦市將以協同創建遼河口國家公園為牽動,做好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創建全域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深化央地合作上,盤錦市將充分發揮好遼河油田、兵器華錦、中儲糧、華潤電力等央企作用,大力實施“央企+”行動,深化央地融合發展,在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科技創新、國企改革等領域與央企開展更多務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