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動態 > 上級媒體看盤錦

現代化農業夯實中國糧倉豐收底氣

發布時間:2023-09-27 信息來源:新華社 瀏覽次數:79

  新華社沈陽9月25日電 題:現代化農業夯實中國糧倉豐收底氣

  新華社記者

  一望無垠的黑土地,金色的稻浪翻滾,數臺收割機來回穿梭,機車轟鳴聲由遠而近。地處中國東北的遼寧省盤錦市,160余萬畝水稻陸續開啟秋收。

  “今年通過衛星導航系統,我們可以在手機端實時了解水稻長勢,明確什么時間施肥、灌溉和秋收。”盤錦稻盛美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齊歡說,他們在5000畝稻田里安裝了氣象監測、土壤監測等現代化設備,為豐收護航。




  9月12日,在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一處農田拍攝的水稻。 新華社記者 王郁源 攝

  東北地區是中國最大的糧食主產區,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糧食產量占全國逾五分之一。近年來,東北三省依托土地相對集中連片的優勢,加快現代化農業發展步伐,讓東北糧搭上時代“快車”。

  在黑龍江省慶安縣祥安村,村民徐超今年把30畝地交給合作社代耕代種,每畝只需交180元錢。“合作社有100多臺農機,效率高,交給他們我也省心,坐在家里就能豐收。”徐超說。

  據了解,黑龍江省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整省推進,截至2022年,全程托管服務面積已超3000萬畝。

  在遼寧省開原市,榮和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新種植了遼星香稻1號水稻新品種。合作社理事長張權元介紹:“該品種不僅帶香味,而且抗倒伏、抗病性強,糧食起步價就達到2元一斤,收益十分可觀。”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2.4%,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3%。數字化和智能化疊加應用,一大批新模式、新技術促進糧食穩產。

  在黑龍江省友誼縣,一架印有“中國科學院”標識的新舟60遙感飛機掠過農田,借助搭載的多波形激光雷達和高光譜成像儀等設備,對900平方公里黑土地進行天空地立體監測。

  東北黑土區是世界主要黑土帶之一,科研人員常年會根據土壤情況制定適宜的保護性耕種方案。多年來,這里已形成“梨樹模式”“龍江模式”“遼河模式”等保護性耕作模式,為世界黑土保護提供了一份成功樣本。

  現代科技守護下,良田越來越多。截至2022年,黑龍江省保護性耕作面積超2550萬畝,遼寧省1000萬畝耕地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進行精耕細作。

  今年8月,肥沃的黑土地迎來大考,東北三省多地出現強降雨,局地還出現洪澇災害。

  在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一塊屏幕實時展示全省6000名監測點植保員發來的作物感染病蟲害信息,并附有圖片、位置信息和聯系方式,方便在場專家研判、核實,制定防減災方案。

  在遼寧省,農業部門建成兩支應急防治隊伍,400人的飛手團和400架的無人機飛機庫,日作業能力達10萬畝次。如今,噴灑過葉面肥的玉米長勢喜人。種了半輩子地的農民高鳳和說:“今年這塊地能達到畝產兩千斤。”

  俯瞰遼寧省昌圖縣,綠油油的玉米田里一行窄、一行寬,還有的地塊高矮相間,作物也不相同。這里采用寬窄行、玉米大豆復合種植,平均每畝地的糧食產量能增加100余斤。

  在黑龍江省集賢縣福利鎮高豐村高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稻田內,只見地上有稻田鴨“巡邏”,水下有稻田魚“除草”。

  “今年合作社結合格田改造、側深施肥、節水控灌等技術,不僅一地雙收,高質量的綠色稻米價更高。”合作社理事長劉德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