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遼河油田盤活人力資源:打造人人創造價值新格局
“企以才治,業以才興”。著眼于油田未來發展,油田公司黨委作出打造“人才資源調劑共享中心”的戰略決策,2022年3月成立了專業化人力資源管理單位——人力資源調劑中心,負責油田公司人力資源調劑平臺的運維、使用與管理,進一步盤活內部人力資源,提升勞動生產率和人力資源價值。
該中心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牢牢把握“調劑盤活”主線,圍繞“創造價值、創造效益”兩大目標,實施“人才儲備、四大培訓、人員調劑、崗位挖潛、人事服務”五項舉措,著力構建“六個池子”,全面圍繞人才資源調劑共享中心建設,創造人才價值貢獻。
一年來,員工外闖市場“走出去”1015人、新增分流2154人、清退置換業務外包用工623人、措施減員370人,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行駛在高質量發展“高速公路”上的遼河油田,正在開啟人力資源破冰之旅。
上平臺、動起來,把人力資源轉化成人才資本
遼河油田目前有6萬多名職工。開發建設50多年,隨著油公司建設和機構整合,人員結構調整難已經成為油田公司發展進程中面臨的六大矛盾之一。具體難在三個方面,一是整體冗員,百萬噸油氣當量用工數量是新疆油田的3倍、長慶油田的6倍、塔里木油田的20倍;二是結構性缺員,鉆井監督、電焊、新能源、海外市場開發等多專業領域人員極少;三是三支隊伍人數比例嚴重失衡,其中管理人員多,技術和操作人員少。
“如果能有效盤活這6萬人,提升他們的創效能力,促進冗員‘上平臺、動起來’,對內可以補充缺員崗位、頂替外雇崗位,對外還能走出去闖市場,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效能力。”黨委組織部副部長、人事部副主任、人力資源調劑中心主任李紅偉表示。
不改一潭“死水”,改則一渠“活水”,人力資源改革勢在必行。
油田公司在年初職代會提出,要持續優化隊伍結構,專項研究隊伍建設工作,推動用工方式轉型,著力解決整體冗員與結構性缺員并存矛盾。
“有效盤活人力資源,關鍵是要樹立‘一盤棋’思想,打破單位間壁壘,統籌優化調劑,實現資源的市場化配置。”人力資源調劑中心黨委書記路長友說。
中心立足“資源儲備、強化培訓、挖掘崗位、人員調劑”四大功能,聚焦“兩個并重”,與各基層單位建立人力資源共享、事業共建體系;設立平臺運維部、市場開發部、綜合培訓部等職能部門;推行線上信息發布、線下實體操作的一體化運行模式。
上下聯動,協同共建。各二級單位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去年9月,興采廠成立了外部市場項目部,緊跟油田公司市場開發信息精準引才,幾個月來招入了400多名員工,為企業發展從源頭注入活水。
“六池聯建”提高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效率
2022年7月,46歲的王勇被聘為錦采廠長慶項目部耿32井區副隊長。從公用事業單位維修工人到外部市場采油管理人員,王勇實現了一個蛻變。
“干了20多年的維修工,沒想到還能成為一名采油工,又當上了小領導,一年收入增加好幾萬。”王勇高興道。
像王勇這樣轉崗成功的員工還有很多。一年來,油田人力崗位配置愈加靈活,人員流動愈加順暢。成功的背后,得益于中心“六池聯建”機制的支持。
六池,即資源池、賦能池、項目池、配置池、存量池和價值池,對現有的人員進行統一建池進池、培訓賦能、調劑盤活。
資源池圍繞需求端,做足供給側,按業務、分工種、盯需求,初步建立42個人才資源池;賦能池圍繞“兩個并重”,做實“轉崗、轉型、儲備、高端”四大培訓,打造精兵強將;項目池緊盯長慶、塔里木、西南等西部上產油田,全力開拓外部市場;配置池以實體平臺為依托,發揮調劑盤活作用,讓員工“顯出來、提上來、動起來、走出去”;存量池深挖內部用工潛力,堅持外活內干,內活干好,減少用工成本;價值池圍繞調劑共享中心建設,樹立價值意識,發揮服務功能,創造價值貢獻。
“‘六池聯建’有效提高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效率,我們可靈活快速地為缺員的單位或新項目推薦人員,實現要啥人就有啥人,派過去即可上崗創效。”中心黨委組織部部長王振龍說。
“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中心領導認為,油田業務種類十分豐富,通過統籌全油田層面的人力資源協調,找準找好人才需求端,做足做精人才供給側,就能做到人崗適配,人盡其才。
一年來,中心為各單位調配整合人力資源2100多人次,既為待崗員工找到合適的新崗位,又支持了油田內部和外部市場的工作開展。
優秀闖市場、冗余補空缺、低端轉高端,人人創造價值新局面逐漸形成
今年年初,長慶油田采油五廠姬17轉自然站被評為廠先進班站。站內12名遼河職工被評為廠先進標兵。
“遼河隊伍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隊伍,希望繼續合作。”該廠領導表示。
去年9月,來自興采、金海、遼興等10家采油單位的128名職工前往長慶油田。幾個月來,遼河職工克服麻黃山南采油作業區塊“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氧氣吃不飽”的惡劣環境困難,運用ABC油井管理法、井場標準化管理等遼河特色管理辦法,保障作業區140多口油井生產平穩。
隨后,甲方又把另外兩個作業區油井運維項目交給了遼河隊伍。如今,項目部擴展到345人。
一年來,新機制帶動了油田人力資源“優秀闖市場、冗余補空缺、低端轉高端”。人盡其才、人人創造效益的局面逐漸形成。
優秀闖市場。優秀闖市場。與長慶、西南、新疆、江蘇燃氣、煤層氣等企業對接,簽訂人才項目合作協議,落實技術服務、勞務輸出、采油管理、區塊合作開發等525個崗位。3月30日,遼河油田對口支持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第一批專業技術人員,抵達北京煤層氣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來自勘探開發研究院、鉆采工藝研究院等科研單位的13名技術精英,將為煤層氣公司的煤層氣開發業務,提供技術支持。遼河油田公司與煤層氣公司開啟了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冗余補空缺。調劑237名員工到操作一線、外部監理、外圍區塊等缺員地方。去年8月,中心機關人員赫偉到監理公司擔任工程監理人員。幾個月來,赫偉先后完成了曙光復工復產工程、油氣集輸公司錦州松山輸氣站消防泵房改造項目、慶陽勘探開發分公司油氣管線建設項目的監理工作,一次性合格率均達到100%。今年,赫偉被評為人力資源調劑中心先進個人,并擔任監理公司勞務項目管理部黨支部書記。
低端轉高端。110名員工成長為電焊、儲氣庫、新能源、海外市場開發等緊缺型人才。去年12月,從財務系統轉到海外市場開發系統的劉大業,只身一人前往哈薩克斯坦,4個月來向對方介紹了遼河的蒸汽吞吐、SAGD等十多項特色技術,得到了對方的充分肯定,為雙方開啟第一次合作打下堅實基礎。“海外這幾個月增長了我的閱歷,并且讓我發現我還有市場開發的潛力,會堅持干下去。”劉大業說。
“人力資源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未來,遼河油田人力資源調劑中心將圍繞打造“人才資源調劑共享中心”的新要求,聚焦“兩個并重”,緊盯需求端,做足供給側,瞄高端、促轉型、盯需求、闖市場,多類別、多維度、多層面建立人才資源池,堅決打好人力資源改革攻堅戰,為油田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