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大洼區“三個協同推進”促鄉村全面振興
大洼區田家街道大堡子村兼職網格員耐心為村民講解、服務。
大洼區唐家鎮北窯村齊豐小農場負責人齊豐(右)和村民一起為稻種包衣消毒。
核心提示
盤錦市大洼區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以黨建引領賦能鄉村振興,將鄉村干部隊伍建設、鄉村治理與產業發展工作協同起來,相互促進。加強鄉村干部隊伍管理,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抓實鄉村網格建設,提升了鄉村精細化治理水平;帶領村民提升特色農產品價值,讓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生機,從而推動了鄉村經濟發展,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黨建引領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根本保證。近年來,盤錦市大洼區充分發揮基層黨建戰斗堡壘作用,積極探索“黨群共富”有效途徑,組織開展黨組織領富、帶富、幫富三大行動。
3月29日,記者走進盤錦市大洼區唐家鎮北窯村齊豐小農場,農場現有6臺農業機械,已經實行了機械化生產,去年承包了10戶村民的流轉土地1000多畝。據農場負責人齊豐介紹,流轉土地后村民不但每畝可得到1000元,還可到農場來打工。村民齊淑梅就是典型例子,她把土地流轉給齊豐小農場,又在農場打工每年還可收入3.8萬元。黨建引領、村社一體、村企共建,這些實招有效盤活土地資源,增加了農民收入。
干部加壓
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我洽談了多家企業,一家豆制品加工廠已經落地,與另兩家企業正在洽談中,到現在已經談了兩次。”
大洼區田家街道何家村第一書記郭萬強在招商引資工作中東奔西走,費了不少心力。他深感壓力大,但動力也不小。
大洼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今大洼區像郭萬強一樣干事的干部大有人在。大洼區積極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一方面,推動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全區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率達到100%;另一方面,不斷加強第一書記管理,激勵第一書記引資金、引項目。去年,第一書記引進項目8個,爭取產業項目發展資金1028萬元,引進合作企業5家,投資3286萬元,為大洼區鄉村振興提供了“源頭活水”。
同時,大洼區還嚴格落實“四個一”整頓措施(一名區級黨員領導干部聯村、一名鎮街領導班子成員包村、一名第一書記駐村、一個區直機關單位結對),不斷強化工作舉措,完成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4個,持續激發了村干部隊伍活力。
大洼區每年還組織舉辦村“兩委”成員和駐村第一書記培訓班,精準設置培訓課程,有效解決村干部本領恐慌、經驗不足等問題,全面提升村“兩委”成員和駐村第一書記的履職能力。定期組織黨員活動,開展志愿服務、設崗定責等活動396次,切實增強黨員之間的團結協作,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顯著提升,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勁動力。
網格加密
為鄉村振興凝心聚力
切實解決村民的訴求,除了需要有擔當的干部,也需要能夠及時了解村民需求的網格員。大洼區黨建引領鄉村網格化治理,讓村民遇事不再犯愁。
要運走院門口幾十根檁子,找不到運輸車輛,咋辦?孩子不知怎么辦優生優育事項,咋辦?老人替患病孩子到藥房領不出藥品,咋辦?
遇到這些讓村民著急上火的事,大洼區田家街道大堡子村村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網格員。該村黨支部副書記、兼職網格員侯瑩瑩告訴記者,村民的大事小情找到網格員,網格員就像自己的事一樣,都給辦得妥妥的。
為了村民的急難愁盼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大洼區堅持條塊結合、雙向用力,發揮村網格黨組織核心作用,構建核心突出、行動高效、運轉順暢的條塊融合工作模式,網格加密了,人心舒暢了。大洼區健全村黨組織統一指揮和統籌協調機制,完善“行政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聯系戶”的村黨組織體系,落實黨小組建在網格上,設立網格黨組織206個。
大洼區在每村配備一名專職網格員的基礎上,把村“兩委”成員、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黨員中心戶長等力量全部納入網格,使他們成為兼職網格員,從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深化區、鎮、村“三級聯動”模式,各方力量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推動鄉村干部走進網格、服務嵌進網格,做到“人到網中去,事在網中辦,情在網中結”,將村組事務全部納入網格管理,切實把黨的工作延伸到鄉村治理每個“神經末梢”,已累計有400余個問題在網格內得到及時解決,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精細化水平,密切了黨群關系,也凝聚了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
產業加強
為鄉村振興激活“動力引擎”
帶動村民致富增收也是鄉村振興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大洼區立足提升特色農產品價值,發展壯大相關產業。“我養殖河蟹100多畝,比單一種水稻每年多收入五六萬元不成問題。”大洼區田家街道何家村養殖大戶陳術國給記者算著去年的收入,笑容滿面。何家村種植水稻的歷史悠久,該村第一書記郭萬強駐村后,到稻田里考察鉆研,詳細記錄養殖戶們遇到的問題,然后向省、市、區及街道的農業專家反饋請教,村民的養殖技術提升后,河蟹個頭大了,品質好了,價格也躥上去了,去年二兩母蟹每公斤都在一百五六十元以上,養蟹一項讓村民每年增收幾十萬元。村民養蟹的勁頭更足了,何家村養殖面積也從100畝增加到300畝。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這個在大洼區干部中早已形成共識。
“唐家鎮針對北窯村的葡萄、朱家村的食用菌、白家村的堿地柿子等特色農產品成立特色產業聯合黨委,不但產前、產中、產后提供全程服務,而且注冊了唐家幸福品牌商標,代銷優質農產品。去年為齊豐銷售水稻近三萬公斤,每公斤價格提高近兩元。”唐家鎮特色農產品產業聯合黨委書記李曉旭對去年的工作很有成就感。大洼區以光合水產、鑫業種植、長財農機等農業產業龍頭企業以及合作社黨組織為引領,安排就業1000余人,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同時,推動地域相鄰、產業趨同的村與村黨組織建立了跨村產業聯合黨委。截至目前,建立稻米加工、特色農產品類別的2個跨村產業聯合黨委,打造帶領群眾致富共同體,預計年人均增收3000元。
大洼區把開展“黨群共富”活動作為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產業為引領,以農村網格為基礎,劃分114個黨員致富責任區,黨員致富骨干247人,帶動群眾2789戶,幫助村民解決資金貸款1245萬元,持續縱深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